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通天氣溫度多少

南通天氣溫度多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09:33:37

南通天氣溫度多少(南通和上海有多近)1

大約是在十年前,一個淅淅瀝瀝的梅雨季,我應朋友之邀去上海他的住處做客。幾乎是剛下車的功夫,隆隆的雷聲和嘩嘩的暴雨便撲面而來。當然,那些都是躲得開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看不見的水汽——如同一層膠水,将皮膚和襯衫緊緊粘在一起。

朋友的家坐落在上海的一條老巷,車一到,他早已拿着一把傘在巷口。他用小拇指彈掉我鼻頭的一滴水,對我說:“這種天氣,我們老上海太有經驗了”。在巷道之中,我們一路摸行:這一面,在恰恰躲過雨滴的屋檐裡,一台華生牌搖頭電扇旁若無人地對化妝的姑娘吹着;那一面,一個大嫂飛快地鑽了出來,喊了幾聲無人應答,便開始快速地為鄰居收衣服。一個小孩兒蹲在牆角,一邊抱着西瓜碗,一邊看巷子裡的水流走成魚鱗狀的細線。

而在這水汽中,朋友家的窗口又飄出一層霧。他妻子正在炒鹹菜毛豆肉絲,桌上,一杯冰汽水,一瓶白酒已經準備妥當。時則大雨暫停,黃昏正好,我的心也安定下來。後來我才知道,我去的那天,下的竟是那年最大的一場雨。

也就是這一天,我第一次對上海産生了真正的認可。也許是因為那頓好飯,主要是那條巷子。在我眼中,那裡有上海人有條不紊的調調。

今天,南通離上海很近。高速公路直線距離120多公裡,隻有一個多小時車程。未來,從南通到上海坐高鐵隻需要38分鐘。距離越近,心中的向往就越強。

這種近更是心理上的。南通人是真的喜歡去上海:打工往上海、上學選上海、就醫跑上海、就業也想去上海,翻開手機,還要看看上海的天氣預報。

我父親曾在上海求學,我問他,南通人為什麼對上海那麼有好感?他一瞬間列出一大堆理由,總結一下主要是因為親近:處得久了,感情自然熱絡。上海的發展史,與南通人密切相關,當年發達的輕紡業,南通是可以與上海齊頭并進的,至今還流傳着不少南通人在上海艱苦創業的故事。南通與上海的語言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有三分之一的南通百姓口音與上海崇明相同。

在我的家鄉南通如臯,經常有這樣的對話:“你往哪兒去?”“我上上海。”“上上海”,曾是小夥子們樸素也是最自豪的語言。許多年輕人的想法是——至少要“上”一次上海,哪怕沒有留下來,至少可以在長輩贊許的眼神中告訴他們:我來過,我愛過。

但上海離南通也是遠的。因為長江和黃海的阻隔,有句話叫“南通南通,向南不通”。長期以來,南通沒有蘇錫常發達的經濟基礎,沒有鄉鎮工業更遑論特色産業,南通與上海的差距,在改革開放初期體現得特别明顯。所以,南通人一度被上海人稱為“江北佬”,這個“江北佬”是天然貧窮的代名詞,成了欠發達人民的代稱。

但是幸好,南通人沒把“江北佬”聽到心裡,南通人對自己有準确的定位。南通人有句俗語:自己不幹、隻得幹看。這種看似無所謂的心态,背後是十足的聰明、強悍和能幹。

改革開放初期,南通人憑借自己建築之鄉的美譽,為上海的建設添磚加瓦。上海千家萬戶,不乏南通建築人的鬼斧神工。直至現在,上海人家裝修,還喜歡選所謂“南通幫”。南通人的勤勞、認真、稔熟,共同構建出一種南通特有的所謂“工匠精神”。上海人喜歡用南通人,南通人也能夠融洽地與上海人打交道,并進而掙得自己的一份。

不過,光靠蓋房子,隔江海相望的南通人是融不進上海的。南通人靠什麼?一個啟東籍的老鄉在上海經營一家私人訂制酒店,他告訴我,在上海紮下根,他靠的是“味蕾”。近幾年,南通花大力氣将自己的海鮮送到上海的千家萬戶,将南通特有的黑塌菜、茶幹、脆餅、油馓子、高沙土香芋、蘿蔔條等推薦給上海人。

從建築轉開發商的一位朋友則認為,南通在滬的一個新招牌,是“長壽”。南通如臯有長壽之鄉的美名。隔江海相望的這方土地,交通發達,房價便宜。越來越多的上海人選擇到南通投資興業、居家養老。新鮮的空氣,另一種節奏,路途不遠,但“心遠地自偏”。

問來問去,一個總的印象是:每一個接觸過上海、打拼于上海,乃至于僅僅是認識過上海的南通人來說,面對向南不通的上海,他們有了越來越多為家鄉驕傲的理由。也許是産業基礎、也許是教育,也許僅僅是對某個細節做法的區别,我們可以拍拍胸脯說:南通越來越好。

“你往哪兒去?”“我上上海。”今天,當這段對話再次重現,南通人的回答,一定比二十年前、十年前、一年前,更平靜、從容、自信。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