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2 05:31:02

編者按:郭燮賢(1925.2.9-1998.6.4),浙江杭州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産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主要從事催化化學領域研究,是建國後培養的第一代催化科學家的代表,他對中國催化界走向國際學術舞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是郭先生逝世20周年紀念日,謹以此文紀念這位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嚴謹治學、勇攀科學高峰的科學家。

催化劑,一種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反應物化學反應速率而不改變化學平衡,且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的化學反應稱為催化反應。

催化領域,是郭燮賢院士奮鬥終身的領域。為解決國家所需,郭先生成功地開展了正庚烷環化為甲苯研究;率先開展了鉑重整的研究,為其工業化生産做出重要貢獻,其“烷烴芳構化半氫化根”基礎理論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證實了吸附促進脫附(AAD)現象,提出了“易位吸附”和吸附/脫附協同機理,創造性地闡明吸附動力學和化學吸附動态平衡之間的理論關系。

如紅燭,夢想裡點燃希望

催化和石油、化肥、煤炭等化學工業以及國防工業都密切相關,也是國家發展所需要的,大連也是我國最早開展催化研究的基地,為了響應支援東北建設的号召,1950年,郭先生和他的愛人梁娟先後到東北并決定在大連大學科學研究所工作(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前身)。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1

1951年4月1日郭燮賢與夫人梁娟在大連的結婚照

1951年,郭先生負責直餾汽油環化催化劑的研究,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調科研工作的獨創性和新穎性,強調催化學科多學科交叉的特點,特别重視催化學科強烈的應用背景,将催化研究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緊密結合。1952年,郭先生正在研究正庚烷環化為甲苯的催化劑和反應條件。

當時,我國的甲苯材料十分短缺,經研究後,國家決定建設甲苯生産工廠。征得郭先生和所裡的同意後,石油設計局派技術人員到郭先生的題目組參加中試工作,了解生産流程,收集設計數據,建成年産甲苯2000噸的小型生産裝置。這是我國煉油工業第一套自己研究與設計并且自己建成的工業生産裝置。在五十年代中期,郭燮賢先生等人成功研制出七碳餾份環脫氫化制甲苯催化劑,為解決流程中的技術難題刻苦鑽研,最後成功實現其工業化生産。郭先生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榮獲1956年中國科學院首屆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4年,郭先生因患有胃病住院。五十年代後期,為了開發大西北的需要,他不顧身體的病痛,毅然奔赴蘭州創建大連化物所蘭州分所(蘭州化物所前身)催化研究室。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2

1956年3月出席莫斯科國際催化會議攝于莫斯科大學

在六十年代初,鉑重整還是個新穎的工藝,郭先生負責鉑重整催化劑的研制項目,帶頭研制成功我國第一個鉑重整催化劑。石油部在1962年決定在大慶建成鉑重整工業生産裝置,在這其中郭先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從1961年到1964年,郭先生都在為表面鍵、為催化理論而努力,并協助物理化學家張大煜先生研制了合成氨新流程三個催化劑,并應用于我國合成氨工業,使我國合成氨工藝從20世紀40年代水平提高到60年代的國際先進水平。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3

1960年大連石油研究院部分幹部合影

前排左起:馬才、郭燮賢、朱葆琳、張大煜、李玉慈、白介夫、賈晨林、宋殿選、顧以健。

二排以後确認的有:常伯華、何學倫、盧佩章、郭和夫、王建業、章元琦、季金水、李海、叢璐琦、周風蓮、高學忠、陳國權、陳慶道、張存浩、鮑漢琛、王士傅、陶愉生、林鐵铮、裘宗濤、裘維綱、王煥然、謝琏等。

如松柏,執着堅守

郭先生由于健康問題要接受胃切除手術,1972年恢複工作後,他帶着生病的身體組織工作,和學生一起值班,積極參與到“多金屬重整”、“氯化清除”和“肼分解”的科研任務中。在制備多金屬重整催化劑時,郭先生為解決高分散的分布在擔體表面上的制備問題,使催化劑中各金屬組分能夠分布均勻有序,他在多金屬重整催化劑的制備中提出使用絡合浸漬法制備催化劑的新方法。該成果應用于我國石油化工工業,促進了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

1976年,郭先生提出了“烷烴在鉑催化劑上異構化反應的三元環機理”。這是國内第一次嘗試從分子軌道理論來探讨多相金屬催化劑和烴類分子的相互作用,對烴分子的骨架重排過程提出了分子軌道的動态分析,對烴類轉化有新的見解。這項研究工作推動了量子化學計算、分子軌道理論及金屬有機化學等在金屬催化研究中的作用。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4

1976年郭燮賢分析實驗結果

如春風,将中國催化帶向世界

郭先生倡議籌辦我國第一個催化專業刊物《催化學報》,并于1980年創刊并任主編,讓更多國内外學者了解我國催化研究成果。此時,郭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催化研究的工作中,進一步将配位場理論應用于金屬載體相互作用研究中。

郭先生全力鑽研、忘我工作、身體力行,參加各大國際會議,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300餘篇論文,使中國催化學科得到了國内外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5

1980年我國代表出席第七屆國際催化會議,在東京築波科研中心與環境科研所所長(右四)合影

右三:郭燮賢院士;左起1~4:肖士鏡教授、林勵吾院士、尹元根教授、郭慎獨教授

1982年,郭先生發起并經多方努力成功舉辦第一屆中日美國際催化會議。中國、日本、美國催化界的知名科學家和一大批中青年催化界科學家來到大連進行學術交流,為之後的學術交流奠定了基礎。這屆會議後又分别在日本、美國召開了第二屆、第三屆,現已發展成亞太地區催化會議(APCC)。之後,郭燮賢先生在1987年又發起并組織中-日貴金屬學術會議。

郭先生積極推進和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為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學術聲譽和地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赢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尊重,受到國際催化界的重視。他也先後被聘為國際催化委員會中方委員,國際烯烴歧化會議主席團成員,還兼任國際分子篩會議和多相、勻相催化會議顧問委員會委員,Catalysis Letters 雜志編委。

在郭先生的努力下,催化實驗室也與世界部分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國際合作關系,他促進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走向國際學術界,為我國催化工作者逐步走向國際舞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先驅性的重要貢獻。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6

1982年第一屆中日美催化會議主席團(大連)

左起:郭燮賢院士,樓南泉院士,田丸謙二教授,A.T.BelI教授,李蘇秘書長,魏富海市長,彭少逸院士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7

1994年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負責人合影

如夏雨,灌澆桃李潤無聲

郭先生是學生們的老師,同時也是朋友,是家人。他是瘦弱的,但骨子裡透出的頑強精神,鞭策着他身邊的年輕人。他言傳身教、悉心指導,每一位學生身上都傾注了他的期望;他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每一篇文章都傾注了他的心血。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8

1984年4月謝茂松博士論文答辯會後合影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9

論文修改稿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10

1987年慶祝研究生會成立時郭燮賢院士與研究生一起聚餐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11

1993年郭燮賢院士指導實驗工作

郭先生熱愛科研、熱愛催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國家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嘔心瀝血、勤勤懇懇,直到生命的盡頭。他的一生以國家利益為己任,以民族複興為大局,将畢生所學與濃濃的愛國情誼融合在一起,初心不改,矢志不移,無怨無悔,真正做到了用平凡的步伐攀登不平凡的高峰。

歲月長河裡那永不褪色的記憶,是他把青春獻給了無限的科研;璀璨星空中那寂靜安詳的仰望,是他把奮鬥譜寫成了美好的明天……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郭景坤逝世(郭燮xiè賢)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