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視蝸牛如寵物,有人用蝸牛原液制作護膚品,而法國人對蝸牛的愛最直接最淳樸:吃!
1925年,旅居巴黎,尚未出名的海明威遇上了菲茨傑拉德。
左:海明威 右:菲茨傑拉德
後者當時已經憑借《了不起的蓋茨比》揚名天下。
《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劇照
一次,兩人結伴南下旅行,路過勃艮第地區時,在餐館點了當地特色菜——焗蝸牛配紅葡萄酒。
趁着還未上菜,菲茨傑拉德與妻子通了個電話。然而,當他回來,卻看見海明威已經把蝸牛全吃光了,甚至連殼裡的湯汁也用碎面包清理得一點不剩!
原來,嘗過第一口之後,海明威已經對這道奇怪的法式大餐欲罷不能。
來自靈魂的拷問:這個有點可愛的東西,真的還這麼好吃嗎?
蝸牛、鵝肝、黑松露,并稱為法國三大名菜。蝸牛經常作為頭盤,在較為高檔的餐廳尤為常見。
左:鵝肝 右:黑松露
法國人每年都要吃掉近6萬噸蝸牛,本國供不應求,就從鄰國搜刮,可謂是十分熱愛了。
1. 法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吃蝸牛?
根據《拉魯斯美食百科》的記載,公元前4世紀羅馬人的餐桌上便有了蝸牛的身影。法國當時也屬于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所以吃蝸牛的習慣便從那時保留了下來。
那時候,吃蝸牛也沒有如此流行;不過,蝸牛們偏偏作死盯上了法國人民的葡萄藤。這讓嗜葡萄酒如命的法國人受不了了,情況非常嚴峻,于是,法國人民決定:吃光它!
在蝸牛成為法國名菜之前,隻被認為是一種貧民的食物,是上不了台面的;而它能夠鹹魚翻身,成功上位,還得歸功于拿破侖。
據說,拿破侖一世和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約定在勃艮第聚餐,但因為他們兩人很晚才到,餐廳裡已經沒有可以煮的食物。
拿破侖看見花園裡的蝸牛非常肥美,便提出烤蝸牛吃,并且讓店家配上了蒜、香芹和黃油作醬汁。
新鮮的食材經過烘烤和調味,滿室都彌漫着奇特的、令人垂涎的香味,讓這兩位皇帝非常滿意。
這便是最經典的勃艮第烤蝸牛的誕生,也是蝸牛成為法國大餐的開始。
還有一說,早在文藝複興時期,勃艮第地區就向巴黎皇室大量輸送紅酒和蝸牛,彼時蝸牛就成了貴族餐桌上的必備食物,有權有勢之人才能享受。看來拿破侖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勃艮第烤蝸牛的創始人了
2. 吃蝸牛的藝術
世界上的蝸牛約有2.2萬多種,能夠食用的蝸牛品種并不多。
法國人主要吃下面兩種:
一種是著名的勃艮第蝸牛(Escargot de Bourgogne),它體型較大,整體呈黃褐色,重量一般在20克或以上,主要生長于法國東南部地區。肉質肥美,價格也較昂貴。
另外一種叫做Petit Gris(直譯為小灰;-),它的體型稍小,身體呈現灰褐色,大約可以長到10克。它主要産于普羅旺斯地區,價格相對便宜。
對此,法國知名電視主持人Patrick Sébastien表示:
我隻在勃艮第吃勃艮第蝸牛,因為其他地方都要花很多時間等蝸牛運來,(并不原汁原味)
“Je ne mange des escargots de Bourgogne qu'en Bourgogne. Ailleurs, il leur faut trop de temps pour arriver.”
除了最經典的烤蝸牛,将蝸牛和蔬菜混合,放進一個脆皮小殼子或者蘑菇裡做成的蝸牛千層酥也是倍受歡迎的前菜。
許多菜肴會将鮮美的牛菌菇和蝸牛炖在一起,配上小洋蔥和白葡萄酒,餘香繞梁。
蝸牛蒸蛋也是不錯的選擇。将蛋黃和牛奶攪拌在一起,混合上歐芹和帕爾馬幹酪,香氣清新而濃郁,讓人食指大動。
享用蝸牛的時候,我最喜歡配口感輕盈柔和的白葡萄酒,沒有經過木桶陳年的酒最佳,當然,香槟之類的起泡酒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樣來自勃艮第的黑皮諾葡萄酒也能夠極大地激發蝸牛肉的香氣。
除了舌尖上的享受,法國人也十分注重享受美食的儀式感。吃海鮮和牛羊肉得用不同的刀叉,喝湯吃甜點的勺子不能共用,那麼,吃蝸牛得用什麼工具呢?
下面說說吃烤蝸牛的專用工具。
首先,蝸牛會被放在特制的帶一個個凹槽的盤子裡進行烤制。
端上桌後,服務員會為你送上一把鉗子和兩齒的小叉子。
你需要用力氣将鉗子撐開,然後去夾住蝸牛,再用兩齒的小叉子把蝸牛肉叉出來吃掉。
根據我的經驗,這個過程的難點之一就是能否穩穩的夾住蝸牛,并且讓它的開口不被鉗子擋住。非常考驗左手的靈活能力(我是右利手)。
如果一開始就無法夾住還好一點,但要是在夾起食用的過程中蝸牛掉了下去,發出聲響,甚至濺出汁液,就有點尴尬了……
朱莉亞·羅伯茨在電影《漂亮女人》裡就有類似的經曆。
3. 吃蝸牛是件耐心活,如法國人的生活
衆所皆知,蝸牛的移動速度十分緩慢,大約十秒鐘向前移動2厘米,一小時也就720厘米。
在很多外國人眼裡,法國人辦事啰嗦效率低,動不動就要喝咖啡休息,就像一隻蝸牛。
法國人自己也是很喜歡拿蝸牛來進行比喻。比如,如果你從地圖上看小巴黎,它的各個區合起來不正是一個蝸牛殼嗎?
再加上穿城而過的塞納河,就是一隻活靈活現的蝸牛呀。
當然,這隻蝸牛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蝸牛。
法國人也很喜歡把人生比作蝸牛,外部是堅硬的,承受得了暴風雨,内裡卻十分柔軟,容易被感動。
很多的遊行活動也被稱為蝸牛行動。如今持續了一年多的黃馬甲最初就是一場阻塞交通的蝸牛行動。
法國各地也常常有蝸牛美食節。最出名的當屬每年7月最後一個星期到8月第一個星期,在勃艮第首府第戎舉行的,号稱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節。
無數蝸牛在現場烤制試吃
吃蝸牛不能心急,要穩穩的把蝸牛夾住,小心的把肉挑出來,慢慢咀嚼,細細品嘗。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道蝸牛大餐?不要着急,穩穩地走,細細地品味。
看了這麼多,你是不是忍不住品嘗蝸牛的沖動了呢?留言告訴我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長得奇形怪狀,法國人卻當寶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