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蓬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宋朝朱熹《水口行舟》
2020年的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個并非單純隻是一句口号和宣傳,是有非常現實的意義的。人類社會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毀壞生态,破壞資源,但與此同時,人類不可避免的受到自然的懲罰,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和自然和諧相處。
在上古的時候,人類就意識到了無限制的開發自然,帶來的後果,一個地方自然資源的殆盡,不僅影響着動植物的生存,更毀滅着人類生存的空間。所以自古就反對竭澤而漁,伐林殆盡。在社會相對平靜的時期,帝王和百官率先做表率,祭祀山神以及自然之神。上古大禹時期,在治水的同時,春季進行禁山,夏季進行休漁,以保證一年四季山水有均衡的産出,在保護人們的供給的同時,長久保護着自然資源。
攝影師:旅行,地點:湖南郴州小東江。這裡的水溫常年十幾度,所以海鮮很美味,到這裡可以去吃
春秋時代的孔子更提出了,釣魚不要使用大網,射鳥不要射巣中的鳥。在悲憫的情懷下,節制的捕殺野生動物。
而孟子更将動物拟人化,說有良心的君子,看到小動物們,見到它們的生,不忍心看到它們的死,聽到它們的聲音,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應該遠離廚房屠宰這樣的事,以保證心地的善良。
而古代的君主,敬天法祖,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諧,君主最高的道德标準是“仁”,這個人包括了對待自己的子民,對待子民之外的生物,對,在生物之外的山川樹木,以及所有的環境。
古代也一直提倡綠化。早在1400多年前,雍州刺史韋孝寬,就在官路上種樹,一來可以用作裡程記載,二來是因為樹木可以固定路基,達到輕松養護的作用。這種做法在隋唐發揚光大,隋炀帝開鑿運河,沿岸遍植楊柳,其實不單是為了美觀,柳樹的固堤防沙,防止水土流失,洪澇災害,到現在都是江河重要的抗洪樹。
而唐朝則将植樹法律化,所有的官路驿道必須種樹。一個地方的山水風貌,也代表着一個地方官的政績。所以才有柳宗元滿城種柳,白居易率領農民在荒坡上種植桃李梅杏。
宋朝的詩人官員蘇轼,陸遊,辛棄疾,楊萬裡,都特别的喜歡花木。這其實也是有一個大氛圍的。因為所有的人都在愛護自然中得到了回報。農民們收獲了果實,環境得到了最大的改善,拉動了綠色經濟,比如賞花,旅遊,還有山林特色産品。豐衣足食,綠水青山,太平盛世的象征。
現代的工業化發展,某一個階段是以犧牲地球資源和環境作為代價的,但是人們在享受了紅利之後,卻忽然的發現,極端氣候增多,工業化以後的各種疾病增多,地球變暖。提倡綠色經濟,保護地球這唯一的家園成為全球共認,重向青山綠水,索取資源,到現在愛護青山綠水,建設青山綠水,讓青山綠水成為金山銀水,才是健康的發展道路。
中國近年來一直走在全球的前面。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中國的森林面積和森林儲蓄一直保持着雙增長。森林覆蓋率升到了22.96%,為全球的綠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讓我們今天在詩詞裡重新領略中國古代的青山綠水。
“渺渺煙波接九疑,幾人經此泣江籬。
年年綠水青山色,不改重華南狩時。”唐朝水神《湘江神歌》
這說的是唐朝的湖南地區,依然保留着上古舜帝時候的風貌。湘江浩瀚,維持着上古的風貌。的确是在唐朝湖南屬于南蠻地區,交通不便,崇山峻嶺,相對保持着較原始的風貌。
宋朝的隐士名士道士邵雍,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他去過黃河,汾河,漢江平原,考察了古代曆史上的許多遺址。他寫下《閑适吟》
“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況複在中都。
虛名浮利非我有,綠水青山何處無。”
其實邵庸真的是一個明白人,而且他過的日子并非富貴,比如說他到洛陽中都的時候,房屋是真正茅草屋。他之所以甘之如饴,是因為他生活在并非亂世,而是生活在一個太平時段,就是說日子看起來雖然清寒一點,但是宋朝的好山好水,豐富繁榮的物質,并非一飯難求,果然這樣的日子沒有多久,在朋友的幫助下給他置辦了一個園子,他過上了自耕自足的好日子。
那麼有一個前提的大環境就是在邵雍所在的時代,無論是城市的綠化還是山林山川,環境都相當的好,政治也相對清明,所以才能夠安穩于一個地方,豐衣足食。所以他才非常輕快的寫一下綠水青山。真正動蕩和饑荒的年代,是連樹皮和草根都挖掘殆盡的,哪裡能夠持續的享受綠水青山的回報?
楊萬裡的《山村兩首》,則寫到了青山綠水人家。
“歇處何妨更歇些,宿頭未到日頭斜。
風煙綠水青山國,籬落紫茄黃豆家。”
在綠水青山之間,興緻勃發,半山腰歇腳。自己還沒有走累,但是太陽卻已經快下山了。在綠水青山之間,風煙滋潤,那農家的院落,種着茄子黃豆。用現代的話講,這就是農家樂式的旅遊。山水也看了,新鮮的蔬菜也吃了。這正是青山綠水的饋贈。
宋朝是出田園詩最多的一個朝代,其重大的背景,就是宋朝重視基礎農業,有進士資格的官員,通常是由皇帝派到一個縣去做縣官。而且本身就有青山綠水的理念,用高端人才發展農業,保證民生,興修農田水利,所以處處青山綠水與耕地莊稼相連,開發青山綠水,也從青山綠水中獲得了實在的經濟回報。包括賞花審美,發掘花卉的經濟和觀賞價值,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所以宋朝才會出現的隐士林逋,大道士邵雍,他們能夠以這樣邊緣的身份生存,還是得力于宋朝的繁榮和青山綠水帶來的經濟回報。荒山寒水,是養不起梅花,做不來高人的。
而宋末年間的戰亂,一些官僚退避或者蟄行深山,戰火對自然生态的破壞是極大的,也不會有安樂的田園生活。所以我們看到宋朝末年的謝枋得和文天祥的山居詩,寫的并不是安逸,而是艱辛和憂患。
那麼我們處在一個太平時期,人口的增長,人類需求的增多,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自然資源。努力的建設綠水青山,保護自然資源,綠化環境,減少污染,不僅是對自然環境的愛護,更包括了自身和子孫的福祉,人類的一切來源于自然,要學會感恩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