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鏟屎官養貓的觀念有點片面,覺得養貓每天就是喂點飯,喂點水,幫助它鏟鏟貓砂,其餘就沒什麼事了。
他們認為照顧貓咪飲食和如廁是養貓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這個觀點沒錯,但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日常護理。
貓咪也跟人類一樣需要每日/定期護理,貓咪的眼睛、耳朵、牙齒、指甲、鼻子、下巴是最需要注意的六個部位。
做好護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疾病的發生,也可以在早期發現貓咪身體上的異常。如果從來不給貓咪做護理工作的話,我們會遇到各種不必要的、奇葩的麻煩。
今天這篇文章,我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護理方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希望能幫到大家。
總的來說,分為一大原則和六個方面。
友情提示:本文需要了解的重點知識已标注和加粗,方便各位鏟屎官閱讀,如有興趣歡迎通讀全文。本文由一貓日記原創,禁止非授權轉載、洗稿、抄襲,違者必究!
我們給貓咪做日常護理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這個原則:考慮貓咪的情緒。
這個原則比較好理解,就是在給貓咪做日常護理之前先觀察貓咪的情緒,或者挑貓咪情緒穩定的時間段進行護理。考慮貓咪此時的情緒是否穩定或适宜護理,再進行下一步。
如果貓咪做出攻擊、逃跑、用腳蹬等反感行為,我們就直接可以放棄了,因為強行護理隻會讓貓咪更加反感,下次護理時表現會更加糟糕,我們越無法控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強行護理會對貓咪造成壓力,産生應激反應,增加發生許多疾病(例:冠狀病毒變異——傳腹)和産生不良行為習慣(例:随地排洩、開門逃跑)的風險。
我個人會選擇在這兩個時機給貓咪做護理:
還有一個我個人的小技巧,也分享給大家,大家參考一下:
給貓咪做護理時,我們鏟屎官盡量放松一些,高興一些,把心态調整好,保持微笑,以這種狀态給貓咪護理,成功率會高一些。(原因在拓展)
拓展: 記得在《Animal Cognition》期刊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主題:貓咪對人類情緒變化的反應。 同一個人,在同一個指定的位置,分别表現出積極的情緒(放松,面帶微笑)和負面情緒(生氣,雙手握拳,面目猙獰)。把12隻貓咪放進屋内,用攝影機觀察貓咪對待人類不同情緒的表現。 貓咪對待積極情緒的人類,會發出呼噜咕噜的聲音,蹭腿,卧在人類身邊的時間較長。 貓咪對待消極态度的人類,表現明顯冷淡很多,回應次數減少。 實驗結果表明:貓咪可能更喜歡積極情緒的人類。
文章這一小節比較長,總結一下就是給貓咪做護理時考慮貓咪的情緒,尋找合适的時機,我們鏟屎官調整到積極情緒即可。
在文首提到了,貓咪的眼睛、耳朵、牙齒、指甲、鼻子和下巴是重點護理部位,我來逐一說明。
一、眼睛
正常情況下,貓咪的眼角是沒有分泌物的。偶爾出現一點褐色硬狀分泌物,這也屬于正常現象,和人類一樣,我們無需擔心。
貓咪每天會有多次“洗臉”動作,如果它無法清理掉眼角的分泌物,隻能我們人類來幫忙清潔護理了。
護理方案:如果貓咪眼睛很幹淨,不需要護理。出現褐色硬狀分泌物,可以用棉花或者卸妝棉浸入生理鹽水中浸濕,沿着眼頭到眼尾輕輕擦拭,我們可以來回擦拭幾遍,把分泌物軟化,然後再清理下來即可。
注意:貓咪如果有褐色硬狀分泌物,我們盡量不要直接用手指強行扣,指甲可能會刮傷眼角及該處皮膚,手上的細菌可能會感染眼睛,造成嚴重的眼疾。如果實在沒辦法,可以把手洗幹淨後清潔分泌物。
健康貓咪的眼睛不會有粘稠狀分泌物,也不會流眼淚,如果貓咪表現出這種症狀,我們應該判斷出現這種症狀的時間線。這種症狀超過12小時,說明這是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症狀,需要送醫救治,以免病情惡化。
