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标準的成年人,誰還沒經曆過腰疼呢?
久坐不動、睡姿錯誤、運動損傷……造成腰疼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就是骨盆傾斜。
《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詳解腰疼和骨盆傾斜的關系,并教你科學“矯正”骨盆。
受訪專家
遼甯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吳 峰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 黃國志 □ 鄭 彭
腰疼,可能是骨盆“歪”了
骨盆是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之間的骨連接構成,是脊柱和下肢的連接部位。
為保持身體平衡,骨盆有中立位的概念,而由于脊柱、髋關節發育不良等先天原因,或長期特定工作姿勢(如伏案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如跷二郎腿、穿過高的高跟鞋等)、外傷導緻畸形等後天原因,均會使骨盆發生傾斜。
多數骨盆傾斜都是由于急性勞損引起的,患者腰背部及大腿的肌肉不平衡,勞累後不能維持身體正常姿勢,導緻患者感覺不能直立、需要扶靠、走路姿勢改變、不能平卧等。如果充分休息,很快就能緩解症狀。但是如果出現韌帶骨骼的變化,即為真正的骨盆固定傾斜,患者會出現長期慢性腰疼,就需及時就醫。
自測,你的骨盆歪了嗎?
1.腳伸直時左右腳長度不一。
2.鞋底的磨損不均。
3.左右肩膀高低不同。
4.腰左右兩側高低不同。
5.抱住雙膝時,膝蓋的中心點不在身體中央。
6.抱住雙膝時,雙膝高度不同。
7.仰卧時,如果雙腿放松,腳尖的角度不同。
8.穿褲子或裙子時,老是向一面偏轉。
9.和朋友走路,朋友抱怨說你總是擠他。
10.雙手向上舉起時,手指尖的高度不一樣。
11.束角坐姿時(如下圖),膝蓋高度不同。
針對上述問題,符合條件的超過5項,那麼就很可能有骨盆歪斜問題。
骨盆歪斜主要有這幾種:
骨盆前傾:體态上表現為胸部、臀部凸出,乍一看前凸後翹,醫學上稱為“水蛇腰”,其實腹肌力量很弱,往後彎腰時可能會不舒服,容易腰疼。
骨盆後傾:骨盆後傾的人,看起來就沒那麼美了。走路會讓人覺得很沒精神,給人駝背、垂屁股的印象,且容易出現頸肩酸痛。
骨盆左右高度不一樣:可能表現為“長短腿”。一條腿比另一條腿長一點點,正常站立時骨盆一邊高一邊低。
骨盆旋轉:如果出現旋轉,整個人可能都是處在一種向特定方向“擰巴”的狀态。這種情況一般是腹斜肌以及腰部肌肉左右伸縮有差異導緻的。
前、後傾可通過靠牆直立來估測。頭、肩、臀、足跟必須與牆相貼。正常情況下,腰部與牆之間應該是一拳距離,如果小于這個距離,就是骨盆後傾;如果大于這個距離,就是骨盆前傾。
骨盆傾斜,全身遭殃
骨盆起着支撐上半身重量和連接下半身活動的作用,骨盆内部容納部分髒器,如小腸、直腸、膀胱、卵巢、子宮等。正常情況下,骨盆會保持正中位置,如果它“歪了”,全身都受傷:
引起脊柱側彎
骨盆一高一低,時間久了就會使骨盆高的一側腿顯得較短。另外因為腿的長短有變化,所以腳踩地所用的力量不均衡,而為了使身體平衡,脊柱就會彎向高的那一側,從而出現側彎,同時肩膀也會變得一高一低。
導緻靜脈曲張
骨盆側傾會使一側髋關節變緊,影響血液循環,從而導緻靜脈曲張。部分人還會因神經線受壓而感覺下肢發麻。
影響生殖系統
骨盆歪斜會給骨盆造成壓力,導緻盆腔内的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生殖系統紊亂,引起女性生理周期紊亂、痛經、小腹墜痛等問題。
4件事“糾正”骨盆
如果存在骨盆歪斜的問題,通過一些鍛煉是可以使其得到改善的。
01
保證正确坐姿
身體的重心放在坐骨上,保證腰背挺直,肩膀放松,雙腿微微分開,小腿垂直于地面。
02
松解側腰肌肉
用泡沫軸在骨盆高的一側來回滾動,從而放松該側緊張的肌肉。
03
增強局部肌肉
骨盆前傾患者早期可通過小燕飛、深蹲等動作拉伸腰背部肌肉,來緩解肌肉疲勞,增強局部肌肉力量和韌帶強度。
骨盆後傾的患者則要加強腹肌和髂腰肌力量,可進行适當仰卧起坐、直腿擡高、提臀練習。
04
體式練習
束角式:保持坐姿,腳心相對,雙手十指相扣抱住雙腳,吸氣時把脊柱伸展打開,呼氣時向前俯身,骨盆歪斜者膝蓋會一高一低,此時需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肌肉比較緊張的一側。
三角式站姿:雙腳分開約兩個到兩個半肩膀寬。右腳尖外展,左腳尖内收,吸氣時手臂向兩側平展,呼氣時上身平移向右、向下,讓右手接觸地面。
牛面式:雙腳交疊,腳跟去貼對側的臀部,使膝蓋盡量位于一條直線,吸氣時雙手向前伸展、讓身體下沉,呼氣時收緊腹部。
對于經常跷二郎腿的人,這個動作可能會有困難,可先保持上身垂直地面,不需要前傾,循序漸進練習。▲
本期編輯:鄧玉 動作示範:徐夢蓮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