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即維權,似乎已成一個難以逃脫的魔咒。
對于這個問題,不僅客戶和房企頭疼,官方也開始“着急”了。
繼部分房企主動實施工地開放之後,今年,多個城市陸續推出“先驗房後交付”的制度,要求項目提前邀請業主走進工地查驗工程,提前進行質量風險暴露。一旦措施在各地進一步推廣,“工地開放”、“預驗房”等将成為房企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挑戰。當然,這對于減少客訴,提升項目交付成功率,也将發揮正向的作用。房企如何做好工程建設過程的公開化、透明化?又該如何借助“先驗房後交付“倒逼工程管理的提升?今天就來談談這些話題。
多個城市推行先驗房後收房
政策引導工程建設走向透明化
最近,山東省住建廳發布通知,決定在全省新建商品住宅中全面推行“先驗房後收房”制度。通知稱,去年以來,青島、濟南等市聚焦住宅工程交付質量問題,積極探索“先驗房後收房”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接下來,山東将在全省新開工建設的商品住宅中全面推行“先驗房後收房”。該制度主要分為住宅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分戶驗收、業主查驗三個環節。其中,涉及到購房者參與的,是業主查驗環節。該環節包括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建設過程中允許業主進入工地,重點可以查驗觀感質量和材料的使用情況。
另一個就是正式收房前,業主可以進入到自己所購買的這套房 子内部,重點查驗水電暖設施的安裝和裝飾裝修部分的質量狀況。
山東不是獨例。安徽六安等地也在今年試點推行“先驗房再交付”。據公開信息,六安要求房地産開發類住宅工程在組織竣工驗收前,須開展為期不少于兩天的“業主開放日”活動,邀請全體購房業主參與其中。
根據要求,建設單位要首先建立分戶驗收“一戶一檔”,并建立電子檔案、生成唯一二維碼,業主在對房屋查驗時,先掃描住宅室内公示的分戶驗收二維碼,了解住宅分戶驗收情況,然後再對照分戶驗收内容進行核驗。此項制度的實施不僅為該市住宅工程品質提升工作提供政策指導,而且充分保障購房者在收房過程中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還能減少新建房屋質量維權糾紛的發生,做到質量責任追溯管理,切實保障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這一制度出來之後,購房者叫好一片。作為房企,對此恐怕壓力不小。但如果反過來想,這一制度對于房企而言,也不失為一種鞭策。一方面,提前暴露風險,有利于提升交付效果。另一方面,倒逼房企加強管理,提高産品質量。
事實上,在官方喊話之前,很多房企已經主動在内部推行工地常态化開放、交付前預驗房,其中部分房企還将其制度化,成為工程管理體系的一部分。
1、工地開放常态化
以綠城中國為例,毛坯項目總共會有兩次工地開放日活動,精裝修項目則會開展三次。在交房前的一個月,還會組織一次業主的100%的預驗房。
綠城集團已經将“全國工地開放日做成一個固定活動。工地開放日期間,位于全國各地的數十個項目會打開工地大門,接受購房者的參觀。而綠城旗下子公司綠城管理還在工地開放日期間邀請委托方、媒體和社會大衆與購房者一起走進工地參觀和檢驗。
萬科也早已推行工地開放常态化。在一些地區,萬科的項目不不僅是節點性的開放,項目在建在售期間,業主可以提前任選時間和置業顧問或前置管家進行預約,進入工地真實感受現場工地狀态。
2、建造過程可視化、透明
除了定點的工地開放活動,一些房企還設法将工藝工法、驗收标準等、材料部品等信息公開,實現項目建造過程的可視化。
比如旭輝提出的透明工廠,形成了标準透明、材料透明、過程透明、檢驗透明、服務透明等5大透明和12大體驗,将晦澀難懂的建築材料、建造工藝等以透明化、可視化、可觸摸的方式呈現在大衆眼前。 截止目前,旭輝已經在全國做了100座透明工廠。
此外,随着直播的火爆,也有房企将這一技術引入到工地上,将攝像頭實時對準工地現場,購房者可以随時随地“雲監工”。戳這裡,了解智慧工程6.0
比如華僑城某項目就将多台4G高清攝像頭、全景4G高清球機安裝至工地的爬架、塔吊和城市展廳頂部,7×24小時雲直播,将施工現場原生态展現在購房者的手機上。
盡管購房者未必真的會全程“圍觀”,但主動公開工地現場,無疑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自信的,這對于強化購房者的信任感也有積極作用。
3、交付前組織多重驗收
很多房企已經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交付驗收流程,在項目交付前,通過分戶驗收、模拟驗房、聯合驗房、預驗房等多種手段,将主要風險消滅在交付前。以佛山萬科為例,精裝交付前有模拟驗收、聯合驗收、工地開放和交付評估四個環節,多重驗收和評估,提高交付的成功率。
客戶參與并監督項目建設
對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挑戰
這幾年,大量房地産項目陷入了“一交付就維權”的困局。今年這種大環境下,購房者對期房的“不安全感”更是達到空前。一些購房者不敢買期房,一些買了房的天天跑到項目附近觀察項目是否正常施工,還有一些為了看看房子質量,甚至翻越圍牆進入工地。這種種迹象,都說明了當前房地産市場亟需重塑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的信任關系,讓購房者更放心的去買房。
