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解決你90%的鼻基底疑問。
在我看來,鼻基底填充可以說是隆鼻的黃金搭檔,相輔相成,互相成就。一台手術下來,不僅能讓隆鼻效果更自然,還能改善凸嘴、讓面中更飽滿,顔值提升更明顯,甚至達成“換頭”效果。
不過,但凡事都有雙面性,隻談收益不談風險的就是耍流氓。
今天就來聊聊鼻基底填充,你們最關心的風險之一,移位。
什麼是鼻基底填充?先來回憶一下鼻基底基礎知識。
鼻基底指梨狀孔周邊的區域,可分為鼻翼基底、鼻小柱基底和鼻孔基底。我們說的鼻基底填充,主要指鼻翼基底。鼻翼基底銜接了梨狀孔、牙槽骨和面中,作為鼻子的一部分,四舍五入後,鼻基底可以說各個角度處于C位,對面部審美的影響很大。
鼻基底凹陷,鼻子就會有一種“陷進去”面部的感覺。由于相對關系的影響,鼻子低了,四周就會顯得高,也就是說,臉頰會出現“鼻唇溝”,嘴巴也會顯得突。這些現象無疑跟“老氣、苦相、土氣”挂鈎。
為什麼鼻基底假體會移位?
鼻基底填充做法有注射填充、自體軟骨填充和假體填充。假體填充由于改善明顯、可控性強、
效果持久,是目前綜合實力最強的做法。
但任何假體植入都存在移位風險,無論是隆鼻、隆胸還是隆下巴,鼻基底當然不能例外。
假體移位受到醫生手術方式和假體材料的影響較大。
1.腔隙剝離範圍
假體植入的基本原理是,醫生現在你組織中剝離出一個可容納假體的空間,再把假體放進去。腔隙越大,假體活動範圍越大,移位風險越大。
2. 植入層次
一般認為,鼻基底假體應放置在骨膜下或緊貼骨膜放置,因為面中有豐富的表情肌,層次放置過淺,假體長期受到表情肌擠壓,會大大增加移位風險。
3.假體材料
一般認為,矽膠填充鼻基底有更大概率移位,而膨體或人工骨(曼德波、舒鉑等)等材料,則少有移位的病例。因為膨體和人工骨材質的表面有很多細孔,組織可以長進假體細孔中,互相融合度更好,但人工骨質地較硬,服帖度一般,有出現假體邊緣感的可能。
4.切口位置。
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一個重要因素。
常見的鼻基底手術都是口腔内切口,醫生從上齒龈邊緣打通一條隧道到鼻翼基底附近再進行剝離,剝離方向是從下至上。而假體植入後,受地心引力影響,本就具有向下的傾向,當切口和隧道都剛好在假體下方時,一定程度增加了假體下滑風險。
口腔切口植入鼻基底假體(圖片來源網絡,假體形狀因人而已)
預防假體移位:既簡單又困難防止鼻基底假體移位,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對于颌面外科醫生來說,很簡單。
鼻基底填充本來就是颌面外科的術式,主要用于改善Binder綜合征
Binder綜合征又稱先天性中面部凹陷、上颌鼻發育不全,以中面部及鼻發育不良為主要特征。典型特點是臉扁平或中面部凹陷,前鼻棘缺乏和地包天。
Binder綜合征
治療Binder綜合征的經典辦法是Le Fort 截骨術,你可以理解為把上颌骨截斷後拉出來,再進行固定。但Le Fort 截骨術創傷大、難度大、手術費用高,患者的接受度其實不高,所以颌面醫生想出來面中植入假體的代替手段。
作為面中假體填充的早期實踐者,颌面醫生很少被假體移位問題困擾,因為剛性固定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隻要一兩顆钛釘就能把假體牢牢釘在骨骼上
鼻基底假體剛性固定
但對于鼻整形醫生,移位問題卻不那麼容易解決。
鼻整形醫生做鼻基底填充主要是讓想變美的普通人隆鼻效果更好。亞洲人普遍面中立體感差,隆鼻後常有種“凹地起高樓”的突兀感,為了挺拔又自然的鼻子,隆鼻醫生也不得不考慮一下優化颌面問題。
鼻整形醫生的審美當然更精細、更整體,但打釘的确不是他們的強項。打釘位置掌握不好,可能損傷上颌窦或牙龈。即使位置沒有偏,不熟悉打釘操作,也會增加了手術時間和手術複雜性,讓患者出血量增加、術後的腫脹更嚴重、恢複期更長、術後并發症率提高。所以,很少有鼻整形醫生願意采用剛性固定的辦法。
可能你會問,能不能鼻基底填充和鼻整形分開做呢?把鼻子交給隆鼻醫生,把鼻基底填充交給颌面醫生,各司其職,豈不兩全其美?
