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悟道,必然需要了解這麼一句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意思是說:你感悟到的大道真理,如你飲水一樣,是冷是暖,你自己知道。對于“不足以為外人道”,指的是不論你如何告訴他人,也難以體會到你的感悟。
典故出處:【宋朝】釋道源《景德傳燈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是某甲師也。”
這種情況生活中處處可見。
記得小時候的教科書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小馬過河。小馬要幫媽媽幹活,出去買東西。第一次獨自出門,遇到一條河,不知深淺。便問旁邊吃草的牛伯伯。牛伯伯說:“很淺很淺,才到我的腳脖子。”小馬剛要邁進河裡,旁邊樹上一隻小松鼠大叫了起來:“不要進去、不要進去,昨天我一個同伴掉進河裡淹死了。河太深了。”小馬便不知道到底是深還是淺。後來就試探着走進河裡,發現既不像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不像小松鼠說的那麼深。
這便與冷暖自知一樣,也是深淺自知。
人與人的感受度是不一樣的。人與人的成熟度、以及其它的各方面都不一樣。當我們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心得體會向他人喋喋不休的時候,傳遞的是自己的東西,别人接收到的,肯定不是你認為的。甚至他人感受到的是相反的意思。
經典告訴我們:不辯、不言、不诤,因而沉默是金。
陶淵明寫過一經典名篇《桃花源記》,記錄了一個不被外人知的世外桃尖。一個漁者誤入此地,受到隆重接待。待此漁者歸返時,一再叮囑“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此漁者一路上留有記号,并向當地官員報告此事。官員帶人沿記号尋來,卻始終找不到。
如果将世外桃源理解成修持所能達到的境界,那麼,此漁者便是将自己的所見所知急于向外人道的人。隻是可惜的是,不論他如何做記号、如何有心,其它人是不可能見到他所描繪的世外桃源。因此證實了,确實不需要“向外人道也”。
與冷暖自知、深淺自試一樣的道理,是非自評、輕重自稱、酸甜自嘗、得失自量等,都有自己的标準。我們從中學習到的便是:既不要拿自己的認知去要求别人,也不要用别人的标準要求自己,走好自己腳下的路即可。
——學習傳統文化,增長人生智慧。歡迎關注知本學社。我是宗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