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對于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一方面,儲蓄是勤儉節約的表現形式,另一方面,儲蓄可以很好的應對買房、看病以及教育等一些重大支出,增加安全感。每個國家都有相應的儲蓄機構,不管是私有還是國有,它都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儲蓄的平台。
與中國人相比,一些西方國家的人更加注重及時行樂,甚至喜歡超前消費,因此大多數西方人都是“月光族”。
但是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面就不太一樣,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直到今天,國人依舊把這優良傳統發揮得淋漓盡緻,在根深蒂固的節約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儲戶數量龐大,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儲蓄大國。
說到儲蓄,就不得不提及銀行,尤其是老一輩人來說,他們在銀行的儲蓄金額可能是他們大半輩子的積蓄,這些積蓄可能是自己用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留給子孫後代的。那麼,如果老人意外離世,老人存在銀行裡面的錢,還有機會取出來嗎?如果能取出來,要采取怎麼樣的方式取呢?
衆所周知,去銀行辦理相關業務的時候,都采取的是實名制的形式,而且為了人民的财産安全,我國銀行的實名制越來越嚴格。如果不是本人去銀行取錢的話,代取的人要經曆一系列的繁瑣程序以及找到相關人員開出證明。
銀行卡是存錢的一個載體,但除此之外,存折和銀行卡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銀行卡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現在年輕人去存錢、取錢,都是用銀行卡去ATM自助機上辦理,使用存折的人雖然比較少,但這部分人都是有一定年紀的人。
老年人因為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不會使用自助機器,每當他們去銀行存錢或者取錢的時候,都是去專門的窗口辦理,由銀行的工作人員幫助老人,所以說,老年人的半生的積蓄可能都是在存折上面。
如果說老人去世之前是把錢存在銀行卡裡面的話,那一切就非常簡單。隻需要知道銀行卡的密碼,就可以把裡面的錢全部取出來,但是這樣的情況往往非常少。那如果老人家是把錢存在存折上面的,老人離世之後,其家人應該如何把這筆錢取出來了?
第一種情況,老人去世之後,其家人知道老人留下了存折及密碼。這種情況相對簡單一點,首先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帶着老人生前的存折及可以證明身份的文件,找到當地的公證事務所,辦理一份公證書。
這種證書是具有特殊法律效應的一種證明:一方面,主要是為了防止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漏洞,冒用身份盜取他人賬戶的錢财。另一方面,就是關于财産繼承人的問題,如果繼承人在财産分配上出現不一緻,有所糾紛,即便有繼承人的身份,也無法取出錢。
在取得公證書的前提下,就可以有效避免财産分配糾紛。有了繼承人的身份以及拿到公證書之後,再帶着相關身份的證明材料,去銀行櫃台辦理相關手續就可以把老人生前的積蓄取出來。
相對于以上這種情況而言,知道老人有存折及密碼,但是不知道老人究竟在哪個銀行存的錢,這種情況就顯得麻煩得多。一般而言,如果老人離世之前,沒來得及告知家屬,繼續存在哪個銀行的話,就需要家屬去法院進行相關的教授及協商,讓法院能夠出示一些有效文件及調令。
有了相關文件及調令就可以對老人生前存錢的銀行進行查詢,找到老人積蓄所在的銀行。然後再按照流程,帶着相關材料去銀行櫃台辦理取錢手續。
銀行的本質上也是盈利機構,一般而言,銀行除了給用戶推銷信用卡或者理财産品,根本不會主動聯系儲戶。如果老人生前所存的錢,有一部分是其家人不知道的,那麼在老人去世後,銀行并不會主動聯系其家屬去取錢,再者就是銀行體系非常龐大,關于每位儲戶究竟是怎樣的狀态,銀行也無從得知。
取錢之所以有這些特殊規定,最根本的還是為了保證儲戶的财産安全。随着銀行體系的完善,可供選擇的途徑也逐漸多樣化,盡管在取死者所留财産時會遇到一些麻煩,但總體上隻要按照相關流程辦理,還是比較簡單的。
總結:
老人在辛辛苦苦忙碌大半輩子之後,頤養天年之際,依舊選擇把一部分錢存在銀行,肯定是希望能留給自己的子孫後輩一些東西。總而言之,想要取得老人生前的存款,可以拿着公證書,帶着身份證明材料去銀行取錢,如果不知道老人把錢存在哪家銀行,可以去法院取得相關調令查詢,再按照流程取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