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班級閱讀短文難題

班級閱讀短文難題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14 08:15:13

在現實生活中,“上廁所”的口語有許多種委婉的說法:方便、蹲坑、上一号、去衛生間、去洗手間,甚至還有一種戲谑的說法“去香港”等等。但在比較規範的書面語中,上廁所方便,則叫“如廁”!

可這個并不生僻的詞,卻常常被人誤用為“入廁”!其實,這兩個詞各有各的意思,不能等同,更不能混用!

“如”,在古語裡有“到、往”的意思,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中就有兩個例句:

揚州,過瓜洲揚子橋,竟使遇哨,無不死”;”至海陵,高沙,常恐無辜死。

而“入”,就是“進入”的意思。

“如廁”,是文言詞語,意即“上廁所”,專指“解手、大小便”。

但古文中的“如廁”直譯就是“到廁所去”,并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上廁所,解手”。如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哙出"一句中,”如廁“就是”往廁所去“的意思。——這實際上隻是劉邦設計逃脫的一個借口。

班級閱讀短文難題(生活中的語文學習)1

班級閱讀短文難題(生活中的語文學習)2

班級閱讀短文難題(生活中的語文學習)3

班級閱讀短文難題(生活中的語文學習)4

入廁,就是進入廁所。進廁所不一定就解手,就大小便,也有可能是給别人遞草紙、打掃衛生或者修理下水管道等等。

也就是說,辨析這兩個詞義的關鍵,在于“上不上廁所”,在于是否“解手、大小便”。如果是“方便”,就用“如廁”;否則,就用“入廁”。

廁所裡的标語“文明如廁”,語境再明确不過:上廁所方便要文明,簡單的說就是“小便入槽,大便入池,草紙入簍,便後洗手”!所以,“文明入廁”顯見是誤用。

校園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是一方文化的淨土。校園裡使用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代表的其實都是校園文化,是學校的臉面,是學校的形象,是學校的品位!

尤其是近年來,創建縣市省乃至國家級文明校園,成了提升辦學品位、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一項硬指标。在創建文明校園的過程中,遣詞造句尤應審慎。否則,可能會适得其反。

記得上世紀末,林保健老校長在任時,将他平時寫的文章結集《追求真正的素質教育》付梓。在要我給他校對文稿時,《如廁也須講文明》一文的标題,原稿是“入廁”,我給他改了過來。以後老校長見到我時說:“你雖然學曆不高,但讀的書多,知道的東西不少。”我知道他說的是“如廁”一詞。

很顯然,看了修改稿後,老校長絕對是查了工具書,确認修改無誤後,才有了這句話!

但老校長不知道,當我不知何時第一次在什麼地方看到“如廁”而不是“入廁”這個詞時,我和他一樣吃驚!哪裡是讀的書多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