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03:54:35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

你注意過每天都要說的話嗎?

在工作場合都會說一口純正的普通話,但當你面對父母,脫口而出的一定是烙在腦海深處的家鄉話。

如果說鄉愁是對故鄉的懷念,那麼方言就是母親的呢喃,是故鄉記憶的依托。當下我們正處于人口頻繁流動和城市化極具發展的時代,對于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國人而言,最大的便利就是普通話的普及讓我們在溝通上暢行無阻,但最大的鄉愁也莫過于傳統鄉音的逐漸遺忘。

國家目前正在做各地方言搜集和保護工作,一方面推廣普通話,一方面保護方言,這看似矛盾的舉動蘊含着怎樣的深意?身為年輕父母的你,在面對孩子初學語言時,是選擇讓他說家鄉話還是普通話?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2

保護方言 國家在行動

今年38歲的孫紅舉是西南大學文學院漢語方言學方向副教授,他另一個身份是“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國家核心專家及重慶市首席專家,談到目前國内的方言現狀,孫紅舉認為,不管是河南地區,還是四川、兩廣地區,使用方言的人越來越少,在實地調研中很難找到原汁原味,不受普通話影響的方言,“方言的消失速度遠遠超過人們想象,我是平頂山人,我回老家後,兄弟之間說話的口音都不一樣,即使都說家鄉話,味道也不一樣,方言的消失是以方言特征的逐漸消失為特征的。”

河南大學國際漢學院教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國家核心專家及河南省首席專家辛永芬于2016年做過一個抽樣調查,國内55-65歲之間的人群口音與70歲以上人群相比已經發生了變化,與25-35歲之間的人的口音差異更大,“這是一種全國現象,随着經濟的發展、互聯網一體化進程加快,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各個地區之間的界限也愈發模糊,”辛永芬說,“但方言之中蘊含着鄉味、鄉愁,和普通話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随着方言從古至今的發展,從而成為一種文化傳承。”

孫紅舉認為,方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呈現獨特地域文化特征的載體,“各地的文化形式和方言都緊密聯系在一起,比如河南的豫劇、陝西秦腔、湖南花鼓戲、安徽黃梅戲,這都是寶貴的地域文化。”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3

推廣普通話,為何還要保護方言?

不少人有上述疑惑,認為國家的這兩項政策有相悖之處,事實上,根據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來看,當前我國的語言政策不僅是“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即普通話,而且要“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

辛永芬解釋,雖然國家提倡說普通話,但并沒有禁止人們說方言,可以在工作環境中說普通話,在私下說方言,“保護方言是對文化傳承的保護,也是國家語保工程記錄我國各地語言面貌的一種方式,這與推廣普通話并不矛盾。”孫紅舉也表示現在很多人都掌握了“雙語”,可以在普通話和方言之間自由轉換,“在家庭聚會,私人場合說方言是沒問題的。”孫紅舉表示,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我們有語言保護工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護方言,在使用當中保護,在發展當中保護,普通話在發展過程中也能夠從方言、民族語言和外來語中吸收詞彙,從而進入到普通話範疇中。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4

說方言是孩子的一筆财富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5

小武的兒子被奶奶帶大,一直說河南話,後來小武就教他說普通話,兒子學會普通話後小武覺得不對勁,“還是得讓他說河南話,理由很簡單,我覺得你是河南人就得會說河南話。結果現在上幼兒園的他說河南話就跟外地人學河南話一樣,我說你這是塑料河南話。”小武笑道。

小武遇到的問題其實是年輕父母的普遍問題,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孩子,父母主張孩子說普通話,因為聽上去高大上,但老年人一方面說不好普通話,另一方面認為方言是一個人的根。但父母始終覺得在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期一定要說普通話,要麼會落下方言後遺症,等普通話發音定型後可以說方言。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6

面對這樣的擔心,身為方言學博士的孫紅舉的态度是理解但不支持父母的舉動,因為說方言也是孩子的一筆财富,“我的孩子八九歲了,除了普通話之外會說三四種方言,我從小不禁止他必須要說普通話,他現在的普通話也很标準。”至于方言後遺症,孫紅舉表示不要低估小孩的語言能力,孩子通常能夠自然地進行語碼轉換。辛永芬在持相同态度的同時也用另一種視角分析這種現象,現在為了配合父母讓孩子學普通話,很多老年人即使不會說普通話,平時的發音也要盡量往普通話上去靠,長此以往成為一種群體現象,人們都在普通話的語境中生活,也會加快方言的消失。

據他們說,古時候中原英雄都是說“河南話的”

那些被怼紅的方言熱詞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7

“怼”是一個當下非常流行的口語和網絡用語。“怼”的走紅,可以追溯到2015年,網劇《仙劍客棧》的台詞“怼死你”,就讓它在網絡上小火了一把;真正開始讓“怼”字名聲大振的,則是綜藝節目《真正男子漢》在後期剪輯中給嘉賓相互較勁的鏡頭配上的“怼”字特效字幕。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8

