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甯看來,從黑格爾的《邏輯學》的《存在論》向《本質論》過渡也就是從現象向本質過渡,存在就是現象。他說:“概念(認識)在存在中(在直接的現象中)揭露本質(因果律、同一、差别等等)。”
列甯很欣賞黑格爾的這一安排,認為這一過渡符合人類認識規律,是“吹來一陣可以說是清涼的微風”。但真正闡明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的是《本質論》,它們是貫穿《本質論》的主要範疇,受到列甯高度重視,他在摘要和評論中發揮了他關于這對範疇的見解。
1、關于假象和本質
黑格爾的《本質論》由三部分組成:本質本身、現象和現實,它們都是本質的不同程度的表現。本質本身是本質還沒有表現出來的階段,但也是一種表現,他把這種表現稱為假象,而現象則把本質表現出來了,現實又把本質充分表現出來了。黑格爾如此描寫三者的區别;假象是本質的映現,現象是本質的顯現,現實是本質的展現。
黑格爾說,假象“有兩個環節。一個是虛無性,但它又是固存性,一個是存在,但它又是環節,換句話說,是自在的否定性以及反思的直接性”。這段晦澀的話不外是想說明,假象有兩個環節:一是虛無性,一是存在。用一般人容易理解的話來說,假象是沒有表現出來的本質的表現。
由于它是本質的表現,所以它是存在,是客觀的;由于它沒有把本質表現出來,所以它是虛無的、不真實的、易于消失的。列甯對黑格爾的這些觀點基本上是肯定的,并作了形象的發揮,他說:“非本質的東西,假象的東西,表面的東西常常消失,不像‘本質’那樣‘紮實’,那樣‘穩固’。
黑格爾
例如:河水的流動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連泡沫也是本質的表現!”泡沫是假象,深流是本質,泡沫并未表現出深流,但它也是深流的表現。這個比喻生動地說明了假象與本質的關系。
應該指出,黑格爾和列甯所說的假象同我們一般所說的假象不完全一樣。我們把與本質完全相反的現象叫作假象,而這裡指的假象則是本質的膚淺的表面的表現,有人曾譯為外觀,可能更确切。列甯肯定黑格爾的這一概念,因為它更細緻地區分了本質的不同層次的表現,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現象的層次。
2、現象和規律黑格爾認為規律的概念和本質的概念是同一層次的,所以他在《本質論》中集中讨論了規律問題。列甯對黑格爾的這些論述十分注意,作了較多的摘錄和評語。
黑格爾認為現象是整體,規律隻是現象中作為現象的根據的那一方面,他用許多概念來描寫規律:“現象中的統一”、“現象中同一的東西”、“現象世界的平靜的反映”、“本質的現象”(即現象的本質方面)、“現象的靜止的内容”、“本質的關系”等等。
列甯對于這些表述作了一些評語,這些評語包含三點意思:(1)“現象比規律豐富”,現象是整體、總體,規律是部分。(2)“規律是宇宙運動中本質的東西的反映”,“規律和本質是表示人對現象、對世界等等的認識深化的同一類的(同一序列的)概念,或者說得更确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3)“規律是現象的平靜的反映”,“這是極其唯物主義的、極其确切的(從‘平靜的’這個詞來看)規定”。
從這些論述來看,列甯并沒有把規律等同于本質,而隻是把規律看成與本質同一層次的東西,因此,我們既要看到它們的共同之處,也要看到它們的差别。上述第一、三點都是規律與本質的共同點,第二點包含二者之間的差别。本質是一類事物區别于他類事物的最根本屬性,或者是決定這類事物的最根本屬性的内在矛盾,而規律是這種屬性或内在矛盾的展開,是本質的聯系,即事物的必然的普遍的聯系。
黑格爾所說的規律隻是力學規律,因而他對規律的意義有貶低之處,比較強調它們的局限性,認為它僅僅是本質的一個環節,隻能把握現象的一個方面。但是,規律能不能掌握現象的整體呢?列甯認為是可以的,而黑格爾也似乎意識到這個問題,“似乎承認,規律能……把握住現象的整體”。
