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區循環農業?延慶區地處北京市西北部,地域總面積1994.88平方公裡,山區面積占72.8%,平原面積占26.2%,水域面積占1%,是首都生态涵養區,延慶區始終堅持生态立區,全面實施生态文明發展戰略這裡的碧水、藍天、淨土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築起一道堅實的綠色生态屏障,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延慶區循環農業?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延慶區地處北京市西北部,地域總面積1994.88平方公裡,山區面積占72.8%,平原面積占26.2%,水域面積占1%,是首都生态涵養區,延慶區始終堅持生态立區,全面實施生态文明發展戰略。這裡的碧水、藍天、淨土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築起一道堅實的綠色生态屏障。
日前,我們會見了延慶區委農工委書記、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利忠,在訪談中,張利忠對延慶區養殖業的發展進行了介紹,并就延慶區推進都市型現代化生态農業發展談了思考和體會。
記者:延慶區承辦舉辦兩次重大國際型活動後,目前養殖業發展如何?
張利忠:成功舉辦世園會和冬奧會冬殘奧會給延慶區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對延慶區養殖業來說,是知名度、影響力的雙重提升,同時也對延慶區如何繼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動物防疫體系和加工流通體系等方面帶來了新的課題。作為全市傳統農業大區,延慶區畜牧業發展迅速,生豬、蛋雞、奶牛等養殖種類繁多,目前全區現有備案養殖場34個,養殖戶4500餘戶。2022年前三季度,延慶區農林牧漁總産值完成12.2億元,同比增長27.6%。可以說延慶區的養殖業規模是比較大的,前景也是非常廣闊的,但提升現代化養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動物防疫人才梯隊、靈活運用土地和環境、降低養殖業運營成本等也是我們今後亟待需要探索和解決的課題。
記者:延慶區堅持發展綠色經濟,延慶養殖産業在發展進程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張利忠:延慶區作為北京後花園,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推進都市型現代化生态農業發展“實踐基地”,我們協調推進養殖業提升現代化進程,大力扶持地方龍頭養殖企業,首先在育種階段加強創新與推廣,其次在動物防疫階段,建立動物衛生标準,加強政府引導,最後從産銷對接階段,打造品牌服務,塑造品牌價值,鼓勵企業探索電商化、社區化、會員制等銷售方式。此外,我們将構建蛋雞、奶牛、生豬育種示範基地和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實現延慶區養殖産業生豬穩産保供、奶牛提質增效,蛋雞标準化生産。
記者:“妫水農耕”區域公用品牌發布後,養殖産業與區域公用品牌如何形成聯動效應?
張利忠:2019年9月延慶區正式發布了“妫水農耕”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明确秉承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實施綠色興農、品質興農,不斷提升延慶區農産品質量、效益和競争力。目前“妫水農耕”品牌以蔬菜和果類為主已授權9家聯盟單位推廣使用“妫水農耕”标識。作為京北小型蛋雞産業帶,延慶區以矮小型蛋雞選育、生産供應為主,重點布局标準化養殖區、蛋品加工貯存區、冷鍊物流區和綜合服務保障區,實施雞蛋優勢特色品牌創建工程,建立“三品一标”提升行動即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标準化生産,持續推動雞蛋産品“綠色”、“有機”、“地理标志”工作。2021年延慶區發布《延慶區良種蛋雞産業集群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組織符合生産和轉型規模、品牌提升的企業進行申報,申報成功企業有北京康莊鑫盛養殖有限公司、九龍禽業中心等4家企業。下一步,蛋雞企業協同“妫水農耕”品牌進入北京市社區進行推廣活動,擴大延慶雞蛋的品牌效益。
記者:我市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具體到延慶養殖産業,您怎麼看這裡的機遇與挑戰?
張利忠:實施方案為全市強化保産保供、農民增收、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方向。延慶區今年成功入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恰是養殖産業迅速發展、畜牧業轉型升級,提升質量效益和競争力的良好機會。一是我們将扶持大型龍頭企業建立新品種和配套系培育,建立可複制可傳播可發展的示範試點基地。二是延伸産業鍊條,建立健全供應鍊體系,打造“企業 養殖場(戶)”生産模式和“企業 社區 會員制 定制化 電商”的銷售模式,積極創建企業品牌,打造品牌聯動效益,同時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群衆實現就業。三是建立全面的畜禽防疫機制,以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自主參與、多方技術支撐,全面做好動物防疫管理工作。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确實存在着從業人員數量下降,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養殖設施用地與環境、環保矛盾突出、市場壓力大,産銷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需要未來我們不斷探索完善,形成具有延慶區特色的可持續性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