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文章千古事。一篇好的文章,可能改變個人的命運,甚至影響曆史走向的文章也并不罕見。
戰國末期秦國客卿李斯所寫的《谏逐客書》,就是曾經改變中國曆史走向一篇雄文。
《谏逐客書》從篇名逐字解釋,谏,就是進谏,臣下對君王提建議,逐客,就是驅逐外來的人才,書,是古代公文書體。簡單說來,這篇文章是李斯為了勸秦王取消逐客命令而寫的一篇公文。
李斯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這要從秦王嬴政的發布的《逐客令》說起。
01 秦王之怒
公元前237年,年方23歲但已經即位10年的秦王嬴政發出《逐客令》,告令凡是在秦國的其他各國人員,一律限期離開秦國。
秦王發布的逐客令,預示秦國的國策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過去的開放轉變為封閉。
戰國初期,秦國原本實力弱小,到戰國中期,秦孝公痛定思痛,決定打開國門,以極大的誠意發布《求賢令》,吸引各國人才進入秦國,特别是采納商鞅的變法舉措之後,秦國逐漸走向富強。經過100多年的勵精圖治,秦王嬴政即位之後,秦國已然擁有了吞并天下的實力。
秦國的崛起源于開放,開放的秦國,社會階層結構是多元而不是單一的。
中國傳統社會是“四民”社會,也就是社會主要構成是“士農工商”這四個階層。嬴政發布《逐客令》時,秦國的官吏,也就是“士”這個階層的行政人員,有4分之3來自它國; 約1半手工業者來自它國;在秦國經商的商人大半來自它國,秦國600萬左右的總人口,約4分之1來自它國,如此龐大的外來人群,都屬于被驅逐的行列。
這是一個後果嚴重的告令,發布這條告令,無疑會讓秦國元氣大傷,但秦王嬴政已經痛下決心,就算付出再大代價,哪怕自斷一臂,也要實施《逐客令》。
是什麼原因讓雄才大略的嬴政改變秦國100多年來的國策,做出逐客的決定?
嬴政決心發布《逐客令》的直接原因是他原本非常器重并委以開渠治水重任的水工鄭國,居然是韓國派來“疲秦”的間諜!
戰國時代的七雄之一韓國,實力弱小,又與秦國接壤,為了避免被強大的虎狼秦國率先吞并的命運,韓國想出了“疲秦“的計策。
”疲秦“,也就是派間諜去遊說秦王,建議秦王做重大的水利工程,從而消耗秦國的人力物力,讓秦國無暇攻打韓國。
韓國的國寶級水利工程專家鄭國是擔當此挽救韓國危亡重任的合适人選。
韓國水工鄭國來秦國之後,由宰相呂不韋推薦擔當開渠治水的重任。呂不韋是嬴政的“仲父”,13歲剛即位的嬴政對仲父的建議言聽計從,于是讓鄭國主持開渠引水工作。
秦國幾十萬民夫,也就是超過秦國十分之一的人口,跟着鄭國幹了10年,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秦國軍民怨聲載道,開渠引水目标遙遙無期,原來是因為韓國人鄭國搗的“疲秦”奸計!
當鄭國間諜身份被确認之後,對于外來者占據秦國衆多權力高位早就心生不滿的元老、貴族們,借機對秦王建言說:其他各國來秦國的人,多數是各國派過來的間諜,請我王把他們統統都驅逐出去。
元老、貴族是秦王統治的根基力量,他們一緻的逐客意見,秦王不能不重視!
