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4 10:22:56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1

1

名對名,動對動,

實對實來虛對虛,

數字上下兩相望,

詞類相當結構同。

上下兩句字數等,

之間莫有蟲子(重字)現。

2

一聲二聲我說平, (指漢語拼音中的一聲和二聲,如煙YAN1,言YAN2) ?

三聲四聲他言仄。 (指漢語拼音中的三聲和四聲,如眼YAN3,燕YAN4) ?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聯他以平來結。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聯或下聯中,最後的三個字)

對聯忌諱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論, (一三五,指上聯或下聯中,排位是奇數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聯或下聯中,排位是偶數的字)

一三五,

天下漢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說平來我說仄,

他說仄來我說平。細敲平仄費心機,

朗朗上口成好聯。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2

3

對聯是由兩串等長、成文和互相對仗的漢字序列組成的獨立文體。創作對聯、欣賞對聯,都必須懂得對聯的格律。格者,形式也,指字詞對偶、句子法格、節奏等;律者,音韻也,指平仄排列之規律。換句話說,對聯的格律就是根據對聯自身的特點,對字句、對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聯相關各個方面之組合方法的格式規律。對聯的格律要求極嚴,對仗嚴謹。

4

對聯的基本格律,離不開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稱、平仄相諧、詞類相當、結構相應、内容相關。

5

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修辭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聯中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因對聯有單句、雙句、多句之分,上下聯不僅總的字數要相等,每個句子字數也要相等。當然,字句、字數要求相等不是單純的“湊字數”,還要求句子語意完整。

6

句式相稱。一個完整的句子所表達的語言,是由多個字詞和詞組構合而成的。在句子中,一個單詞或詞組是一個音步,也稱“節奏點”。對聯句子的“句式相稱”,要求上下聯節奏一緻,如我創作的對聯“蒼山玉水雲峰碧;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聯均為二二二一句式,而對聯“冬臨樹未老;秋至葉方紅”則上下聯同為二一二句式。

7

平仄相諧。對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别在于結構,對聯結構是聲律結構,不是語法結構,亦即句内和句間的平仄序列關系。對聯講究用字的平仄聲調,而平仄是根據漢語聲調的高低升降歸納起來的,平聲即高且平,包括陰平和陽平;仄聲就是不平,包括上聲、去聲和入聲。一般來說,上聯末尾一字用仄聲,下聯末尾一字必須是平聲,也即“仄起平收”。在對句中,通過平仄的巧妙安排,構成了對聯的優美節奏,平仄兩類聲調交替使用,使音節和諧而有變化。要想使對聯聲律優美,就必須巧妙地運用平仄的交錯與對立,才能使節奏铿锵有力,吟讀起來自然心生曲韻、琅琅上口。在對聯的一個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數是兩個字構成一個音節,平仄在兩個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時因為内容關系,隻要不影響和諧,對聯中的個别平仄也是可以變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規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變通辦法加以補救,把平仄變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一條規矩: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律詩和對聯都是如此。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3

8

詞類相當,這是對聯“對偶藝術”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聯相應的字詞要用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具體來講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如我創作的石圭小學校門聯:“石堡孵成千隻鳳;圭河育出萬條龍”,聯中相應的“石堡、圭河”為名詞,“孵成、育出”為動詞,“千隻、萬條”為數量詞,而“龍、鳳”為名詞。

9

結構相應,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樣的語法組成的,則對句組成語法必須相同。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聯合結構對聯合結構,介詞結構對介詞結構,動補結構對動補結構等。比如我的對聯“守住基層陣地;善和鄰裡鄉親”,上下聯都為動賓結構。

10

内容相關。對聯不僅要求對偶,而且上下聯的内容必須彼此關聯,使之互相映襯、對比鮮明,共同表達一個主題,以達到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上下聯不能“合掌”,即上下聯所表達的意思不能相同。如舊時商店通用春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财源茂盛達三江。”一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很受商界歡迎。但深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達三江”是一個意思,有“合掌”之嫌。最理想的對聯上下聯是若即若離,下聯比上聯更有份量,或遞進、或轉折、或順承。通過上下聯的關聯共同勾畫事物的特征、性質、狀态來反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态度,以達到發人深思、給人回味無窮的享受。

對偶,是一種修辭手法,對聯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對偶嚴密。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4

一字屬對法

1

天類:

風,日,霜,月,煙,霧,雷,雹,春,夜,年,暑。 ?

