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8:58:51

網上有一個熱門話題:

“遇事應該做足準備再開始,還是先搞起來?”

一個高贊回答令我印象頗深:

“人生不像做菜,不能等所有材料都準備好才下鍋。”

生活中,我們要做的事情層出不窮。

倘若總想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行動,事情非但不能解決,反而會越積越多。

《晏子春秋》中有曰:“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是說,努力去拼往往可以做成,不倦前行通常可以抵達目的地。

有時候,與其一味苦想如何解決,不如讓自己先搞起來。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1

先搞起來,能反内耗

人們常說,猶豫一萬次,不如實踐一次。

一個人越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就越容易患得患失。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美國一家報社裡,有位小記者瓊斯。

一天,上司叫他去約訪大法官布蘭德斯,瓊斯大吃一驚,連忙拒絕:

“不行不行,他根本就不認識我。”

接着,他列舉出自己不去采訪的理由:無名小卒、經驗不足。

他覺得即便自己很想見這位名人,但人家未必會接見。

瓊斯一臉失落,暗自琢磨:“或許别人去了,會比我表現得更好,我還是别去了。”

上司瞥了一眼,拿起電話撥通了對方的電話:

“你好,我是明星報的記者瓊斯,我奉命采訪布蘭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幾分鐘?”

“他不會答應的!我的能力還不能采訪他。”瓊斯惶恐地說。

這時,電話那頭傳出聲音:“一點十五分,請準時。”

瓊斯聽後,愣在原地,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反複掙紮、糾結很久的事情,對方竟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成名以後的瓊斯,回憶道:

“那一刻是我二十幾年來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我能不能做到?這值不值得去做?我要不要試試,選擇還是放棄?”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習慣把整個事情都推演一遍,臆斷出可能遭遇的問題。

殊不知,擰巴和糾結會成為行動的最大障礙,不斷消耗心神,使自己陷入“我如果做了,會怎麼樣”的内耗。

如此循環,最終将是一事無成。

《反内耗》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知道……卻做不到……的糾結背後,是無止境的自我戰鬥。”

内耗本身就是對執行力的阻礙。

清代彭端淑在《為學》中曾寫下這樣一段故事:

一窮一富兩位和尚都想去朝聖。

窮和尚對富和尚說:“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和尚問:“子何恃而往?”

窮和尚回道:“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和尚聽後,說:“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第二年,窮和尚去了南海并順利返程,而富和尚依舊在籌備自己心之所念的船,仍未動身。

天下之事,總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要知道,降低自我消耗的辦法,唯有立刻行動。

與其陷入“想做但不确定結果如何”的糾結中,不妨讓自己先搞起來,前行路上,答案自然會随着時間慢慢呈現。

就像餘世存在《時間之書》中的寫的那句話:

“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2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3

先搞起來,自有收獲

生活中,其實多數人都一樣,遇到事情、碰到問題都沒有絕對地把握完美搞定。

然而,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有人願意憑借自己模糊的願景,先搞出來個雛形,一步步慢慢前行;有人則始終憂心忡忡,停滞不前。

我身邊便有這樣一個例子。

朋友的婆婆姓蔣,平日裡大家都管她叫蔣婆婆。

她75歲,一隻眼睛患有嚴重眼疾,一生務農,沒有文化,大字不識幾個。

有趣的是,每次朋友看書時,老太太也跟着拿起兒童畫報認字。

學了沒幾天,她揚言要寫本書,記錄自己一生的故事。

起初,家裡人以為她隻是心血來潮,便拿之前的糗事笑話她——

老太太剛注冊微信号時,發現有人第一時間跟她發來消息,就開心地跟這個“好友”聊了許久。

甚至晚上鑽進被窩,還特别熱心地用語音跟人家道晚安。

出于好奇,朋友便問婆婆和誰聊得這麼起勁,結果看了手機差點笑暈,那位所謂的“好友”竟是微信團隊。

或許在我們看來,寫書,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

可老太太卻從不這樣認為,她經常擺弄手機,學拼音、識字,但凡有自己搞不懂的地方,便向旁人問個不停。

大家都打趣她:“蔣婆婆,你還真要寫書啊?”