當然,元老們的态度是秦王必須重視的,間諜鄭國的案件,隻是一個導火索,嬴政即位之後的曲折經曆,才是他決心逐客的根本原因。
嬴政的父親莊襄王35歲時意外駕崩,時年13歲的小屁孩嬴政即位,此時秦國的權杖掌握在嬴政的母親趙國人趙姬和衛國人宰相呂不韋手中。
呂不韋和趙姬曾經情人關系,嬴政即位後變成君臣。呂不韋深知趙姬的底細和喜好,為讨生性風流的趙姬歡心,呂不韋向趙姬進獻了擅長“轉輪之術”的“輪子哥””嫪毐。
果不其然,“輪子哥”嫪毐侍弄得趙姬神魂颠倒,甚至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被封為長信侯,權勢超過了呂不韋。
極度膨脹的嫪毐某次酒後,公然說自己是嬴政的假父,嬴政聽到消息,怒不可遏,派人調查發現嫪毐假太監的事實,有與太後通奸生子的醜事。
嫪毐得知事情敗露,于是偷了太後和秦王的印章,調兵造反。秦王指揮秦軍銳士攻打嫪毐,嫪毐大敗被俘。
秦王嬴政對待對手,從來不會手軟,更何況是你死我活的敵人。
秦王嬴政說:“生擒嫪毐者賜錢百萬,殺死嫪毐者賜錢五十萬。”
嫪毐被抓住後,秦王滅其三族,嫪毐則被五馬分屍。
嫪毐與趙姬所生的兩個兒子,也就是嬴政同母異父的弟弟,被嬴政喝令在麻袋裡活活打死。
嬴政的生母趙姬被趕出秦宮,随後,呂不韋被賜飲毒酒而死。也就是即位10年後,嬴政才算是體會到真正大權在握感覺。
但這種感覺他覺得并不安穩,畢竟趙姬與呂不韋掌權多年,在他身邊安插了多少棋子,他并不能完全知曉。
嬴政好不容易才闆倒趙姬、呂不韋、嫪毐這三座外來者大山,結果又爆出他非常器重的水工鄭國是韓國間諜的新情況。
基于對外來者的新仇舊恨,怒火中燒的嬴政準備徹底驅逐這些外來者,徹底鏟除趙太後、呂不韋黨羽的暗子和殘餘勢力。
所以,當元老、貴族們提出驅逐外來者建言的時候,正中秦王嬴政的下懷,于是秦國發布了《逐客令》,嚴令外來者限期離開秦國。
100多萬外來者,密密麻麻,如同螞蟻一般朝着函谷關湧去,其中有各國商人,有開墾荒地的農民,有各行各業的手工工人,也有來自肴山以東六國士子。
這些士子曾經是不可一世的讀書人,各國士子中的佼佼者,也因為受秦國蓬勃的朝氣和開放的政策吸引,來到秦國謀取職位,試圖大展拳腳,實現心中的抱負。
曾經的秦國如此開放,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張開雙臂歡迎他們,他們在秦國備受矚目,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秦國占據了一定的位置,有了自己的事業基礎。
如今的他們被自己曾經如此向往的秦國驅逐出境,對于逐客令,他們縱然心中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隻能披星戴月地趕路,因為得趕在限期到來之前離開秦境,哪怕又累又餓,疲憊得如同喪家之犬,他們也不敢停下。
在這些被驅逐的士子中,其中一位就是楚國人李斯。
在即将離開函谷關前,他構思了兩天兩夜,用自己娟秀的小篆字體寫了一封上書,委托自己熟悉的官員用加急快馬呈給秦王,期望秦王能收回《逐客令》。
對于上書的結果,李斯是無法預料的。氣頭上的秦王看到這封信,是改弦更張收回成名,還是火上澆油地派人把他捉拿問罪,他無法預測,也不敢預測。
于是,伴随着月影和星光,孤獨的李斯騎着一匹瘦馬,混雜在滾滾人潮中,離開了秦國邊境。
02 李斯的抱負
李斯生于戰國末年的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
有一次,李斯觀察一個現象:他發現到廁所裡的老鼠都是又瘦又小,遇人或狗來,就趕快逃走;但在米倉看到的老鼠,又大又肥,悠哉遊哉地在米堆中嬉戲見到人來也沒任何害怕的反應。為什麼同樣是老鼠,會有這麼大的差别呢?于是,李斯發出了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權勢,成為李斯的人生目标裡的主要追求。
如何實現自己權勢的目标?李斯的決定先找個好老師學習,他于是辭去小吏的官職,到齊國求學,拜知名大儒荀卿為師,學習“帝王之術”。
俗話說,明師出高徒。在荀卿的指點下,李斯的學問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學成之後,李斯認為楚國已經無所作為,其它各國也在走下坡路,隻有秦國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權勢夢想,于是他決定去秦國。
