我們有時候看書,經常會看到一個詞,這個詞一般的文章看不到,隻有在表現優雅深邃的文章才會看到,古文常會看到,現代文則不太常見,這個詞叫孟浪。
意思估計大家都知道,但其字組合,卻是中國曆史上最特殊的一個組合,因為與孟字成詞的,多半是名詞,要麼指一人,比如孟子、孟不離焦,焦不離孟,要麼指一事,孟秋、孟月,但作為一個形容詞,卻是很少見的。
那麼,這個形容詞的誕生,是否與一個人名有關呢?比如,做人不能太**?
翻看字典,孟浪的意思,指魯莽、輕率,大而無當,不着邊際。常用于形容一人,比如《老殘遊記》第十六回:“我還怕胡舉人孟浪,再三叮囑他,叫他把這折半的道理告訴你們管事的。”還有比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次早開門,各官又進見,少師開口問道,‘昨日那位孟浪的官人在哪裡?’。”這些用法很多很多,但最早的出處,還是春秋戰國的《莊子·齊物論》。
《齊物論》是《莊子·内篇》的第二篇,他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于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
瞿鵲子和長梧子都是古代道家人物,瞿鵲子據說是孔子的學生,而長梧子是一個比瞿鵲子更資深的人物。
瞿鵲子問長梧子:我曾問老師孔丘,學道的聖人,是否不從事于世俗的事物,不趨利,不做壞,不求取什麼,不标榜修道。好象有所謂,好象又無所謂。他的心境跳出了世俗塵垢之外。可老師說我太孟浪,好高骛遠,沒有資格問這個話。但我認為真正得道的人一定是這樣的,你認為怎樣?
長梧子是這樣回答的:“你問的問題太大了,就是我們老祖宗黃帝,他也會裝作聽不懂,不是不知道,而是你問得太高了,不會答複你,你的老師孔子又哪裡會知道。你問得太着急了,所以老師罵你孟浪,不是這樣嗎?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孟浪”大緻指魯莽、輕率的意思,但說實話,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會用上這麼二個字。
我曾經花很多時間,去查尋春秋戰國以前是否有一位叫“孟浪”的人,但很可惜,真的找不到這樣的人。
我們能看到的有孟子、孟赍、孟勝,但再早,則真的很少,秦以後則多些,比如孟郊、孟光、孟浩然、孟獲……,但這些人,與孟浪扯不上半毛錢關系。
于是我再去深入分析。
《說文解字》中說,浪,形聲字。水表意,表示水流會産生波浪;良表聲,表示很大的水波是浪。本意是大水波。浪,在古代,又有專指“滄浪水”的說法。“禹貢曰,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許以漾浪沔三篆全偁道漾。”古經文記載,禹時漢水故道也,其下流為滄浪水入江。
關于滄浪,還有個傳說。
楚襄王時,屈原再次被流放江南,當得知秦軍攻陷郢都的消息,他不能自已地在江邊徘徊,形容枯槁。漁父見了,很是驚疑,勸他與世俗同流。他以為不然,說是甯願投入江流,葬身魚腹,也不能蒙受世俗的塵埃。漁父聽了,淡淡一笑,解纜登舟,一邊劃槳一邊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小船漸漸隐沒在暮色蒼茫的、波浪滾滾的江天裡。
自此以後,“滄浪”不僅指漢水之東的那條河,宦場仕途失意者,将它作為精神的歸宿,廟堂不高,江湖不遠,就此隐逸,也屬解脫。
所以,滄浪,也成了隐逸的代名詞。
而孟,意思有第一個月、或是排行老大的意思。這“孟浪”合在一起,即可以表示第一個大浪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第一個打破滄浪寂靜的意思。但無論怎樣,這與今天的“孟浪”唐突的意思,則多少有些差異了。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後浪還沒翻上岸,忽然又來個孟浪。孟浪才是真的後後浪呢!
如此解釋,是否有點孟浪呢?
不好意思,它也許仍然是一個懸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