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人的早晨是從一碗牛肉面,配一碗黃酒開始的。
大塊的牛肉、濃厚的牛油、辛辣的味道,如此“豪橫”的早餐,怕是隻有俠義大度的襄陽人才會這樣吃。
“鐵打的襄陽城”
或許很多人聽過“鐵打的襄陽城”這樣的說法,沒錯,襄陽古城的攻防系統極為完善,全國少見。
古城臨漢江而建,周長7300多米的城牆,被寬闊的護城河環繞。
護城河最寬處達到250米,乃是中國現存最寬的護城河,它和古老的城牆一起,構築起襄陽古城強大的防禦體系。
修築如此堅固的城池,和古城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襄陽地處漢江中遊,西接川陝、東臨江漢、南通湘粵、北達中原,乃是連通四方的水陸交通樞紐,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湖廣之形勝,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
連通南北、暢達東西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從2800多年前建成那刻起,就是天下重地。
“亂世甯州”
來到襄陽,有一處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位于城南的古隆中。
古隆中,不言而喻,與諸葛亮有關。
當年,諸葛亮随叔父投奔劉表而來,他就是在這裡走向曆史舞台,協助劉備成就一番蜀漢霸業的。
其實,當時來到襄陽的可不隻諸葛亮一個,名士王粲、徐庶,以及飽受戰禍的各地百姓,湧向襄陽的流民多達十萬多戶。
襄陽有什麼好?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來到這裡?
那是因為在當時,這裡是一處難得的“亂世甯州”。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戰亂不斷,為防止北方袁術大軍南下,荊州刺史劉表把治所遷到襄陽,使這裡成為統轄千裡沃土的荊州首府。
随後,劉表接受當地謀士蒯良、蒯越的建議,以仁義行政安定荊州,給老百姓謀福利,深得民心。
外圖安定,内行仁義的劉表,在襄陽很快站穩了腳跟,襄陽城成為了那個戰亂年代少有的一處避風港,襄陽因此成為一處“亂世甯州”。
不僅如此,劉表還邀請天下名士共同治理襄陽,從北方過來的流民,有學術能力的,便“人盡其才”,讓他們發展學術、整理古籍。
在劉表“保境安民、人盡其才”的政策之下,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們,在這裡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鐵血鑄忠魂
劉表治下的襄陽古城,是“亂世甯州”,但不是所有的時代,都可以如此幸運。曆史上,襄陽古城經曆過無數烽煙戰火,最慘烈的一戰是南宋末年的襄陽之戰。
當時,已經橫掃歐洲、飲馬多瑙河的草原鐵騎揮師南下,在忽必烈的計劃裡,攻破南宋要從打襄陽開始。
當元軍臨城下時,襄陽城的軍民并沒有退縮,孤立無援的他們據險而守,竟然把橫掃歐洲的草原鐵騎擋在城外五年之久。
由于常年圍困,襄陽城内彈盡糧絕。如不及時補給,城池恐怕難以守住。
這時,當地義士張順、張貴帶領一支三千百姓組成的義軍,以輕舟百艘裝滿物資,殺入重圍抵達襄陽城。
他們的到來,使城内軍民士氣大振。
正當他們一鼓作氣,意欲在幾日後乘夜襲擊元軍時,消息不幸洩露,三千義士被占據襄江兩岸、漢水兩岸的敵軍伏擊,全部陣亡。
忠義之魂雖逝,但鐵骨铮铮的義氣卻不會消散。
此後,襄陽城民繼續死守,元軍見久攻不下,便隔着護城河,用上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武器——襄陽炮。
襄陽炮的石質炮彈,最重可達150斤,射程足足有300米,威力無比。
面對從天而降的炮彈,孤立無援的襄陽軍民,再也無法堅持下去,知府呂文煥不得不舉城投降,長達六年的襄陽之戰宣告結束。
襄陽城民以六年時間的堅守,數十萬條生命的代價,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燃情築夢共建新城
曆史的硝煙散去,在和平年代,襄陽這座古城依然打開城門,接納着八方來客。
20世紀60年代,新生的共和國,開始了一場由東向西的工業戰略大轉移。作為重要交通樞紐的襄陽古城,迎來了新的曆史使命。
四十多家國家級重點企業遷到了襄陽,數以萬計的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從全國各地來到襄陽,古城又一次張開了接納包容的臂膀。
熱情包容的襄陽人,在生活上關照着遠方來的技術骨幹;來自全國各地的師傅們,也盡心盡力地傳授技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當時許多中國最先進的生産設備,在襄陽古城中運轉了起來。
那是一段燃情歲月,印刷廠、制藥廠、機械廠、橋梁廠陸續投入了生産,産品通過便捷的水陸交通運往全國各地。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這裡,為這座千年古城注入新的力量,而古城也一如既往地接納着這些遠道而來的人,并積蓄着未來的發展力量。
來源:CCTV4《記住鄉愁》
來源: CCTV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