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鋼,飯是鐵,不吃飯,人會餓暈。但是,有些人,卻會因為吃下1碗香噴噴的羊肉泡馍或熱幹面,打着飽嗝,剛站起身,沒走幾步就暈倒。據說,這種情況,很多是由于餐後低血壓所引起。餐後低血壓是如何發生的?哪些人應該重點預防?需要如何應對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餐後低血壓,簡稱PPH,指餐後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者收縮壓由餐前的100 mmHg以上降到餐後的低于90 mmHg。如果餐後發生頭暈甚至暈厥,雖然血壓下降值沒有達到上述标準,也可以視為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在老年人中較為多見,有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餐後低血壓,會表現為飯後頭暈或難受,還會暈厥或跌倒,有時也會誘發心絞痛、短暫性的腦缺血。餐後低血壓,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約為37%。研究認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與餐後低血壓關系密切,因此,PPH也可以視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進展的表現。
餐後低血壓的發生機制,目前認為與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異常的胃排空率、高血糖、胰島素分泌及作用缺陷等有關。其中的關鍵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減弱了機體對低血壓的迅速代償。咱們的機體内,外周血管以交感神經為主,調整血管收縮;内髒主要是自主神經支配,副交感神經作用更強。血糖異常,甚至可以在糖尿病前期就造成副交感神經受累,由此成為導緻餐後低血壓的重要因素。
餐後低血壓的發生,主要誘發因素是那些量大、過熱、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咱們提到的羊肉泡馍或熱幹面,可以迅速引起胃腸血管擴張。内髒血流量增加,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流量就相對減少,而大腦血供減少,則會引起頭暈、眼花、暈厥,或者在站立時導緻跌倒。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那些發生餐後血壓下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更為嚴重,而且症狀不典型。還有研究發現,發生餐後低血壓的糖尿病患者,神經肽水平更低,自主神經病變程度更為嚴重,增殖性視網膜病及糖尿病腎病更為多見。因此,如果發生餐後低血壓,尤其是老年人,應該加強相關監測,如果症狀嚴重,需要及時幹預,可以通過咖啡因或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的類似物等,進行治療和預防 。
預防餐後低血壓的發生,首先可以考慮改變用餐細節,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或少食多餐等,都可以緩解餐後低血壓的程度或症狀;進餐前适當飲水,喝下大約300毫升的溫水,可以緩解血壓下降;餐後保持坐姿或者半卧位,也會減少餐後低血壓的發生。此外,還可以考慮在餐前喝1杯咖啡,相當于服用100到200毫克的咖啡因,可以有效緩解餐後血壓的下降。不過,這種方法可能對某些人帶來焦慮、心慌、失眠等不良反應。如果是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服藥細節,應該在2餐間隔期間服用降壓藥,避免吃藥時間與用餐時間過近。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内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鍊及轉載,否則将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樂享官##健康排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