“先驗房後收房”政策措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橫空出世。這對于購房者而言,無疑是一劑定心丸。對房企而言,則是一份不小的挑戰。項目建造過程要接受客戶的深入監督,産品“出廠”前還必須經過客戶驗收,這對于房企的工程管理能力、團隊協同程度、風控管理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要有風險前置能力,提前預知并消除風險
傳統的地産項目交付流程中,客戶購房以後僅在交付階段會再次與房企産生交集。由于工程建設周期長,專業壁壘高,購房者與開發商之間的互動又極少,彼此間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這些潛在的矛盾到了項目交付才集中爆發,導緻項目交付難、客戶投訴多的情況頻繁發生。尤其近幾年,這種現象更為嚴重。
項目交付難,首先源于客戶對産品質量的不滿意。邀請客戶走進工地,肯定不是随便逛逛,而是有備而來的。如果房企不能準确抓住客戶的“痛點”,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房企要更懂客戶,更精準的把握客戶的訴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曆史項目上總結經驗,用舊項目的客訴數據來指導新項目的風控動作。尤其是客關部門所收集到的數據要沉澱、歸類、總結,形成常見問題清單,并對問題進行溯源,從源頭上找到問題的預防方案。
也有房企要求,設計、工程等部門,要參與項目回訪。比如項目交付一兩年後,設計部門要到項目上,聽聽業主對于房屋以及社區的意見,從中挖掘産品提升的思路和要點。
同時,做好客戶的預期管理,避免過度、虛假承諾。從以往的經驗看,很多項目出現大規模的客訴,很大一個問題出在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上。一些營銷人員為了賣房子,對項目的設計、配套等過度描述,導緻客戶對産品的期待過高,而交付出來的成品又存在極大落差,便容易引發客戶的不滿。戳這裡,了解智慧工程6.0
随着“先驗房後交房”這一措施的推廣,項目的用材用料乃至建造過程将更為透明,任何偏差都可能被暴露出來。因此,房企對于營銷的宣傳材料以及銷售人員的說辭等的管理要更為規範,任何對外信息都必須嚴謹真實,避免誇大其詞,過度承諾等情況發生。
二、工地成為新“戰場”,地産工程要扛起質量大旗
這幾年,房企主動開放工地,正是為了展示工程質量的實力,強化客戶的信心。有的房企甚至将“看過工地再買房“作為一個宣傳口徑,工地也成為繼售樓處之後的又一營銷“戰場”。
客戶參與并監督項目建設過程,也意味着地産項目不僅“成品”要經得住客戶驗收,材料、部品、半成品乃至工地環境都要能“扛”得住客戶的考驗,這将倒逼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方面,重點抓客戶關注度高、出現頻率高的缺陷。
項目開發中涉及的工序工藝極多,質量管控不可能面面俱到,工程部門首先抓住客戶最為關注的質量缺陷,消除關鍵客訴隐患。
比如對于滲漏、空鼓、開裂這三大質量通病,從材料管理、工藝标準和驗收流程等各個方面進行嚴格規範。例如門窗防水試驗,一小時都不能少,這個過程甲方工程師要盯緊;施工組織要科學,比如衛生間,側排地漏要在防水工程完成前進行開孔安裝,避免後續開洞破壞防水層等等。
另一方面,工程部門主動與其他職能部門加強協同溝通。
無論是“先驗房再交房”,還是現階段房企普遍推行的“以銷定産”,都要求房企各部門之間的協同拉通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充分。舉個例子,圖紙的一些工藝做法,不一定适合現場情況,也未必是最優做法,工程部門要積極與設計拉通,共同優化工藝工法,而不是被動的埋頭苦幹,照單全收。
三、重塑與供應商的合作模式,建立背靠背的信任關系
“先驗房後交房”,不僅考驗房企,也考驗着供應商,尤其是總承包單位這樣的核心供應商,其工程管理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在質量進度安全等方面的成敗。
地産項目提升交付水平,必然也離不開供應商的支持。
由于低價中标、墊資施工等痼疾存在,房企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一直難言和諧,部分房企甚至将供應商當成“提款機”,尤其去年以來房企暴雷拖累了一大批供應商,更是讓雙方的關系陷入僵化。
房企與供應商之間,亟需重新建立信任關系。
從長遠來看,強大的供應鍊能力将是房企最重要的競争力之一,對于房企降本增效提質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現階段,無論是出于“先驗房後交房”的需要,還是房企自身提升交付能力的需要,房企都應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改善合作關系,讓供應商實力為房企實力的加持。
比如說,工地開放階段,通過材料溯源、材料信息透明化的方式,展示項目在材料部品方面的優勢;邀請供應商參與到宣傳資料的制作、現場的講解說明,将更加有說服力;供應商也會有動力參與項目的宣傳,從而吸引更多潛在客戶關注房企和項目。讓雙方在合作中實現更多的互利雙赢。
點擊下圖,了解提進度、控成本的項目管理黑科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