在列甯看來,規律固然是現象的一部分,不能把握現象的細節,但可以把握現象的整體,而這一點,能把握現象細節的表象卻做不到。列甯曾指出:“表象不能把握整個運動,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為30萬公裡的運動,而思維則能夠把握而且應當把握。”思維正是通過對光速的規律性認識來把握光速的。
3、現象世界和本質世界
黑格爾在《本質論》中提出了現象世界和本質世界的對立統一的思想,這一思想表面上看來是很荒謬的,列甯對它作了唯物主義的改造,這一做法在《哲學筆記》中具有典型意義。
本來,本質與現象不是兩個世界,而黑格爾卻虛構了本質世界(世界自身)與現象世界的對立,雖然他也論證了二者的同一。他認為“現象世界和本質世界……二者都是獨立完整的實存;一個世界應當隻是被反映的實存,而另一個世界應當是直接的實存;但是每一個世界都在自己的對方中不斷地繼續存在,因此在自身就有這兩個環節的同
黑格爾還把這種對立誇大成“前者的肯定的東西,就是後者的否定的東西。現象世界中的惡,就是世界本身中的善”。本質與現象确是既同一,又對立,這個對立有時表現為本質與假象的對立,表現為一個是惡,一個是善,或相反,但它們決不是兩個世界,也不會事事相反。那麼,這是指什麼呢?列甯指出:“這段話的實質是這樣:現象世界和自在世界是人對自然界的認識的各個環節、(認識的)階段、變化或深化。自在世界離現象世界愈來愈遠的運動——這在黑格爾那裡還沒有看到。”
這是列甯在《哲學筆記》中常常談到的一個問題。過去已談到過,黑格爾《邏輯學》從存在過渡到本質是一個認識過程,這一點黑格爾本人也是明确的,他說:“存在是直接的東西。因為知識要想認識什麼是自在的和自為的存在的真理,所以它并不停留。”“在直接的東西及其各種規定上,卻透過(注意)直接的東西深入(注意)到裡面去,認定在這個存在的背後還有着同存在本身不一樣的某物,認定這個在背後的某物構成存在的真理。”
列甯曾贊揚此話是在使人昏昏欲睡的思辨哲學中“吹來一陣可以說是清涼的微風”,但是,黑格爾把認識過程客觀化了,說這一運動似乎是“認識的活動”,似乎是“外在于存在的”,認為它有着客觀的意義,“這個進程是存在本身的運動”,即客觀概念的自我運動。這正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一種表現。
馬克思在談到“抽象的規定在思維的行程中導緻具體的再現”時說,“因而黑格爾陷入幻覺,把實在理解為自我綜合、自我深化和自我運動的思維的結果,其實,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隻是思維用來掌握具體并把它當作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但不是具體本身的産生過程。”因此,黑格爾所說的現象世界和本質世界的對立及其相互轉化,實際上是人們認識的兩個階段即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對立和相互轉化。
至于列甯所說的“自在世界離現象世界愈來愈遠的運動”,則是指人們認識在理性認識範圍内的深化運動,即列甯曾說到的“從不甚深刻的本質到更深刻的本質的深化的無限過程”,或“由所謂初級的本質到二級的本質”的無限深化過程。
當然不能說黑格爾對這一深化運動毫無所知,因為整個邏輯學就是概念的具體化即深化過程,而概念是本質的反映,但是在這裡黑格爾隻停留在本質認識和現象認識的相互轉化之中,而沒有看到就在這種相互轉化中,人們就在深入本質内部。當然這一運動決不是脫離實踐和感性,在純粹理性中進行的,人們要不斷回到實踐,以實踐來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并修正認識,發展真理,使人們的認識愈來愈深入。這正是一切科學發展的過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