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師應該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教師應該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13:31:29

教師應該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今天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1

今天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我以為,

要做到因材施教,

主要應該有這樣幾方面的意識。

首先:要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終身學習者的意識。

我這樣說,不是要給老師們增加負擔,覺得要對學生的一輩子負責任,哪怕學生離開了學校,一旦學生出了什麼問題,都要追溯到老師的教育責任,這樣就壓力太大了。

我的意思是,不能“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如果這種意識占據了上風,那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會更關注現階段的發展水平,而不是從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問題。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永不滿足的追求,更直白來說,對分數有極端的渴望,永不滿足,越高越好。并把這種渴望和永不滿足感不斷傳遞給學生,傳遞給家長。

這樣做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生對刷題有瘋狂的迷戀,因為要想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通過刷題,強化熟練度是終南捷徑,但殊不知,這樣的刷題,短期固然可以取得想要的高分,但長期來看,卻是對人求知欲望的最大傷害。興趣是推動人不斷探索的最大驅動力,而興趣來自哪裡,一定是對未知的渴望,而不是對已知的機械重複。夫子能夠“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正是因為他對生命意義的不斷探索。

教師應該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今天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2

我們培養學生對分數的渴望,有我們最為通常的,甚至是被當成真理的理由。那就是分數是敲門磚,如果沒有這個敲門磚,就上不了大學,上不了大學就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就忘記了“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則西諺。

作為老師,我們必須明白,敲門磚一定不止這一塊,一定有很多塊,門也一定不止這一扇門,一定有很多扇門。所以,我們還是手下留情一些,不要過度死揪,要保護而不是傷害學生的求知欲望,為他們将來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一條道路,這就是最好的因材施教了。

其次:要明白基本的多元智能理論,承認人的才能是多元化的,社會需求也是多元化的。

在這方面,夫子也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比如,我們看《論語》中的這一則: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當季康子問孔子的幾個學生能否治理政事時,孔子不是簡單地回答能與不能,而是很準确地評價了幾個學生的長處:子路果敢決斷,子貢通情達理,冉求多才多藝,治理政事對他們有什麼難度呢?治國理政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的,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優秀人才,那一個社會的需求更是多元化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或者說有可能找到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璀璨奪目的金剛石固然很好,但黑不溜秋的石墨也不可替代。物盡其用為好。

同樣,也要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行。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不僅僅應該内化為我們教師頭腦中的意識,更應該外化為我們教師的實際行動。

教師應該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今天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3

現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論述因材施教這方面有非常生動形象的話語:“需要因材施教。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

再次:雖然教育過程中要以傳道為先,但卻不可以把道德品行作為唯一的标準來評價學生。

我們一起來看《論語》中的這一則: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規範。在《論語》中也有相當多關于什麼是“仁”的闡釋,但他絕不輕易用“仁”稱許一個人。

所以,當孟武伯問起他的幾個學生,子路、冉求、公西華這幾個人是否夠得上“仁”的标準時,孔子的回答都是“不知也”,但他也同時指出了每個人所具有的優點,可以出色地完成什麼樣的工作。

子路善于帶兵打仗,所以,如果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可以叫他負責兵役和軍政工作。冉求擅長政事治理,所以,有上千戶人口私邑,可以讓他去當縣長,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封地,可以去讓他當總管。公西華則擅長與人打交道,讓他穿着禮服,立于朝廷之中,接待外賓,辦理外交事務完全沒問題。

教師應該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今天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4

孔子用最為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雖然要以傳道為先,但不可以把道德品行作為唯一的标準來評價學生,要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優點。

我們在道德教化中,可以往高線上去教,但是,不能以高線要求每一個人,隻要不突破底線就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高線,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則是底線。

最後:如果沒有确切的把握,甯可少做,遲做,而不要多做,要留有餘地。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當子貢問老師他的兩個同學,子張與子夏哪一個更為優秀的時候,孔子的回答是子張有一些過分,而子夏則有一些趕不上。子貢很自然地覺得這樣說來,子張應該更好一些,但沒有想到,老師的回答卻是“過猶不及”,過分和趕不上同樣不好。

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教師應該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今天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5

在教育過程中,我覺得尤其應該注意這一點,要中庸一點,平淡一點,不要太過。如果我們沒有确切的把握,甯可少做,遲做,也不要多做,要留有餘地。學生是一個小火苗,一粒種子,我們隻要不熄滅它,扼殺它,它就可能等到燃燒成熊熊大火,生長成參天大樹的那一天。而如果太急功近利,總想着很短的時間内就看到效果,那長期來看,很有可能是摧毀了成長的可能,摧毀了希望。

用心品讀《論語》☟

體悟為師之道(之六)

——因材施教

首先:要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終身學習者的意識。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第六》

2.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論語·述而第七》

其次:要明白基本的多元智能理論,承認人的才能是多元化的,社會需求也是多元化的。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論語·雍也第六》

“需要因材施教。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

——陶行知

再次:雖然教育過程中要以傳道為先,但卻不可以把道德品行作為唯一的标準來評價學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論語·公冶長第五》

最後:如果沒有确切的把握,甯可少做,遲做,而不要多做,要留有餘地。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論語·雍也第六》

水寒老師是誰?☟

教師應該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今天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6

水寒老師

就是于曉冰,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初中部語文教師,自營微信公衆号“水寒說語文”。

就是那個胖胖的、戴着眼鏡,有着粗犷外表和細膩内心的老師。偶爾會闆起威嚴的面孔,卻從心底裡熱愛着學生。

就是那位每次獲獎感言都是相同一句話的老師:三十年的語文,三百年的語文教育。一個人當語文教師一輩子最多做30多年,但這30多年中要關注教師自身将和未來300年間的語文教育發生怎樣的關系。

他曾獲得過西城區“最受學生喜愛的老師”,連續10年參與區中考模拟題命題。對于如何做技術型老師可謂駕輕就熟,但他相信語文老師有責任深入探求和拓展課程的思想深度,着力培養學生的生命質地,這些都遠比應試技巧的養成更重要。

往期精彩回顧

統籌:靳曉燕

編輯:邢妍妍

圖片:視覺中國、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