臨行前,荀卿問李斯為什麼要到秦國去,李斯回答說:“幹事業都有一個時機問題,現在各國都在争雄,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機會。秦國雄心勃勃,想奮力一統天下,到那裡可以大幹一場。人生在世,卑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莫大的悲哀。一個人總處于卑賤窮困的地位,那是會令人譏笑的。不愛名利,無所作為,并不是讀書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國去。”李斯告别了老師,到秦國去追逐夢想。
李斯來到秦國時,正趕上秦莊襄王去世,十三歲的嬴政成為新的君主,而丞相呂不韋執掌大權。呂不韋承襲秦國開放的用人政策,廣招賓客,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為一時之盛。李斯也即門求見,成為在呂不韋身邊侍從獻議的舍人。
李斯的機敏和才華使他很快脫穎而出,受到呂不韋的賞識。于是呂不韋把他推薦到秦王宮廷裡,任以為郎,郎的官職雖然不高,但由于身處政治中樞,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
某一次,李斯對秦王進谏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争,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竈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秦王對李斯的見解十分欣賞,還聽取了他離間各國君臣之計,以及“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并順序的策略。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長史。
李斯勸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甚至刺殺六國的君臣,這一系列的措施收到了效果,嬴政大喜,他又被封為客卿。
此時的李斯,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一切似乎都按照他原來的藍圖在發展,他成為是秦國政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得到秦王的賞識,備受衆人的矚目,可以說,距離他權勢夢想已經越來越近。
然而,形勢發生了180度的大逆轉,李斯的貴人呂不韋飲毒酒死了,作為他的舉薦人,李斯不能避免地受到呂不韋案件的牽連,由于鄭國案件的影響,秦國朝野不再歡迎外來者,秦王發出逐客令中,也包括他這個楚國的外來者。
離開秦國,他多年所學“帝王之術”無處施展,他權勢夢想無從實施,秦國的法令如山,他很不甘心,卻無可奈何。
萬般無奈,李斯也隻有遵從《逐客令》,和其他外來者一樣,被迫限期離開秦境。
當李斯離函谷關越來越近,他感覺自己離原本的權勢夢想漸行漸遠。
到達函谷關,他西望鹹陽,已經是關山萬裡。
此時的李斯,大腦中突然劃過一道流星一樣的靈感。
他要寫一篇文章,說服憤怒的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命。
他決定放手一博,他要用他手中如攥之筆,寫下一篇雄辯滔滔的谏書,哪怕隻有螢火蟲一樣的微弱暗淡的希望,他也不能放棄。
此時的秦王已然被怒火燒昏了頭腦,完全失去理性,而李斯這篇文章的寫作策略是,先用邏輯 情感的力量,讓秦王恢複理性,然後借助夢想的力量,讓秦王收回成逐客成命。
李斯達寫作目标已經明确了,這篇《谏逐客書》如何落筆成文呢?
03 《谏逐客書》賞析
要說服秦王,文章必須結論清晰,論述嚴謹,有理有據,最重要的是,要結合年輕秦王統一天下的夢想來升華主題,才能讓秦王改變态度,收回成命。
作為秦國曆史上唯一的文學家,李斯的這篇《谏逐客書》,可以說是公文規範性和文學藝術性結合的典範,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上乘的文學美感。
最重要的是,這篇文章最終達到作者預期目的的作品,最終因為秦王被說服,收回逐客令,李斯被繼續重用,後來官拜宰相,秦國也在 16年後的公元前221年,滅掉六國,一統天下。
李斯這篇文章,到底有什麼魔力,可以讓不可一世的憤怒秦王乖乖地認錯并改掉逐客決策?
下面且結合我手繪的圖解,讓我對這篇文章進行拆解,為你逐句講解:
《谏逐客書》結構圖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寫文章,切忌拖泥帶水。快速地切入内容主題,這是對文章讀者的尊重,也是寫好文章的技巧。文章第一句話的意思是,我聽官員說要逐客,私下認為,逐客的決定是錯的。這一個句子,快速地切入到逐客令這件事,而且旗幟鮮明地說逐客令錯了。
此時的秦王,一定是憤怒地想:這個李斯,也太大膽了,憑什麼說朕的決定錯了?他有幾個腦袋敢這樣說?且看看他下面的理由是什麼?
