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王良執導,演員牟鳳彬、鞏漢林、王翔領銜主演,根據“12·25”山東平邑石膏礦礦難真實事件改編的災難題材電影《礦難36天》,12月6日在山東濟南開機。片中,鞏漢林化身救援總指揮,牟鳳彬飾演救護隊隊長。開機儀式之後,鞏漢林、牟鳳彬接受濟南時報·新時報記者采訪。
電影《礦難36天》開機儀式現場,鞏漢林、牟鳳彬接受新時報記者采訪。
《礦難36天》開機儀式現場
礦難題材新突破,重現“12·25”平邑礦難真實災難現場
影片《礦難36天》的順利開展推進,離不開國家應急管理部宣傳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山東省廣播電視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從立項之初,《礦難36天》就入圍第12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電影(劇本)創投大會,成為山東省重點網絡影視劇項目庫入選項目,被列入山東省重點網絡影視劇項目庫,在立項備案、創作指導、劇本扶持和協調拍攝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
《礦難36天》根據轟動全國的“12·25”平邑礦難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礦山救護隊隊長張毅(牟鳳彬飾)帶領救援隊營救被困井下礦工,與身在地底200米深的4名礦工通過對講遙相激勵,在長達36天的救援裡,以人民為中心,搶救生命、理解生命的感人故事。此次救援意義重大,這是我國首個“大口徑鑽孔救援”成功案例,也是亞洲首次全球第三個使用該項救援技術成功救援的國家,創造了世界礦難救援的奇迹。
《礦難36天》開機儀式現場
國内拍攝現實災難的影片很少,而聚焦礦難題材的電影,《礦難36天》是第一部,該片正是國家需要的,行業缺少的,用戶期盼的,聚焦小人物,講述驚心動魄的救援故事。
導演王良介紹《礦難36天》中不僅重現了“12·25”平邑礦難真實的災難現場,更是通過災難現場沖擊人心的視覺震撼力,展現人性光輝的正面能量。
《礦難36天》開機儀式現場
打造獻禮片精品之作,彰顯生命至上的情感
著名表演藝術家鞏漢林在這部電影中扮演救援指揮部的總指揮,開機儀式之後,鞏漢林接受濟南時報·新時報記者采訪。他表示,文藝工作者要講述老百姓的故事,講述中國的好故事。“接到這部戲,我感覺自己有責任應該來拍,而且這個角色本身很吸引我。去年我曾到四川一個礦井下參觀,它距離地面有上千米,可想而知,礦工是多麼辛勤。當礦難發生的時候,曠工的家屬都是撕心裂肺、呼天喊地,就希望自己的親人趕緊上來。”
提起飾演的角色,鞏漢林表示,扮演總指揮要面對兩難:一是井下的人需要救,另一個是井上的人心情的難以平複。這些都疊加在總指揮的身上。“他肩負着一個非常重的任務,那就是既要保證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要把井下被困的人員救到井上。我想這部拍攝完之後,我一定會感到心靈的一次震撼。”
《礦難36天》開機儀式現場
談起來濟南拍戲的感受,鞏漢林笑着表示,“濟南人很幽默!濟南人說話都帶着包袱抖着笑話。我有很多濟南的朋友,他們在曲藝的舞台上,在相聲的行列裡,在小品的隊伍中都有閃光點,而且有很多優秀的劇作,不僅僅是小品相聲,同時還有舞台劇。難得在山東拍戲,在山東這塊帶有笑的沃土的地方拍戲。幾年前參加過國際幽默藝術節,也是在濟南舉辦的,希望多多的有機會來到濟南,和大家見面,和大家交流。”
鞏漢林接受濟南時報·新時報記者采訪
當記者問起如何看待濟南文化産業發展,鞏漢林認為,“在新的形勢下,在新媒體普遍被大家熟知認可而且走在前列的前提下,我們濟南市迎頭而上的,創作一直在推進,不僅僅有文化産業園,而且有實實在在的藝術作品。就這一點而言,濟南率先走了一步。很多影視公司彙聚在濟南,為濟南的文化發展是自己的一點力量。我相信濟南的文化事業會越來越好。”
新時報記者:邢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