注:常見的疱疹病毒引起的貓鼻支,杯狀病毒引起的貓杯狀,都會使貓咪眼部出現黃綠色分泌物及流眼淚的症狀。
二、耳朵
健康貓咪的耳朵不會有太多耳垢。
護理方案:如果我們确保貓咪耳部沒有疾病,我們隻需要一個月給貓咪1-2次滴耳液護理即可,不需要過度清理、護理,過度護理容易造成耳朵發炎。
如果養育的是折耳貓或卷耳貓,我們要更加用心的護理耳朵。折耳貓因為基因突變,耳朵較小且下垂,容易造成通風不良引發耳疾。卷耳貓雖然耳朵呈立狀,耳末端向後卷曲,但因為耳殼硬且軟,清理較為困難,我們要注意。
如果貓咪頻繁做出搖頭,用後肢撓耳朵,耳朵出現大量褐色或黑色耳垢,需要送醫救治,不一定是耳螨,許多耳部疾病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拖延治療或不采取治療,普通的耳部疾病很容易發展為中耳炎甚至内耳炎,典型症狀為偏頭。
三、牙齒
貓咪的牙齒是需要定期清潔和護理的,很多鏟屎官容易忽略這一項。
很巧,在前一段時間寫過一篇關于貓咪牙齒護理的文章,有興趣的鏟屎官點擊藍色鍊接查看:《給貓清潔牙齒是技術活,三種方法、四大注意事項鏟屎官了解一下》,本文就不過多科普了。
四、鼻子
正常的貓咪鼻子是沒有分泌物的,偶爾鼻腔附近粘着一些黑褐色的“鼻屎”是正常現象。這些黑色的“鼻屎”來自于眼睛的淚液,眼淚從眼睛流到鼻子後,與空氣中的灰塵結合凝固成“鼻屎”。當空氣幹燥的時候,“鼻屎”更容易堆積。
我們需要日常幫助貓咪清理這些分泌物,如果長時間未清理,這些分泌物會堵住貓咪的鼻腔,影響貓咪的嗅覺,進而影響食欲,最後會因食量減少引發多種營養性疾病甚至脂肪肝。
如果貓咪鼻腔分泌黃綠色粘稠分泌物,貓咪此時可能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類疾病,需要送醫救治。
如果養育的是波斯、異國短毛貓(加菲)等扁鼻貓,更需要注意鼻腔的護理與清潔。
五、下巴
許多貓在進食以後會把食物殘渣粘在下巴上,但是它們在自我清潔的動作中無法清理到自己的下巴,所以需要我們來幫忙清潔。
護理方案:定期用棉花或幹淨的毛巾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沾濕,順着毛發生長的方向進行擦拭,把食物殘渣或者粉刺輕輕擦掉。我個人是一周1-2次護理下巴,平時可以肉眼看到貓咪下巴有食物殘渣時也會清潔護理。
長毛貓可以先用棉花或毛巾擦拭,再用蚤梳将殘留物梳理掉。
有時貓咪的下巴皮脂分泌旺盛,會出現所謂的“黑下巴”,建議去寵物醫院讓獸醫尋找引起黑下巴的原因并治療。(尋找原因很重要)
六、指甲
貓咪抓家具、抓貓抓闆是為了把指甲磨尖,并且留下自己的氣味。
我們需要定期護理貓咪的指甲,給貓咪剪指甲,是為了防止指甲過長嵌入肉墊中,從而引起發炎及跛腳。如果貓咪指甲過長,還可能會在家中勾到線類物品,如窗簾、衣物及沙發墊等,引起指甲脫鞘,輕微脫鞘還好說,嚴重脫鞘可能需要去爪手術。
護理方案:定期檢查貓咪的指甲,長了、尖了就減掉。貓咪的爪子基本上是半透明的,仔細看會看到裡面有粉紅色的血管。我們在給貓咪剪指甲的時候注意觀察血管的位置,要剪到血管的前面。如果剪到血管,容易發生感染,嚴重的情況也需要做去爪手術。
我個人比較推薦小支、好握、好用勁的寵物指甲刀。
給貓咪做日常護理,重視這六個地方就可以了。
貓咪的毛發是否需要定期用護理液清洗許多人持有不同觀點,我個人建議長毛貓需要定期護理,畢竟容易打結,短毛貓需要看情況。洗澡頻率注意不要太高。
我覺得這些日常護理清潔最好在貓咪小時候(兩個月)就開始進行,讓貓咪養成習慣,不然長大以後很難輕松地幫助貓咪護理,相信許多鏟屎官都深有感觸。
最後要記得,護理結束後一定要獎勵貓咪!罐頭、愛吃的零食、做一頓可口的貓飯都是不錯的選擇!讓貓咪把護理和獎勵在潛意識裡聯系起來,讓貓咪對護理減少一些抵觸心理,方便下次護理!
【一貓日記,專注科普正确養貓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參加活動:#奇妙的動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