李斯的下方全文,都是圍繞着逐客之過(錯)的核心觀點,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角度論證了逐客令導緻的錯誤結果。
提出中心論點後,李斯馬上從無可駁斥的事實出發,秦國過去由弱到強,都是因為四代秦王用了客卿,讓秦國日益增長強大,用外來的人才,是秦國崛起的鐵證。對于這些雄辯的事實,嬴政哪怕再高怒火,也發不出來。
高手寫作的秘訣,不但要主題鮮明,而且要從無可駁斥的事實出發立論。事實而不是你的情感,才是文章穩固立論的基石。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餘于戎,東得百裡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産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裡,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臯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本段李斯先羅列四代秦王用客卿,讓秦國日益強大的事實,然後再講道理,客卿沒有辜負秦王。如果四代秦王不用外來人才,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
如果是純粹的金字塔結構,會先說結論,再講事實。本文的具體場景,先羅列四代秦王的事實,緩和了一點氣氛,為從情感上赢得嬴政的認同,奠定了基調。
對第一個要點,秦國的曆史闡述,以及李斯的結論,秦王無話可說。
第二個要點,李斯對秦國的現狀進行了論證,同樣是先羅列事實,再來講道理的方法,然後進行嚴密的正反論證,進一步建構了文章的鋼鐵邏輯。
今陛下緻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鼍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
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
夫擊甕叩缶彈筝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适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諸侯之術也。
李斯從秦王身邊事說起,結合寶貝、服飾、音律等三大方面的事實,進行正反論證。說明了逐客令從邏輯上的錯誤。作為雄才大略的秦王,不應該重“色樂珠玉”而輕人才。李斯行文至此,将逐客令和秦王嬴政最大的夢想——統一天下結合起來。
秦王同樣無話可說,而李斯則繼續他的表演。
文章 第三個要點,李斯圍繞秦王一統天下的夢想,從未來的圖景進行描繪。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常理)。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金句)。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夢想)。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李斯從常理的角度論證了逐客的謬誤,給出了一系列金句來升華主題,再一次結合秦王無敵天下的夢想進行描繪。然後,論證了逐客令導緻的嚴重後果,結果與曆代秦王夢想的背道而馳。
夫物不産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産于秦,而願忠者衆(中心思想,文眼就是此句)。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雠,内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最後,李斯從邏輯和實踐的角度,闡述了逐客令的錯誤,并點明“内自虛而外樹怨與諸侯”的嚴重後果,秦國危險了。
04 《谏逐客書》的後果
當秦王嬴政打開竹簡上的《谏逐客書》,讀着讀着,他的怒火逐漸消除,而仇恨被後怕取代,他立即讓人火速将李斯追回,随後取消了驅逐外客的國策。
這篇《谏逐客書》對于作者李斯的直接結果是,他被追回後得到重用,他個人的權力抱負,在秦國這個平台上得以全力施展,他也終成一代名相。
這篇《谏逐客書》對于秦國的直接結果是,逐客令被取消,秦王改變了逐客的主張,繼續以開明的态度來容納客卿,廣收人才,大量人才被秦國任用,最終使秦國一統天下。
因為逐客令被取消,水工鄭國得到平反,他繼續主持開渠引水工作,水渠一年之後開通,灌溉了秦國萬頃良田,繼李冰父子開鑿都江堰之後,關中平原成為第二個天府之國。
這篇《谏逐客書》對于中國曆史的影響是,秦國沒有“自毀長城”,10多年憑借實力統一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征戰不一的混亂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政治格局,對曆史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如果沒有這篇《谏逐客書》,中國曆史将如何發展?這真是一個太難想象的問題了。
還好,曆史,不容假設。
曆代學者對《谏逐客書》均高度評價:
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論說》:“李斯之止逐客,并順情入機,動言中務,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說也。”
宋代李塗《文章精義》:“起句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中間論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猶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複議論,痛快,深得作文之法。”
明末清初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自首至尾,落落隻寫大意。初并無意為文。看他起便一直徑起,住便一直徑住,轉便徑轉,接便徑接。後來文人無數筆法,對此一毫俱用不着,然正是後來無數筆法之祖也。”
清代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此先秦古書也。中間兩三節,一反一覆,一起一伏,略加轉換數個字,而精神愈出,意思愈明,無限曲折變态。誰謂文章之妙,不在虛字助辭乎?”
最後總結,《谏逐客書》,是一篇完美地展示邏輯力量的千古雄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