在《新華字典》收錄的正式解釋中,“怼”的讀音是“duì”,釋義也是“怨恨”之意,與我們平日表達的動作之意并無相關,平日我們也經常念第一聲或第三聲,不過根據史料記載,“怼”并不是近年來生造的字,在《詩經》和《左傳》中均有出現,在《說文解字》中也有兩個釋意,一為“怨恨”,另外是指兇狠、暴利。但如今流行在人們口頭上的“怼”顯然不是這個意思,其意更多出自于河南方言,“怼”在河南人口中是一個萬能動詞,比如“你怼他一頓!”“咱倆怼一瓶?”“拿筷子,開怼……”“挨怼了吧?”它可以用來表達言語沖撞、打人或挨打、吃飯、喝酒等意。另外,在魯西南方言裡,用法和河南方言有重疊,另外有沖、撞的意思,例如:出門小心點,别讓車怼着了。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9

在小武看來,“怼”雖然在全國流行,但并不能準确表達目前流行的意思,所以在他的中原官話卡中,他為“怼”加了一個“扌”,小武認為隻有這樣才是真正的“duǐ”。也有業内人士認為,北方方言中表達“用手推撞”或者“用語言反駁”的意思并且讀音為“duǐ”的字,應為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0

,現在不管是大衆還是媒體中使用“怼”來表達該含義和讀音是一種錯誤。因為,“怼”表達的是怨恨的心理活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0

本意是“排、推”的動作,引申為“拒斥、反駁”的行為,東北方言中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0

咕、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0

搡即是它用法的例證。另外,還有一個“兌”字也經常用來表達“怼”的含義,事實上,“兌”意為“兌換”,在象棋勇于中表達“以子換子、同歸于盡”的含義。

“怼”在方言中的分部範圍非常廣,除了在河南廣為流行外,北京、西安、西南、廣東地區方言中時有出現,在東北、山東、安徽、江西的一些方言中也都有使用。在方言中分布範圍如此之廣,特别是在河南方言中詞義泛化程度如此之高,說明“怼”産生的時間很早。在元代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裡有一句:“詞未盡将他來罵,口未落便拳敦。”有人就認為,該句中“敦”字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方言中的“怼”完全相同。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4

“怼”字之所以今天能重獲新生、走紅網絡,是因為人們對“?”字較為陌生,對“怼”字較為熟悉,因為“怼”與“㨃”的讀音相近,且在書面文獻中大量出現過,故而将“怼”字假借過來代替“㨃”字,另外,龐大的方言詞彙使用群體的存在,也為“怼”的快速傳播提供了廣泛的群衆基礎。

醬紫

你以為這個詞是網絡原創?非也,“醬紫”也起源于方言,福建省南平等地以及部分南京人把“這樣子”連讀成“醬紫”的讀音,再加上網絡傳播的便利性,網絡把讀音賦予“醬紫”的文字,才成為人們熟悉的“醬紫”。另外,“你造嗎?”、“釀紫”等網絡熱詞也都源于同聲方言。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5

忽悠

這個詞現在基本上都快成為正式的普通話詞彙了,但它是一種源自于東北,在北方方言中廣為流傳的詞語。忽悠的本字是“胡誘”,胡亂誘導的意思。就是利用語言,巧設陷阱引人上勾。叫人上當,使希望落空。後來經過趙本山在《賣拐》、《賣車》等春晚小品中的進一步推廣,迅速成為網絡流行語。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6

尴尬

本為南方方言詞彙,在客家話、吳語中時有所見,後被收入普通話。通常是說人遇到的一種處境,讓人感覺很難為情,無所适從。意味着自身或見到他人,在某種場合下,被逼迫到窘境,發生了無法預料的情況,而體現出的不知所措,造成問題逃避,發怒以及沉默等行為。處于兩難境地無法擺脫。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7

垃圾

上海方言,指無用之物,後引申為罵人語言。這類上海話獨有的方言如“癟三”“亭子間”等一起被收錄到新版《辭海》中,事實上,“垃圾”最初的讀音并不是lājī,我們經常可以在香港影視作品中聽到的lè sè這個讀音,這并不是新詞,而是當地保留下來“垃圾”的最初讀音。

給力

原來在北方方言中表示有幫助,有面子。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當年白客為《搞笑漫畫日和》配音時給悟空安排的一句台詞:“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濕。”在2010年世界杯期間,“給力”成了網絡上的流行語,它如今也跻身于得到正統認證的方言詞彙,被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8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19

方言有音無字?這是有原因的

身為西安人,陝西師範大學博士翁彪對《武林外傳》中佟掌櫃那句“額滴神呐”印象尤為深刻,他認為能夠在網上火起來的方言熱詞大多是帶有調侃性的,這些詞蘊含的情緒在現代漢語的普通話中很少能夠見到,翁彪表示,其實普通話的曆史很短,如果從白話文運動開始算起,普通話的進程隻有100多年曆史,各種方言的曆史就長久得多,“方言是自然生成的口語狀态,白話文最初也不是典型意義上的口語,而是人為制造出來的與文言相比更接近口語的書面語,”翁彪說,“很多方言并沒有對應的漢子,這是正常的,因為在中國曆史上,書面語的使用一直都局限在非常小的精英圈子裡,作為底層民衆日常使用的口語長期以來是不能被書寫的。但作為現代的民主國家需要一個共同體的共同語,所以自白話文運動以來,無數知識精英都在努力減少書面語和口頭語的差别,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也是一個社會現代性的體現。”

一般人聽不懂河南話(被怼紅的河南話竟不是這個字深讀)2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