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中國人起名字還是特别講究的,一般都有些許寓意。就拿扶蘇來說吧。《詩經·國風·鄭風》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用這個詞來為兒子命名,顯示了他對這個兒子未來的無限期望。扶蘇的結局很慘,但是這個名字真的驚豔到我了。
名字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的一生,名字蘊含了輩分、父母長輩的美好祝福願望、各種美好的寓意。所以也都催生了各種算命起名工作室。當然現在年輕的父母更時尚了。
同樣的,車企給旗下新車型起名字也非常慎重,一個好名字影響一款新車的命運。名字是否高大上、是不是容易傳播、讀起來是不是很順不拗口等等,需要經過多輪反複讨論才能确定,但即便是這樣,有的時候也會有重名的尴尬情況出現,之前有範君也寫了奇瑞告奔馳,原因就是名字相同而侵權奇瑞怒告奔馳,背後的真相竟然如此複雜!。
歐美日&中國車企命名
有沒有發現除了一些非常經典的車名,大部分車主們很少把自己的車名叫全了,一般都叫大奔、小牛什麼的。因為有時候真的不想記那麼又長又複雜的命名。
汽車問世以來,給汽車起名就成為汽車廠商們的一個難題。由于文化不同,歐美日的車企大多以創始人的姓氏命名,典型的有“奔馳”、“福特”、“克萊斯勒”、“保時捷”、“法拉利”、“标緻”、“鈴木”、“豐田”、“本田”等等。
中國就不一樣了,畢竟在“那個年代”你要是以創始人姓氏命名品牌的話基本不可能。一般都是計劃經濟或政治色彩名字,如一汽、東風、中國重汽;或者和地域相關,如北汽、廣汽、上汽、江淮;3、美好寓意,如吉利、長城、金龍、奇瑞、比亞迪……
比亞迪王朝概念車
然而更難的就是國外汽車品牌引進到中國來以後的中文命名,畢竟漢語博大精深,難倒了一批人。那時候中國汽車市場剛剛開啟的時候,國外汽車品牌很想拉近和中國消費者的距離,于是入鄉随俗,當時雪鐵龍富康、通用君威(Regal)、榮禦(Royaum)、凱越(Excelle)、馬自達福美來(Family)、大衆捷達(Jetta)等名字,都是從中文意義上來想。
捷達老款
可現在方向變了,廠家發現中國消費者喜歡洋氣的名字,覺得高大上。于是越來越多廠商更樂意選擇音譯名,以顯得更洋氣更國際化。福克斯(Focus)、邁銳寶(Malibu)、艾力紳(Elysion)等等,佳美變成凱美瑞(CAMRY)、“卡羅拉(COROLLA)”以前叫花冠、“雷克薩斯(Lexus)”是淩志改來的。
音譯已逐漸成為外資汽車廠家的共同選擇,這樣也有助于提升産品在全球品牌的辨識度,關鍵是中國消費者好這口。
汽車名字紮堆重複
對中國人來說,能适合車的、與汽車形象相關,表現其速度、力量、氣度的漢字,都用的差不多了。比如“朗”、“騰”、“逸”、“途”、“凱”、“福”等,還有“悅”、“途”、“威”、“俊”等字。汽車名字紮堆的一個後果就是缺乏獨特性,消費者也分不清誰是誰了。
比如說現在SUV裡面好多車型都帶有一個“者”字命名,“者”在中文中一般是句末助詞,用于代詞時可以指代人。把“者”這個字放在SUV車型名字裡,的确比較多。
雪佛蘭探界者
JEEP指南者
路虎神行者
福迪探索者
福特探險者
福特征服者-進口
福特撼路者
福特好像真的特别喜歡“者”這個字。
字母 數字是車型名字重複重災區
BBA等外資品牌車型名字往往是字母 數字,恰好現在中國品牌也喜歡這個命名方式。字母就26個,寓意比較吉利的也就A、S、X、M等常見幾個。而中國市場在售車型超過400種,名字重複在所難免,字母 數字尤其是重名的重災區。
寶馬的M和X系列,奧迪的S系列......V3、X5、M3居然各有7款車在用,這麼多重複的車型名字,真是有點傻傻分不清楚。
重名還不算啥,福特野馬表示它的品牌名都被川汽野馬給用了。川汽野馬就問一句:就用了,咋地?而福特野馬表示無可奈何。
好産品才是王道
這種命名方式在國内泛濫的後果就是已經缺乏辨識度。說到X5,你最先想到誰?可能大多數人會想到寶馬X5,有多少人能想起漢騰X5?
除非你有強大的品牌,否則字母 數字的命名,很容易被淹沒,辨識度太低了。名字本身不是最重要,品牌是否強大才更重要。
國内多用中文名 國外英文名很重要
一個響亮的英文名字對于自主品牌進軍海外市場也是很重要的。像奇瑞,英文名字是CHERY,字容易讓人想起“CHEERY”(快樂)和“CHERISH”(珍惜)這兩個單詞,将奇瑞的品牌形象很好的傳達給了海外的消費者。另國内消費者覺得low low的比亞迪-BYD其實蠻符合外國文化。BYD(Build Your Dreams),外國人喜歡把夢想挂在嘴邊,投外國人所好,有記憶點。
和外資進入中國市場類似,中國品牌如想進軍國外,除了要有好産品,打造一個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至關重要,好的名字隻是錦上添花的作用,車型能否熱賣,最終還是要靠車型本身的産品力以及品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