雨,雲,雪,星,露,霞,電,虹,夏,朝,歲,寒。 ?

2

地類:

山,石,河,海,城,邑,鄉,路,溪,沼,波,岸。

水,泉,井,江,市,田,野,橋,谷,池,浪,灘。

3

人倫:

男,祖,妻,弟,賓,聖,農,死,窮,面,頭,目,身,智,孝。

女,孫,子,兄,主,賢,士,生,富,心,足,眉,手,愚,忠。

4

物類:

冠,帶,珠,鬥,刀,劍,燈,帳,茶,草,松,杏,梅,馬,禽。

履,衣,玉,升,尺,槍,鏡,簾,酒,花,竹,桃,菊,牛,獸。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5

二字屬對法

1

天文類:

春風,白日,風剪,三星,煮雪,雷鼓,花朝,九夏,丁年,菊月。

夏雨,青天,月輪,十雨,餐霞,雨鈴,谷日,三冬,午夜,梅天。

2

地理類:

山腰,蜀道,黃浦,榆關,濟北,金井,岐山,劍閣,西江,雁門。

水腹,秦關,赤城,梓裡,淮南,玉溪,渭水,爐峰,北海,雞澤。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6

3

人倫類:

橋父,荻母,茶神,奇俠,農夫,織女,紅玉,白眉,雲鬓,口禅。

芥孫,梅妻,酒聖,逸民,士子,針神,綠珠,黃發,雪膚,牙慧。

4

器物類:

缁衣,衾角,琉璃,玉杯,紅箋,棘矢,秧針,芍藥,鹦鹉,吳牛。

赤舄,帳眉,琥珀,金珥,白簡,桑弧,稻劍,茶蔗,鹧鸪,蜀犬。

三字屬對法

1

天文:

風吹花,月移欄,看花日,煙初散,含宿雨,嫩霜寒,桐花雨,月滿湖,歌風曲,彩虹垂,清和月,百六辰。

日照樹,雲出岫,鬥草天,露未乾,帶朝霞,香霧濕,楝花風,星臨戶,詠雪詩,晴日映,料峭天,重三節。

2

地理:

山有色,水如煙,榆塞外,十二衢,松菊徑,杏花村,波瀾闊,傍山城。

水無聲,濤似雪,柳城東,三千界,薜蘿泉,桃葉渡,島嶼深,臨水澤。

3

人倫:

花君子,子象賢,丸熊母,入幕賓,彈冠客,赤松子,穎士奴,賢避世,氣吐雲,腰舞柳。

酒聖人,孫繩武,挽鹿妻,升堂客,進履人,黃石公,康成婢,士居貧,心捧日,舌生蓮。

4

器物:

芙蓉帶,挂壁冠,金步搖,珊瑚網,樓青筆,流星矢,花陰淺,玉關柳,薔薇露,越瓜涼。

薜荔裳,尋山屐,玉條脫,琥珀杯,飛白書,偃月刀,草色深,金井梧,茉莉霜,吳藕嫩。

四字屬對法

1

天文:

風吹檻外,渡口綠煙,春風舞柳,踏雪溪橋,微雨淡雲,有風伏熱;

月照窗前,溪頭紅雨,夏雨喧荷,迎風水榭,曉風殘月,無雨冬晴。

2

地理:

萬頃波光,埋盆作池,繞城水綠,風皴麥浪,三徑苔痕,山色迎眸。

千山雨意,疊石成嶂,排闼山青,雨洗松岚,一庭樹影,水聲入耳。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7

3

人倫:

男羁女角,舍肉胎母,謝隐東山,才儲國器,蘇婦題圖,白手成家,舌翻三寸。

妻織夫耕,含饴弄孫,韓瞻北鬥,壽冠耆英,宓妃贈枕,丹心報國,腸蕩九回。

4

器物:

