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追求完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完美是一種極限,可追而不可及。
一個人太完美了,他就有可能會被孤立。
三國時期的蜀國,是被諸葛亮治理得最好的,但也是最先滅忙的。
諸葛亮無論做什麼事都做到了極緻,他不敢把事務交給其他人去做而大權獨攬。沒有知己,無内心孤苦,最終過度勞累早年去世。
他的偉大事業後繼無人,隻能眼看着蜀國被毀滅。
一味追求完美境界的人往往既是自我嫌棄的高手,也是挑剔别人的專家。
有人追求工作上的完美,隻能第一不能第二;
有人追求人際關系上的完美,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喜愛自己;
有人則追求生活上的完美,吃飯穿衣每個細節都要做到最好。
心理學研究證明,追求完美會給人帶來莫大的焦慮、沮喪和壓抑。
他們總擔心着失敗,生怕做得不夠細緻而輾轉反側,一旦失敗就會異常灰心,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非常痛苦。
他們被虛假的自我驅動,隻能通過不斷追求完美來獲得外界認可。
放棄完美,讓自己的生活随意一些,快樂些,何樂而不為?
對他人責備求全
《傳習錄》:學須反己。若徒責人,隻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人要學會反思自己,如果光是責備他人,就隻會看到他人的不對,而看不到自己的錯。
隻有反身自問,才能看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
老子曰:“大道之行,不責于人。”
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
不責于人,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學問,也是一種修養。
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來到陳蔡兩國時,因政治原因被困,他們七天七夜沒有吃上米飯了。
顔回說:“我出去讨點米吧!”
兵荒馬亂的,顔回好不容易弄了一點米回來,馬上就下鍋煮飯。
孔子從門外一看,發現顔回偷偷用手抓鍋裡的飯吃,心裡很生氣。
開飯時,孔子故意說:“我昨晚夢到先祖了,想找點沒人吃過的飯祭祖。”
顔回聽後,連忙說道:“這鍋飯我已經吃過了,不能祭祖啊!
剛才煮飯時,有些灰掉在鍋裡,那些沾了灰的米飯,扔掉太可惜,我隻好把它吃了。”
孟子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遇事須先反問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苛責他人。
随意指責别人,如果你是錯的,就很可能失去一個朋友和許多機會。
如果你是對的,除了得到一點虛榮心的滿足,也沒收獲什麼。
你可以不贊同對方的觀點,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
“你錯了,我來告訴你怎麼做吧。”
如果我們自己發現了錯誤,也許會自覺地改正它。
但被别人“直言不諱”地當面指責自己時,心理就會産生一種抗拒。
無論哪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得理勿張狂,咄咄逼人反而失理;得勢勿驕橫,得意忘性反而失勢。
懂得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才會遠離怨憎恨。
對事物苛求圓滿
禅語:人本是人,不要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為人處世,不必刻意,萬事萬物,不必苛求圓滿。
缺陷,有時候也是人生的一種圓滿。
有一個圓被人劈去了一小部分,它感到很自卑。
它想找回那一小部分,做一個完整的自己。
因為它的不完整,它在尋找的路上滾得很慢。
一路上,它與鮮花為伍,與昆蟲們暢談,生活裡充滿了鳥語花香。
它找到了很多碎片,卻都不是自己掉小來的那塊,但他并不氣餒。
終有一天,它找到了那塊碎片,并使自己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圓。
然而,他滾得太快,錯過了花期,忽略了蟲鳴,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于是,它毅然丢掉了那塊千辛萬苦找到的碎片。
人如月,因為有缺,才讓圓成為了期待。
人犯錯在所難免,沒有人期待你是聖人。
一個作家因為在孩子面前犯下了一個錯誤,他感到非常的内疚。
他擔心自己在孩子心中的美好行象被毀,不願主動的認錯。
在内心的煎熬下,他忍不住主動給孩子們道歉,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他驚喜的發現,孩子們比以前更愛戴他了。
對自己,不必追求完美,才能體會有所追求的喜悅。
對他人,不必苛責,學會用放大鏡去看别人的長處和優點。
對事物,不求圓滿,才能得到内心真正的富足。
上帝給了你一雙明亮的眼睛,是讓你用來發現美的。
每天堅持正能量,歡迎友友留言,喜歡可以點關注哦[心][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