老太太也不管别人怎麼說,總是埋頭忙自己的事。

後來,她雖然未能出書,卻識了許多字,還搞了一本《蔣奶奶的回憶錄》彩印紀念冊。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4

蔣婆婆的紀念冊

美國保險業巨子克裡蒙斯通曾說:

“如果你做了,沒有損失,還可能有大收獲,那就下手去做!更重要的是,馬上就做!”

先搞起來,通常都是一場穩賺不賠的“生意”。

我們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是機會,在歲月裡辛苦的付出都會疊加起來。

把事情做成,固然很好;不過,我們也會在過程中積攢許多令人備受增益的經驗。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5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6

先搞起來,才是捷徑

一位著名公司創始人說過:

“做一件事,它到底靠不靠譜,你坐在家裡想是沒用的。

我們的風格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主意出來大體覺得靠譜,先幹起來。”

在行動中獲得信息,不斷優化調整,既不耽誤事情的進程,更不會阻礙自己成長。

作家彼得·西姆斯在《小賭注》寫了這樣一件事。

有個團隊要做一款軟件,團隊對這個軟件的開發起了分歧。

一位叫瓦尼爾曾的員工,認為應該把軟件做得性能強大再發布。

另一位叫斯萊默的員工,則認為一次性寫出完美的代碼這種事幾乎不存在,應該盡快把軟件發布,接受用戶的使用反饋,然後進行改良。

最後的事實是,公司采納了斯萊默的想法,在不斷研發中改善産品缺陷,邊做邊更新疊代。

因為投入市場及時,随着用戶增加,他們的設計思路越來越寬,進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職場如此,生活亦是。

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學會先上場,再适應,最後調整。

這讓我想起了網友@許靜分享的一段經曆。

為了塑型健身,她每天都會看一些健身視頻,把那些有用的“燃脂”“速減”視頻放進收藏夾。

朋友得知後,就帶她去了一家健身會所,哪曾想隻圍觀了3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她就被吓跑了。

任憑朋友再怎麼喊,她都會以自己體能有限為借口推辭。

後來,朋友直接給她申請了試學課程,把她拽了過去。

迫不得已,她隻好跟着上完第一節。

當她真正體驗的時候,她才知道,單組動作分解完20秒,自己隻要支持20秒就算赢了。

這時候她恍然明白,再大的事情,認準目标、找好方向,立即去做就是解決它的最快路徑。

聽過這樣一句話:

“先做起來,是在你與事情之間建立最短路徑。

讓大腦直接從‘if’的如果,聚焦在‘how’的如何做上。”

我們遇到的所有事情,從有意向到着手做,确定目标後,減去多餘的憂慮,先搞起來,才是抵達目的地的捷徑。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7

人生之道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8

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很多人都在被動地生活,平時左晃右擺糾結不定,等事情找到自己頭上來才不得不去做。

邏輯思維CEO李天田曾說: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複推演,立即去做。”

隻要先搞起來,沒有什麼搞不成的。

前段時間爆火的李子柒就是最好的诠釋。

她早期做視頻的時候,沒人教她,就一點點摸索。

沒人專門跟拍,她就自己用手機一遍遍地調整角度。

一個人扛着三腳架,山上山下來來回回的折騰。

日子從無到有,憑的就是這股“說幹就幹”的力量,她用一己之力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短視頻領域——古風美食。

凡事隻有先搞起來,在過程中摸出路子,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比起空想主義,先搞起來,就會超越很多人。

想減肥、想寫作、想學外語、 想考研……先搞起來,遇見困難逐項解決,我們便會與想要的結果不期而遇。

聰明的人,永遠不會把美好的時光留給焦慮,瞻前顧後、徘徊觀望。

他們知道,所有想要的東西都不會空降。

唯有讓自己先搞起來,步履不停,走在路上,美好才會逐漸靠攏,生活才會慢慢向陽。

點亮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