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傳染病,很多人都會提及艾滋病。
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
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疫情處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由于目前臨床上還沒有可以徹底治愈艾滋病的藥物和療法,所以不少人的共識是:艾滋病=絕症。
人們談艾色變已經是常态,但社會上還有一部分深度“恐艾”的群體,在苦苦掙紮。
恐到什麼程度呢?走火入魔的地步。
他們可能是由于一次高危行為,或者去理發、美容店、去醫院出現了傷口,開始深深陷入恐艾中,不能自拔。
最後,原本沒有患艾的人,被艾滋病吓得飯不言寝不語,影響了生活和工作,導緻免疫力下降,出現内分泌失調,引發各種不适,成為惡性循環。
可謂“恐艾”比“艾滋病”還要可怕。
艾滋病有那麼容易得嗎?
首先,艾滋病通過三種方式傳播:性(艾滋病通過性傳播感染的占據80%),血液,母嬰。
如今醫療技術提高,母嬰傳播基本可以在醫術上控制,人們最擔心的是血液傳播和性傳播。
這兩個傳播途徑,均要在滿足三個條件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被感染:
1、接觸了HIV感染者
2、有足夠的病毒從HIV感染者體内排出
3、HIV病毒确定進入被感染者的血液循環系統中
滿足三個條件才可能确定被感染,是否感染,還需要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最後斷定。
當然,社會中很多人恐艾,但又因為害怕,好面子沒有勇氣去醫院檢查,那可以根據艾滋病初期的一些症狀來警惕。
出現這些信号,盡快去醫院就診:
一、莫名發燒
發燒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機體受到炎症感染之後很容易出現,故而大多數人對于發燒不會特别重視。
通常情況下發燒了就吃點退燒藥或者打點點滴就應付過去了。
如果出現持續性地莫名低燒或者高燒,在服用退燒藥物或接受點滴治療之後病情還沒有好轉,需要引起警惕艾滋病早期。
這是因為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後,大多數艾滋病患者的體溫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内處于38度以上的狀态中,使用常規的退燒療法是沒用的。
二、咳嗽、呼吸困難
艾滋病病毒在侵入人體之後,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造成很大的破壞,進而導緻患者出現諸如咳嗽、胸悶氣短、胸口痛等系列呼吸道不适症狀,并且這些症狀會持續較長時間。
如果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任其發展下去,還有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咳血等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由艾滋病導緻的呼吸道不适症狀和一些呼吸道疾病症狀很相似,必須通過專業的檢查才能确診,切莫大意。
三、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細胞對艾滋病病毒非常敏感。
大多數患者在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後,都會出現全身性的淋巴結變硬、腫大的症狀,用手按壓還會有痛感。
出現不明原因地淋巴結腫大,患者需要及時到醫院做個詳細的檢查。
四、食欲不振、惡心反胃
艾滋病病毒會對人體的消化系統進行攻擊,從而會導緻食欲不振、不想吃東西、惡心反胃等消化道異常症狀發現。
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營養不良、暴瘦以及便血等嚴重的消化道反應。
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說明艾滋病已經比較嚴重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以上這些症狀也僅供參考,并不代表出現這種症狀就代表感染。
本身艾滋病潛伏期長,早期的一些症狀和其他疾病相似度很高,再加上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不同病人的臨床表現症狀各不相同。
所以為了降低個人信息被透露的風險,且近期又存在高危行為。
若高度懷疑自己,建議去艾滋病免費資源咨詢監測點檢測,由于專業、免費,能夠接觸到患者的個人隐私信息環節較少。
一般而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檢測是免費,醫院也有收費的艾滋病檢測項目。若去醫院檢查,可以挂傳染科或感染科,但醫院是需要上報相關檢測結果。
當然,還要一些較有公信力的非政府組織,在疾控部門支持下也能提供檢測,也有些人在網上購買相關檢測試紙,但還得認準正品。
但對比之下,我們還是建議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參考文章: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2】王隴德. 艾滋病學[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