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的人生的智慧

莊子的人生的智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8:19:07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的人生的智慧(莊子吾生也有涯)1

記得以前在學校、圖書館或文化場所,皆可見貼挂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一莊子名言,可以說,它陪伴了不少人的青蔥歲月,并激勵着青青子衿們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對知識的孜孜追求。但随着這幾年閱讀經典原著之風興起,有人發現,這句名言似乎被引用錯了,是斷章取義,或斷章曲義,成為千古奇寃。更有甚者,如同幡然醒悟的浪子回頭,痛說被愚弄的社會經曆,怒斥如此颠倒黑白的始作俑者。

平心而論,文章斷句取之而用,自古有之,今之亦然,實屬不可厚非,關鍵是理解或诠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引用,本身沒有半點不妥,莊子這句凝結着大智慧的名言,值得我們銘記并踐行。

問題出在我們的慣性思維,用了儒家思想去理解、诠釋道家的理念,也就造成了“莊子為表、孔子為裡”這種有點别扭的表裡不一。

莊子的名言,出自專談養生要領的《莊子·内篇·養生主第三》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莊子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盡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索取無窮盡的知識,人會很疲憊力竭。自以為可以獲取無盡知識,其實危險已經來了。(養生的人)做善事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利,也不會做壞事去觸犯刑律。(奇經八脈關鍵是督脈,打通督脈)遵循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就可以護理身體,就可以保全生命的天性,就可以滋養精氣神,就可以終享天年。

可見,莊子的名言出自專談養生要領的文章,而不是勸學求知篇,是莊子為了闡述養生之道,而采用的一個比喻,是文章的起興。該文共分三部分,上述為第一部分。莊子在第二部分講了“庖丁解牛”的典故,通過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養生都要“因其固然”,要取“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第三部分,莊子進一步強調了聽憑天命,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的養生态度。也就是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隻能說明莊子并不認同盲目一味地追求知識,而是要合理地、遵循事物的規律地求知,因為,知識是無窮盡的。或許這就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飲之”之意象,也許隻有取一瓢之能耐,也許取一瓢飲足矣。

另外,莊子從來不反對求知。莊子并不是靠“做夢”和“逍遙”而比肩老子,他本身就是探究善思、知識淵博的智者。其在《齊物論》中也侃侃而談求知,如:“大知閑閑,小知間間。”知識廣博的人,總是豁達大度;小有才氣的人,總愛在小事上計較。

為什麼莊子認為“以有涯随無涯,贻已”呢?莊子在《秋水》中作了很好的闡釋:“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人之所掌握的知識,遠遠不及人所未知之事;有生之年大大少于未生之時光。以白駒過隙的短暫人生和有限的智慧,去窮盡億萬斯年的浩瀚宇宙是根本不可能的,隻能使自己陷入迷亂的困境而無所獲得。

正如偉大的愛因斯坦,窮其一生也隻能提出引力波存在的前瞻性預言。而要發現并證實引力波的存在,則是一百年後,當今的科學家。但引力波的存在對宇宙的形成,以及引力波對人類生存的質量和壽命又有什麼影響呢?這樣的答案也隻能等到未來的科學家去解答。我想,莊子說的正是這個理吧。

當然,與莊子的觀點比較,我們不得不承認孔子的儒家在求知問題上又是另一番說道。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并主張世人活到老、學到老。如“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學如不及,猶恐不及”、“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等,甚至,滿足于不惜生命,以死求知,“朝聞道,夕死可矣”。為什麼要活到老、學到老?因為學以緻用,要服務社會,貢獻國家,“齊家、治國、平天下”。

盡管存在差異,但我們亦很難說莊子與孔子在求知的根本上有什麼截然不同,隻是在求知的方法和理念上各自春秋。莊子從生命善養的角度,強調了求知的有節有度;孔子從社會緻用的要求,提出了活到老、學到老。你,喜歡哪一種觀點,又或是兼而有之?

哲人之思,總是通過少少許蘊含着許多多,要獲得其中真知,靠的是我們的悟性。是的,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本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