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習社 |
中國古人眼中的大鵝
在中國古人的眼中,一些禽鳥往往還承載着獨特的寓意。比如鳳凰高飛,必有洪福降臨;而鴛鴦交頸,代表纏綿悱恻的愛情;青鳥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仙使,還有傳信職能。
但提到鵝,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首駱賓王少年時期的詩作,惟妙惟肖地展現了一幅生動活潑的白鵝戲水圖,它也是許多中國人學習古詩的啟蒙詩。
其實鵝在中國古代,還有着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目前已知最早的關于“鵝”的文字記載,可能出自先秦時的《管子》。戰國時期的《周禮》中也有提到“鳥之可養使盛大蕃息者,謂鵝鹜之屬”。
東漢 陶鵝 南京博物院藏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講雁時,還詳細地把它與鵝作對比:
雁狀似鵝,亦有蒼、白二色。今人以白而小者為雁,大者為鴻,蒼者為野鵝,亦曰鴚鵝,《爾雅》謂之鵱鷜也。
其實家鵝的祖先就是新石器時代先民馴養的野雁,這一說法也得到了現代科學的認證,我國的家鵝飼養數量和品種資源更是傲視群雄。
南宋 魯宗貴(傳)《鵝圖》
而野生的天鵝之名,最早到唐代李商隐詩句中“撥弦警火鳳,交扇拂天鵝”才出現。古人更多稱呼它為“鴻鹄”、“黃鹄”等,也有人認為《詩經》中的“白鳥”其實就是天鵝。
故而,尋找鵝的身影,要從遠古先民的遺物中找起。
遼甯東溝後窪遺址是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遺址,其中發掘得到的一件滑石人像背面刻有鳥紋,鳥頭凸起回首,依附于人身,許多學者認為這其實就是早期鵝或者雁的樣子。
遼甯東溝後窪遺址發掘概要書影
而位于河南安陽的商代王室成員婦好墓中,也出土了三件雕刻已經相當精美的玉鵝。
鵝作站立樣,長頸彎曲,頭微低下,胸脯飽滿向前凸出,短翅肥身,雙足并攏,細部還有各種羽翎紋樣,生動可愛。
商 玉鵝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到了漢代,王褒的《僮約》中已經有了“牽犬販鵝,武陽買茶”的記載,可見鵝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比較常見的交易品。
而在漢代的一些墓葬中,鵝更是以各種想象不到的方式存在着。比較常見的是陶鵝、鵝紋畫像磚等,尤其是在四川地區。
漢 褐釉陶鵝 濟源博物館藏
漢代 鵝紋畫像磚 中國園林博物館藏
而三門峽西漢墓葬中還出土了一個特别的青銅壺,它的整體造型都十分像鵝,被稱為鵝首壺,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雁魚燈也有着類似的長曲頸。
最令人震驚的是,這件青銅鵝首壺中還存留着六斤多不明液體!
秦末漢初 鵝首曲頸青銅壺
甘肅武威磨嘴子的漢墓群中亦有發現一群木雕鵝,它們有的伸長脖頸,有的埋頭入水,雖然工藝比較粗糙,卻仍然直觀地展現了不同鵝的生動情态。
漢代 木鵝群 甘肅省博物館館藏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地區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彙地帶,氣候相對幹旱,并不适合常居水邊的鵝群生存。
但木雕鵝群的出土無疑向我們證明了此地文化中存在特殊現象,也就是西漢時期河西地區發展水平是比較高的,這很可能得益于漢武帝在河西施行的移民屯墾政策。
漢代 木羊群 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
北魏時期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中,已經對鵝的選種、孵化、豢養、屠宰及鵝制品的加工等流程,有了十分全面且詳細的介紹,可見鵝的養殖産業在此時已經比較成熟。
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還因為書法大家王羲之而出名。正如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王羲之對鵝的愛可以說是【代言人】水平。
《晉書》中的王羲之傳中特别提到了兩個王羲之愛鵝的故事:
會稽有個老婦人養着一隻鳴聲動聽的鵝,王羲之想買下來,老婦人卻不同意。他隻好邀請朋友一同前去觀賞,沒想到老婦人為了招待王羲之,就把鵝殺了做菜。王羲之因此歎惋了許久。