冠裳畢集,舞扇歌衫,屏圍芍藥,紫雲割硯,躍馬橫戈,菊泉汲酒,hj吟詩,霜侵橘熟,花鳥和風,狐知集腋。

履舄交加,耕蓑釣笠,帳暖芙蓉,紅雪飛箋,聞雞舞劍,槐火烹茶,紫芝作餌,雨綻梅肥,草蟲冷露,象戒焚身。

五字屬對法

1

天文:

日照花為錦;風吹柳似絲。

涼風桑葉岸;細雨菊花天。

雪尚晴時積;星從曙後孤。

水高春雨足;山雜夏雲多。

暮煙明月黯;殘雨夕陽收。

細雨重陽菊;和風上巳蘭。

晴窗逢谷日;雨徑記花朝。

蟬催殘暑去,雁帶早涼來。

2

地理: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層浪;青山一片雲。

雲堆山徑仄;雨漲石橋平。

天勢回平野;河流入斷山。

江聲通白帝;山勢入青羌。

岫石苔緣綠;江村葉落黃。

山家潛豹霧;海國靖狼煙。

3

人倫:

舊誼酬賓主;新妝拜舅姑。

雞鳴修子職;燕翼贻孫謀。

北漠孤臣夢;南陔孝子心。

宦遊妻子遠;鄉夢弟兄多。

阮籍生涯懶;嵇康意味疏。

紅裙沾越女;翠袖醉吳姬。

色豔梅侵額;毫輕碧展眉。

長貧惟祝健;漸老不禁愁。

4

器物:

徑晚紅粘屧;林深翠濕衣。

彈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門。

字弈攤清簟;看書照短檠。

橫刀奇俠傳;舞劍大娘行。

野店人沽酒;郵亭客喚茶。

麥香吹餅餌;花暖賣饧糖。

夜宴喧桃李;晨遊靜芰荷。

暖紅烘橘市;寒碧濕菱塘。

碧水雙鷗靜;青山一鶴歸。

哀聲猿入峽;渴勢骥奔泉。

六字屬對法

1

天文:

月照芸窗冬暖;風吹草閣夜寒。

春冶東風旖旌;夜深北鬥闌幹。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氣回春。

樹榇殘霞畫稿;花含宿雨詩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藥鋤雲。

槐密山莊避暑,蓼疏水國知秋。

2

地理:

春水淺藍一色;夏山濃翠千層。

一點山青螺髻;三篙水綠鴨頭。

日落江聲帶濕;風來海氣含腥。

窗外青山遠繞;岸邊白水長流。

3

人倫:

名士彈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門。

名重薛家三鳳;位分荀氏八龍。

屋庑伯鸾夫婦;池塘靈運弟兄。

虢公國之唇齒;祈父王曰爪牙。

天賜汾陽貴壽;人稱李邺神仙。

進學三蘇轼轍;登科二宋郊祁。

4

器物:

革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容磁杯竹葉;詩家紙帳梅花。

裡社執刀宰肉;侯門彈铗求魚。

赤水求珠遇合;藍田種玉因緣。

紅蓼丹楓入畫;碧梧綠竹招涼。

魚戲碧擎蓮葉;蟹肥黃綻菊花。

倦鵲繞枝知凍;飛鴻涵水帶秋。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遠渚燃犀。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8

七字屬對法

1

天文:

星稀月落長天曉;日暖風和大地春。

殘月曉風楊柳岸;淡雲微雨杏花天。

煙銷皓月臨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門。

雨過平添三尺水;風寒為勒一分花。

玉柳風斜寒食節;銀花月朗上元宵。

桐葉棗花風四月;蓼洲蘋淑露三秋。

2

地理:

蒼松古樹山家屋;紅蓼疏花水國天。

蒼龍半挂秦川雨;石馬長嘶漢苑風。

山徑煙濃迷棧道;海涵雨急蕩樓船。

雲邊路繞巴山色;樹裡河流漢水聲。

帝京西望詩吟杜;王室東遷政失周。

曉月征夫催野渡;秋風谪宦夢鄉關。

3

人倫:

孫子曾玄分族譜;舅甥伯叔列封圻。

逢友鞠躬雙握手;呼朋促膝兩談心。

天鐘異遇唐三俠;世縱清談晉七賢。

晚風鼓急喧紅玉;秋雨樓空感綠殊。

老來歲月看腰腳;身外雲宵付羽毛。

4

器物:

衣冠濟楚威儀美;杖履優遊歲月閑。

山衣草履淵明趣;緩帶輕裘叔子裝。

寶鼎添香紅袖女;珠簾說偈雪衣娘。

花磚晝永分簪筆;畫燭宵涼快讀書。

紅飛簾外花頻落;綠映窗前草不除。

雙鬓秋霜留菊傲;滿身夜月納荷涼。

林鴉落日紅三面;野鶴閑雲白一行。

殘堞草萊嘶石馬;故宮刺棘訪銅駝。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9

上列屬對法,大都為工對(狹對)的典型範例。它要求上下聯文,除形式,平仄符合對聯規則外,還須要内容範疇的一體性,初學撰聯的同志熟讀和領會本文章節的要領,是大有裨益的。下面逐一說明。

所謂一字屬對法這種形式,一般說來是不能成為一副對聯的(個别例外),這種屬對方法實際上是說明對聯中單一的詞或詞組的屬性(類别),同另一詞組含義相一緻(有部分伴有比較或相反意),如,智對愚,窮對富。也有相輔辭意的,如,月對星,山對水(名詞類)。一字屬對法分動詞比較級,名詞并列級。兩者都要求屬性相同。

二字屬對法的規則,亦須按天文,地理,人倫,器物等詞的屬性來對,如:菊月對梅天,奇俠對逸民。這裡的“奇”和“逸”均屬形容詞,一定要和“俠”和“民”等名詞組合起來,才能成為完整的“詞組”。

三字屬對法:一般是由動詞和名詞組成,如:“看花日”對“鬥草天”。“看花”、“鬥草”都是動賓詞組,分别修飾名詞“日”與“天”。名詞與名詞也能組成三字對,如“桐葉雨”對“楝花風”。三字對較二字對的内容更為完整。

四字屬對法:一般由兩個複合詞組組成,如:“曉風殘月”對“微雨淡雲”,“千山雨意”對“萬頃波光”等。這種對仗方法在楹聯學中被稱為順意對,因上下聯文的内容是一緻的,這種對仗方法也稱正對。

總結一下對聯的規則(對初學對聯者起作用的常識)10

遴選聯的上下聯,各表示一種取舍,在上聯中肯定取,則在下聯中就舍。再如“甯為玉碎,不為瓦全。”要注重聯文結構的邏輯關系。再如吉鴻昌的一副“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名何足論”的自勉聯,用“松間明月”和“身外浮名”來作比較,聯文作者 ?

以“松間明月”為可取,而以“身外浮名”為舍,這裡一經取舍,遴選過程即告完成。

5.目的對:

闆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

著名曆史學家範文瀾教授的這副自勉聯,從字面上看,好象是兩句不相幹的話,一經分析,始覺其中自有内在的邏輯關系。舊時治學、修行的人常用“面壁十年”來表明自己的潛心追求、刻苦鑽研,隻有經過“十年寒窗”的苦讀,坐了十年冷闆凳,才能學得書中真谛,因為聯又講究韻律,故将“要坐十年冷闆凳”寫作“闆凳要做十年冷”,“冷”字是仄聲,故而把它調正到字尾,是為符合對聯的規則。這副聯的主語是“文章不寫一句空”,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刻苦學習,坐十年冷闆凳。

對聯的“聯”字,即是對聯邏輯關系的最典型的“前題”,如果對聯内容“聯”不起來,根本就不能成為對聯,又因為對聯的字數少,篇幅短,不可能引用邏輯論理程式,從論據、論證、遞進、對照等過程的推理,所有的邏輯關系,都包含在短短的聯文中,就象數學公式一樣,一系列演算公式被省略了,而隻留下了“得數”,對聯中所有論證過程,都是以不公開手法完成的,這就要求撰聯者,在構思聯文時,要具有高度的邏輯概括能力,熟練地掌握制聯結構的整體性,以及上下聯文的邏輯性。隻有這樣,才能撰寫出邏輯性強的佳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