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乙卷語文文言文來源

高考乙卷語文文言文來源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5 09:13:54

很多人說,今年的高考語文甲卷作文難出了天際。神題如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後,衆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衆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産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乙卷語文文言文來源(戲為高考甲卷下水文)1

一時間引得衆英雄紛紛技癢,紛紛指點江山,出謀劃策。可惜的是,動嘴者多,動手者少。偶有下水之作,或從靈感入手,或論積累之用,或談認知步驟。二十多年不寫高考作文了,今戲為一篇,本想從知識分子角度入手,但覺有些敏感,以讀書人代之吧。

高考乙卷語文文言文來源(戲為高考甲卷下水文)2

《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回,寫到一些讀書人為大觀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或曰 “翼然”,或曰 “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

為園亭命名屬于語言應用問題,而維特根斯坦說:“世界上所有問題的本質,都是語言問題……語言的邊界,就是人類認知的邊界。”因此,完全可以通過審視這些人的語言,來判斷這些讀書人的認知邊界,了解他們知識的多寡,靈活應用的能力,從而給我們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鑒。

“儒以一事不知為恥”,真正的讀書人,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畢竟,“”虎豹無文,則鞟同犬羊。”《紅樓夢》中的薛蟠,在宴請寶玉,蔣玉涵等人時,提到暹羅國進攻的藕,僅有的詞彙便是“這麼粗,這麼長”,同樣出身貴族之家的寶玉卻能在晴雯死後,寫出文采斐然,情感悱恻的《芙蓉女兒诔》。

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還不夠,真正的讀書人,還需警惕自己的大腦,成為他人的跑馬場。清客們提出的“翼然”移用自歐陽公的《醉翁亭記》,雅則雅矣,卻有“剽竊”的嫌疑。這些人能出入賈府,恐怕不乏飽學宿儒,但他們雖讀過很多書,卻總喜歡言他人所言,面對問題,隻會移用而不會創造,隻能摘取别人的“成語”,聊以塞責。

我們批評清客,豈不知日本人也曾一度批評中國人隻會剽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畢竟,如果我們新時代的知識分子隻懂得“移用”,那科技何以興?國家何以興盛?飽受指責的中國讀書人用行動予以反駁,他們在豐富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敢于突破常規,于是我們才有了高鐵,有了北鬥導航,有了嫦娥号……

真正的讀書人,需要有“”納谏如流”的胸襟,高尚的人格魅力。語言是心靈的外化,借助語言展示的邊界,我們可以窺見不同人精神領域的寬窄,人格魅力的高下。

在屈原的語言中,我們看到的是 “獨立不遷、橫而不流”的堅貞,以及 “雖九死而猶未悔”士人精神。《水浒傳》中的李逵,常說的卻是 “鳥人”“鳥官”,在他看來,世界上多數人都是可憎的,因此江州劫法場,才會兩把排斧砍将去,不論官兵抑或是百姓。

紅樓夢中的賈政基本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其人古闆,守舊。唯獨在此回中,他敢于化用,提出“洩” 字,他人附和拟為“洩玉”。寶玉聽後認為“洩”字頗不雅馴,以“沁芳”相對。面對晚輩的批評建議,賈政坦然接受。這一幕讓這位視詩詞文賦為小道的呆子煥發出一絲靈性的光亮。

因此,真正的讀書人,固然要将所學化為所用,更要敞開胸襟,接納不同意見。在各種文明交流碰撞,地球越來越小的今日,中國新一代的讀書人必須要海納百川,自覺化用他國的優秀文明成果,更要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評,見賢思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隻會讓我們在世界發展的浪潮中被遺棄。

真正的讀書人,還需有不迷信古人,不盲從今人,不屈服權威的挑戰精神,以及缜密的思維方式。美國作家戴爾德麗·馬斯克在《地址的故事》一書中說,一個地被如何命名,或許與身份、财富有關,但歸根結底與權力有關。對于身份,權力的屈服,是很多民族中的共同陋習。

這些讀書人中,寶玉資曆最淺,但他卻敢于批評父親。當然,批評不是蠻幹,一個建議或者科技創意的提出,需要缜密的思考能力,把握全盤的宏大見識。他提出的“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因此才被賈政欣然接受。

從移用到化用再到獨創,展現的是知識儲備,是知識的應用方式,更是敢于挑戰勇于獨創的強大自信。無知識,固然不是讀書人;有知識卻人雲亦雲,則缺乏讀書人應有的銳氣;有銳氣卻沒有缜密思維,則容易淪于“知識莽夫”。新時代的我們,恰逢中華複興之契機,坐在考場中的我們最終将成為祖國各個領域的接班人。我們的未來,便是中國的未來。願每位青年,都身披知識之光,胸襟開闊,敢于挑戰。如此,則青年強,各領域強,最終令我千年古國,盛世早逢,永屹世界之東方。

高考乙卷語文文言文來源(戲為高考甲卷下水文)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