理論上來說,這兩個手術是完全獨立的,隻要你不介意挨兩次刀,忍受漫長的恢複期,先做哪個都無所謂。
但從面部審美的角度來說,更建議鼻基底和隆鼻一起做。
鼻基底填充在讓你面中更立體的同時,還有一些小小的“副作用”:比如,擡高了鼻翼基底的位置後,你原本附着在這一塊的軟組織被撐開,可能會在視覺上顯得鼻翼更寬。
另外,做完鼻基底填充後,原本隐藏在鼻孔基底後的人中被頂出來,你的鼻唇角會增加,人中在視覺上會變長。
兩個手術一起做,更方便鼻整形醫生去調整細節。這也是為什麼,一台手術中,鼻基底填充總是先于鼻部其它部位整形,就是為了用後者調整前者帶來的不必要誤差。
舉個例子:隆鼻操作過程中包含通過皮膚松解、搭建支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鼻基底的凹陷。如果鼻基底填充與隆鼻隆鼻分開做:
先做鼻基底:鼻基底填充醫生無法預測隆鼻對鼻基底的貢獻,為了達到填充效果,所選假體勢必過大。而假體過大過厚的影響,聰明的你一定很容易羅列。
先做隆鼻:那隆鼻醫生不好預測鼻基底填充醫生的填充程度,可能會架高鼻頭,“拉”一把拖後腿的鼻基底,鼻頭的和諧被打破。
而如果兩個手術一起做,鼻基底假體貢獻7成,隆鼻貢獻3成,假體不用太厚太大,隆鼻也不用拉太長太高,“媽生”般的“拉面中”效果就出現了。
我做鼻基底如何保持穩定?鼻整形醫生不擅長打釘固定鼻基底假體,那是不是就沒有别的辦法預防移位了呢?
當然不是。
之前已經說過,口腔内切口是假體移動的風險因素之一,那解決辦法就很明顯,即放棄口腔切口,采用鼻内切口。
我做鼻基底填充,一般在鼻孔側緣做貫通性切口,在上牙槽骨表面做骨膜下分離,再植入假體。
這種做法也非我拍腦袋想的,已被臨床實踐證明有效。一些醫生認為,鼻内切口好處良多,甚至有人聲稱,鼻内切口就是做鼻基底填充的操作金标準(Jose Abel de la Peña-Salcedo,2012;Tae-Yul Lee,2019)。
鼻内切口做鼻基底填充優勢:
更穩定。鼻内切口剝離方向是水平的,可阻礙假體下滑傾向,而且腔隙剝離範圍很小,使假體基本不存在可位移的空間。
更安全。相對口腔内的細菌,鼻腔的菌群侵襲性較小,細菌濃度也較低。(在厭氧菌群方面尤其如此),這意味着使用鼻内切口感染率更低,更加安全。
更微創。如果是口腔内切口,術中會剝離到口輪匝肌,出血多,創傷大,腫脹明顯,甚至破壞口輪匝肌,影響表情。相對而言,使用鼻内切口,保持了口輪匝肌系統完整性,出血少,術後腫脹更少、消腫更快。
我做鼻基底填充 鼻綜合,求美者拆線時就消腫50%-60%了,如果用口内切口做鼻基底,術後前半個月腫脹是非常明顯的。
隻是改變切口位置,不用打釘就能降低鼻基底位移風險,還不容易感染,恢複快、腫脹少,這簡直太劃算了有沒有!
但又問題來了,這個小小的、無成本的調整就能帶來那麼多好處,為什麼國内做鼻基底的主流還是使用口腔切口呢?
因為操作難度較大,對醫生要求高。
通過口内切口做鼻基底,剝離路徑短且直接,而鼻小柱切口做,則需要在鼻檻附近繞一個道才能到達鼻基底,如果醫生不熟悉鼻部解剖或操作不熟練,可能損傷鼻檻粘膜。
總之,雖然鼻内切口做鼻基底填充好處不少,但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才能發揮其優勢。作為普通求美者,比起選擇手術方法,關注醫生的資質、經驗、案例可能更實用有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