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鯉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

鯉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6 19:18:16

大家好!從這一期開始,我們介紹一下我國常見的五種鯉科食用魚,這五種魚分别是青魚、草魚、鳙魚、鲢魚,這“四大家魚”以及更常見的鯉魚,它們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食用魚的主力。雖然對那些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人們來說,這五種魚略顯低檔,現在吃的少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依然在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鯉科魚類中的首席代表當然是鯉魚,這是一種很普通的魚,但這種魚對中國來說太重要了,遠遠超出其他魚類。因為鯉魚不僅活躍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還在中華文化之中扮演着“明星”的角色。鯉魚頻繁出現在年畫、飾品上,民間還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年年有餘(魚)”的主題藝術品中的魚也常常是鯉魚,鯉魚後來傳到日本,被培育成色彩豔麗的“錦鯉”供人觀賞。鯉魚在中華文化中地位重要,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鯉魚并不是我國的原産魚,而是原産于中亞伊朗等地,隻不過早在四千年前的商代就傳入了我國。

鯉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科普一下五種你常吃的鯉科魚類)1

錦鯉

鯉魚屬于鯉科鯉亞科,是我國養殖時間最長的魚,品種衆多。1999年有人做過統計,鯉魚占我國北方池塘、網箱、水庫魚類産量的60%,天然水域中,産量也能占30%以上。然而,作為食用魚,鯉魚的地位卻在我國的南北方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在北方,鯉魚是一種檔次比較高的魚,而在江浙地區,鯉魚幾乎擺不上餐桌,江浙人嫌棄鯉魚土腥味重而不願意吃,淪落為超級低檔魚。這是為什麼呢?

中華文明主要發源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但由于農業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主體,所以在古代的大部分時間裡,黃河流域占主要地位,黃河流域的文明是中華文明最原始的起點。這鯉魚啊,各地方的品質都不太一樣,以黃河鯉魚品質最佳,所以在中華文明之中,鯉魚地位頗高。由于常年在湍急的河水中遊動,黃河鯉魚體型梭長,而且生得金鱗赤尾、十分美麗,有“天火燒其尾”之說。每年春天,黃河鯉魚都要上溯到黃河上遊的淺水處産卵,然而,在陝西韓城黃河段,河水突然變窄,水流異常湍急,紅尾的黃河鯉魚就紛紛跳出水面,好似“跳龍門”一般。黃河獨特的環境使黃河鯉魚肉質鮮美,土腥味少,《詩經》中有句詩:“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意思是說吃魚就一定要吃黃河鯉魚嗎?這說明黃河鯉魚是魚中上品。雖然鯉魚後來人工培育了很多品種,如江西婺源的荷包紅鯉、德國培育的鏡鯉,但通常喜愛中華文化的人們所說的鯉魚僅指黃河鯉魚。

鯉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科普一下五種你常吃的鯉科魚類)2

黃河鯉魚

北方人跟西方人有一點相似,不喜歡刺多的魚,但江浙人吃魚有經驗,不怕刺多,卻不喜歡土腥味大的鯉魚。鯉魚是我們要介紹的五種魚中魚刺最少的,隻有90多根,卻是土腥味最大的,所以江浙人不喜歡。其實,魚多少都帶點腥味,這是因為魚的鰓和血液中含有醛酮和呋喃類有機物,這些有機物經過氧化會産生己醛、庚醛等腥味物質。鯉魚比其他魚還多一點泥土味,這跟鯉魚的生存環境有關,鯉魚屬于底栖性魚類,嘴向下開且有短須,這方便他們搜尋水底的食物,但水底“腐殖質”中的放線菌會形成一種棕黑色的黏液,會附着在魚鱗和魚鰓上,味道極大。這還不是最腥的,鯉魚還有一個重要的腥味來源——側線。側線是魚類的感知器官,呈乳白色細管狀,貫穿整個身體,兩側各有一條,側線的作用是感知水壓的變化(這對鯉魚這種底層活動的魚類很重要)以及辨識水的流速,傳遞給神經做出反應。由于側線與外界相通,裡面充滿黏液,容易吸附腐殖質,所以腥味很大,廚師們稱為“腥線”。鯉魚的“腥線”尤其粗壯,有的直徑甚至能達到0.5毫米,想要去除并不難,廚師們都會操作。

鯉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科普一下五種你常吃的鯉科魚類)3

糖醋鯉魚

把“腥線”除了,鯉魚的口味就不錯了,用鯉魚做的名菜有魯菜的“糖醋鯉魚”,還有開封菜“鯉魚焙面”,這兩款菜都必須要用黃河鯉魚才行,不然做不出味道。然而,現在環境破壞嚴重,野生的黃河鯉魚幾乎絕迹,因此,保護生态,保護這種美麗的物種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雖然比較“腥”,但鯉魚的魚刺少,這實在可以說是個優勢了,你知道這五種鯉科魚類中哪種魚的魚刺最多嗎?很多人隻知道鲫魚刺很多,其實白鲢魚比鲫魚的魚刺還多,我們明天介紹一下白鲢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