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你會發現抒寫愛情的曆史源遠流長。從先秦時期的《詩經》開始,便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抒寫愛情的詩句。當然,不同詩人,不同境遇下的愛情,它所催生的情懷往往也不同。總之,是百轉千回、悲喜交集。
譬如,宋代詞人秦觀《鵲橋仙》中的愛情,是你侬我侬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唐代詩人李益《寫情》中的愛情,是失望至極的“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秋獨遊曲江》,所抒寫的卻是至死不渝的愛情。
《暮秋獨遊曲江》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隐之手,是李商隐為悼念亡妻王氏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正因為李商隐無奈逝者已矣,所以這首詩格外的深情,也格外的凄惋。正如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評價李商隐詩所說的“深情綿邈”。那麼李商隐是如何深情地寫出至死不渝的愛情的呢?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怅望江頭江水聲。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即荷葉新生的時候,正是春恨生的時候。荷葉枯萎的時候,卻又是秋恨成的時候。結合李商隐此詩是為悼念亡妻所寫,可見這裡是賦中寓比,即把無情的曲江荷葉化為有情之物,彷佛曲江荷葉的春生、秋枯都與李商隐失去妻子的哀思有關。
另外,這兩句詩的上下句七字中還有四字重複,又營造出了一種回環往複、深婉曲折的情韻,從而表達出李商隐無比沉痛的悼亡感情。事實上,李商隐與妻子王氏伉俪情深,但李商隐卻苦于仕途生計常常分離,所以此次王氏的病故,給李商隐留下了極大的憾恨。這種憾恨便随着荷葉的春生、秋枯而生長蔓延。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深知身在情長在,怅望江頭江水聲”,即我深切體會到,隻要我還在人世,對妻子的情意就長久存在,但我也隻能惆怅地望着那流不盡的江水聲。“深知身在情長在”這一句無限凄婉,它其實就是說李商隐一日不死,對妻子的情意就一日不斷。
這無疑将前兩句所蘊含的綿綿深情推到了無以複加的詩境,也诠釋了什麼是至死不渝的愛情。至于“怅望江頭江水聲”一句,也值得細細品讀。正常來說,江水聲應該是聽而不是望。那麼李商隐這裡為什麼這麼寫呢?隻能說明李商隐眼在看江水,心中的怅恨卻随着江水流動的聲音撞擊着他的心,也就是所謂的思潮翻騰,哀痛難耐。
除此之外,曲江流水的悠悠不盡,也說明了李商隐的憾恨綿綿不絕。詩到了這裡,情調的纏綿哀痛可想而知。最後,總的來看,李商隐這首詩主要是因曲江流水引起了他對往事難追的怅恨,以及逝者如斯的歎息。雖然它隻有短短的4句,但無疑寫出了至死不渝的愛情,千百年來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