另一隻被王羲之看中的鵝運氣比較好,它的主人是一個道士。道士想得到王羲之手書的《黃庭經》(一說《道德經》),王羲之開開心心地寫完經,拿着鵝樂樂呵呵地回家去。
王羲之《黃庭經》(宋刻本)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書聖愛鵝成癖,引來許多人揣測原因。《藝舟雙楫》中把羲之愛鵝與書法精妙之道聯系起來,是一種解釋:
其要在執筆。食指須高鈎,大指甲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昂曲者;加指内鈎,小指貼無名指外距,如鵝之兩掌撥水者。故右軍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
國清寺“鵝”字碑與紹興蘭亭“鵝池”碑
近代著名曆史家陳寅恪則認為王羲之是饞鵝的身子。
衆所周知,魏晉人好服食丹藥,大名鼎鼎的五石散就是魏晉人最早開始吃的,王羲之更是常和道士一起修行。而鵝據說有解丹毒之功效,被道教奉為上品。
其實魏晉名士質性真淳,任誕者甚至醉生夢死、酗酒裸奔,王羲之愛鵝成癡但絕對算不上誇張,有人好酒,有人好花,當然也能有人好鵝。喜歡,是一種無需追究原因的心情。
唐 孫位《高逸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到了隋唐時期,不僅家鵝的飼養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鵝還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參與了運河工程和軍事活動。
如《隋遺錄》中記載,隋炀帝楊廣為了去江都遊玩,命将軍麻叔謀疏通黃河入汴河道,以便于他的龍舟通過。麻叔謀暴戾好殺,甚至還吃小孩兒,在民間臭名遠揚。
為了監督工程完成質量,他讓人制作了一隻一丈二尺長的鐵腳木鵝,讓木鵝順河漂流,一旦擱淺,就借此為由把疏通河道的民工全部殺死。
京杭大運河
後來李淵起兵攻打河東,将隋将堯君素圍在城内。為了傳遞消息,他制作了木鵝,将河東形勢寫在奏章上,然後放進鵝頸,任其順流而下,以傳到皇帝手中。
唐人對鵝的愛不遑多讓,雖然價格昂貴,但貴族和文人雅士還是無法拒絕鵝的美味,如白居易詩“粽香筒著嫩,炙脆子鵝鮮”,而唐代宮廷燒尾宴中必有一道以鵝肉炮制的菜。
發展到清代時,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紅樓夢》中,“糟鵝掌”、“松瓤鵝油卷”、“胭脂鵝脯”等等用鵝制作的講究菜。
清 孫溫《紅樓夢》 旅順博物館藏
鵝的性格也得到了文人認可。白居易曾借鵝自比懷才不遇“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
鴨群”,南宋羅願更是認為鵝有傲骨“鵝性頑而傲, 蓋迫之而愈前、抑之而愈昂”。
鵝的頑傲也是它攻擊性比較強的原因,現在我們還常能看到一些被鵝啄傷的流血事件。而唐人就利用此天性開發了一項娛樂——【鬥鵝】。
俄羅斯鬥鵝賽
據《新唐書》記載,唐僖宗就是一名鬥鵝愛好者——“帝喜鬥鵝走馬……興慶池與諸王鬥鵝,一鵝至五十萬錢。”要知道,《南部新書》中提到的鵝價雖貴,也不過兩三千錢,可見“鵝霸王”身價之高。
江南地區更是盛行養鵝,唐代姚合在《揚州春詞》中就寫道:“有地惟栽竹,無家不養鵝。”
明 仇英(傳)《清明上河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天鵝在女真人的生活中還有着更為重要的意義,擅長漁獵的女真人會訓練海東青捕捉天鵝,因為捕獵天鵝的活動常在春天進行,又稱其為“春水”。
《金史·輿服志》中就将金人服飾上的鷹鹘捕鵝雁圖案稱為“春水之飾”,以其為題材的玉雕則被稱為“春水玉”,這也是金人最為經典的玉飾之一。
金 春水玉飾 上海博物館藏
在向鵝學習上,古人還有着更奇妙的創造性。
在模仿鵝自然造型上,比較經典的全盤模仿是鵝型硯台。這一設計或源于王羲之愛鵝的故事,人們認為用鵝形硯可以沾沾書聖的“仙氣兒”。
清 鞠裳款詩文老坑多眼鵝形端硯 研習社珍藏
鵝與書法相關聯的說法之所以能受到廣泛認可,其實是因為鵝本身具有非常獨特的曲線美。
彎曲的長頸是将鵝與其他禽鳥區分開的重要标志,這種柔美而不失力度的曲線更是給了後代造物的線條藝術許多靈感,比如鵝頸瓶。
明清家具中的經典部件鵝脖就是此類翹楚。鵝脖指的是椅子扶手下靠牆的一根立木,往往與前足一木連做,少數為另木安裝。
清 黃花梨三攢靠背圈椅(鵝脖處) 研習社珍藏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