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州東山和西山哪個面積大

蘇州東山和西山哪個面積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1:05:13

蘇州東山和西山哪個面積大?10年前,我搬到新區去住,工作還是在姑蘇區的蘇州古城裡姑蘇區和新區之間隔着寬闊的大運河,每天我從阊門出城,走楓橋路,上何山大橋然後到達新區;或者從阊門出城後先轉到西環,然後從獅山大橋過運河後來因為某件事,我又從獅山橋南邊的索山橋走了一趟,這才驚覺,原來運河上的這幾座橋,都是以蘇州城西的某座山來命名,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蘇州東山和西山哪個面積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蘇州東山和西山哪個面積大(蘇州有寒山和文山)1

蘇州東山和西山哪個面積大

10年前,我搬到新區去住,工作還是在姑蘇區的蘇州古城裡。姑蘇區和新區之間隔着寬闊的大運河,每天我從阊門出城,走楓橋路,上何山大橋然後到達新區;或者從阊門出城後先轉到西環,然後從獅山大橋過運河。後來因為某件事,我又從獅山橋南邊的索山橋走了一趟,這才驚覺,原來運河上的這幾座橋,都是以蘇州城西的某座山來命名。

這是我較早注意到的地名現象。地名的命名或者得名非常有意思:現代的新建築、新道路,一般是“命名”,有專門的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指導與審批,講求規範性、合法性;傳統老地名則往往是“得名”,常常具有偶然性、故事性,甚至記錄着一個曆史人物、一個不可複制的曆史事件,極具珍稀性。所以,當我的老師告訴我,蘇州有兩座“無山之山”的時候,我便更強烈地體會到這兩座“山”的偉岸。一座是“寒山”,是唐人寒山子的名号,用在了名刹寒山寺的地名中。寒山寺之名無人不知,張繼的夜半詩思,讓寒山寺的鐘聲鳴響千年,飛渡山海。何況,在主要依靠水路交通往來的古代,寒山寺還因伫立大運河邊,緊鄰楓橋驿站,而盡得地利。于是南來北往的商旅士子,凡路過這裡的,幾乎都會于此泊船登岸,訪古吊覽一番。即使到了今天,文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且成熟的産業,各地的名勝古迹一夜間如遍地花開,寒山寺依舊是遊人訪吳的重要目的地。靜立于運河碧波之上,寺的規模其實并不大,雖然現在幾經拓展,也就是半個小時能走完的樣子,有關這寺的故事卻不少。在蘇州人的民間傳說裡,寒山與拾得是兩位高僧,性情放誕又意氣相投,他們後來一起來到了寒山寺。寒山寺起初是叫妙利普明塔院,就是因為寒山的加入,才改了現在的名字。又說,後來拾得為了傳播佛法,還東渡日本,建了一座拾得寺。這一說,張繼應該是在寒山之後到的蘇州——當然實際上,現在并沒有證據證明寒山來過這裡,史料上也找不到寺廟改名的具體時間,并且寒山根本就不是持戒剃度的僧人,而是生活頗為困頓的隐士。寒山子的詩歌在唐朝末年就開始流傳,後來在國外也有很大影響,根據寒山詩中所提供的信息,他一生蹤迹從鹹陽到荊州,至山東,然後輾轉到浙江翠屏山、天台山,在山中度過了幾十年的隐居時光,直至故去。但拾得倒确實是天台國清寺的一名僧人,寒山與之頗為相得,還在窘迫的境況中得到拾得力所能及的照顧,兩人的交往因此也在禅機之外,多了濃烈的摯友衷腸的意味。以至于到了清代,皇帝都被他們打動,禦筆欽封他們做了和合二仙,讓兩位傳說中的瘋癫和尚去力保人間的姻緣美滿。另一座是“文山”,是宋人文天祥的号,用在了蘇州城西北文山寺的地名上。文山寺的最獨特處在于它是現在蘇州城内唯一的一座尼衆叢林,也就是尼姑庵。但庵堂的前身并不叫這個名字。南宋時,這裡有座潮音庵,德祐元年,元兵南侵,文天祥奉命兼任平江知府,在蘇州組織抗元的時候,他把家屬就安置在潮音庵内。後來的故事慷慨悲壯。到明代正德十年,蘇州百姓為紀念他,就在潮音庵旁為他建了忠烈祠。後來忠烈祠遷往别處,這裡就以文天祥的号為名,改建成了“文山寺”。再後來,潮音庵北面又建雲林庵。再再後來,潮音庵的住持将三寺合并,取名叫“文山潮音禅寺”,簡稱文山寺。到1958年,改作尼衆叢林,現在就隻稱文山寺,而不再提潮音庵了。文天祥在蘇州隻待了一個多月,但蘇州百姓一直都敬仰懷念他;三寺合并的組織者是潮音寺的住持,合并之後卻沿用了文山寺的地名。這就類似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道理,不需要表面的風光,人們敬仰、愛戴、傳承的,是那些深邃的、崇高的、忠貞的。寒山如此,文山也如此。它們不是山,卻都具有山的特點——堅固、袒露、聳立、與時間并行。它們一個象征着文化的吸引,一個象征着精神的擔當;一個傳達着對友好者的友誼,一個宣示着對入侵者的回擊;一個開放,一個堅定;它們以無山的山,用地名的形式活在老百姓的心中,镌刻在城市的記憶裡。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餘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