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家人發了放煙花的視頻,這讓我想到小時候過元宵節的情景。
那時,似乎不喊這一天為元宵節,而是直接稱呼為正月十五,那時也還沒有吃元宵這個說法——其實直到現在,我還分不清元宵和湯圓有什麼不同,那時吃的是包子,圓圓的那種,裡面多是粉絲餡,包得也不是很精緻,但那時卻是自己的美味,除了吃包子,還要“扛布袋”,而“布袋”不是真的裝東西的口袋,而是指吃的一種粉絲餡的卷膜,但皮又比馍薄,呈長條狀,似乎可以扛在肩上,所以叫扛布袋,不過在我看來,它就是包子的另一種吃法,因為它和包子餡幾乎是一樣的。
當然,正月十五也會看元宵晚會,那時的元宵晚會會評選春晚節目,如觀衆最喜歡的歌曲,最喜歡的語言類節目等等,記得那時本山大叔的小品經常獲獎,不過他的節目确實很可樂,現在的節目差了很多,“喜頭悲尾”,太煽情了,不怎麼好看了。
而煙花也是會放的,但那時的煙花種類很少,我記得有一種是拿在手裡的呈長條狀,我們管它叫“呲花”,還有一種可以升入夜空中的,我們叫它“齊花”,可能不是這兩個字,但是是這個發音。有時我在想,拿在手裡和升入天空的也許都叫一個名字吧,他們發音那麼相似,隻是我們喊錯了也說不定,發音相似,隻是玩的方式不同,像吃包子和扛布袋的道理一樣吧。
小時候和現在的元宵節有一點很像,就是“悲喜參半”,喜的是,元宵節還可以稱作正月十五,像大年初一,正月初五那樣,感覺還在過年,畢竟有一種說法叫“沒過十五都在年裡”。但是,過了十五也就真的離年越來越遠了,年味也就越來越淡了,小時候記得過了十五,有一些人就要外出務工了,現在基本上就地工作了,但過了十五,外出上學、工作的也都離開了,團圓的新年也就漸漸遠去了,然後,等待着下一個新年,接着是下一個元宵節,周而複始…而這就是生活吧,看似相同地循環着,卻又有各自的滋味。
記于2022年2月15正月十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