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提到楊萬裡也許大家并不陌生,小時候我們常背誦他的古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可是本文将告訴你一個你所不知道的楊萬裡。
楊萬裡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還是一位理學家,易學家。在其代表作《誠齋易傳》中,他用脫胎于道家的元氣論作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描述了宇宙萬物變化是一氣周流的結果,陰陽隻不過是一氣的一體兩面,從“變易”的角度切入對儒學問題和《周易》的思考,堅持“《易》為聖人通變之書”的觀點,采用以史解易的方式,證明了《周易》中蘊含着聖人處變的中正之道。楊萬裡對于《周易》的研究重心在于經世緻用,試圖通過以史證易的方式,從《周易》中引申出能夠切實解決現實問題,實現現實變革的治世之道。
誠齋易傳
其以易道觀照治道的特點,着重于論述君臣之道。 楊萬裡既采取了傳統儒家以易傳(也稱十翼)解經的方法,又注重象數之妙,同時還運用六經互證的方式,解易方法十分靈活。 他的以史解易超越前人,引用史料更為精細,史料與易理的配合更為圓融,從而使以史解易這一由來已久的解易方式最終發展成熟,标志着史事宗正式成為一大易學宗派,他本人也由此被稱為一代易學宗師。
蘇東坡畫像
舉世皆知蘇東坡為一代文豪,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易學大師”,曾經寫過一本《東坡易傳》。蘇轼幼時便随眉山道士張易簡讀書學《易》,少年時欲入山林當道士,終生與道士高人交往頻繁,深曉《周易》占蔔和“胎息”養生之術,并自稱“鐵冠道人”。
其父蘇洵精通《太玄》,晚年欲作《易傳》未成,遺命蘇轼繼作此書。蘇轼于45歲左右被貶官于黃州時開始撰寫《易傳》,此後不斷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時才修改完畢。他的認知方法、執政思想深受《易經》影響,詩詞文賦也因此而愈加高深玄妙,後人不解《易》理,常常隻識皮毛。然而蘇轼去世之後,他的著作便遭到蔡京等人劈版禁毀,這本《易傳》便被改頭換面,以《毗陵易傳》(“毗陵”為蘇轼去世之地常州别名)悄然印行于世,因此罕為人知。《東坡易傳》作者認為“離開《東坡易傳》,蘇轼思想及其詩文詞賦無從談起。
《四庫全書》裡的張載的《橫渠易說》和蘇東坡的《東坡易傳》
下面普及一下易學宗派,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正統的易學宗派有兩派六宗和兩派十宗之說。總的來說隻有兩派,無非易理和象數;六宗可分為占蔔、災祥、谶緯、老莊、儒理、史事,其中前三者可歸屬象數的範疇,後三者當屬易理的範疇;而十宗在六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醫藥、丹道、堪輿、星象這四類。
其他的流派如佛家的智旭大師《禅解周易》和道聖和尚的《金剛大易衍義》是由唐末曹洞宗的爻象思想所發展而來的,雖然成一家之言,但不能列入易學的正宗。
歡迎大家吐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