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對你而言是什麼事情讓你第一次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為一個青少年了?這件事也許與性成熟有關,比如女孩的初潮或者男孩的第一次夢遺;也許與文化有關,比如割禮或者畢業舞會。無論什麼樣的成人禮,它都标志着兒童期的結束和青春期的開始。這一時期的核心任務是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即在複雜的世界中明确自我的身份和思考自我的發展。青少年從這一時期開始關注自身,并努力弄清楚“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本章我們将從生理變化,認知變化和社會情緒變化這三個方面來探讨青春期的發展任務。
1 生理變化
青春期最首要的标志之一就是進入發育期,也稱為性成熟。這個時期不論男孩還是女孩,都變得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他們以苛刻的标準審視着自己的外表并認為他人也是用這樣的标準l來看待自己的。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青少年對自己體像的關注。受發育期的影響,這個時期青少年的外形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一般來說早熟的男孩具有更積極的體像而早熟的女孩則相反,她們對自己的體像持更消極的态度。女孩更容易對自己的體重和體型感到不滿。盡管大多數青春期女性的體重都處在正常範圍,但是一半以上的女孩會覺得自己需要減肥。無論男女,青少年在這一時期需要完成的任務都是通過對自己外形形成客觀真實的知覺來接受自己的體像。
另外性取向的發展也同樣始于青春期。大多數異性戀的青少年都會探索并很快接受自己的性取向。而處于社會習俗與壓力下的同性戀青少年則直到二十多歲甚至更晚才能實現對自己性身份的自我接納。
2. 認知變化
2.1 大腦的發育 理性VS感性
不同于早期的認知,大腦進入青春期後并沒有完成發育任務。大腦尤其是額葉的發育會貫穿整個青春期并一直持續到成年早期。進入青春期後,個體的杏仁核已經完全發育,而額葉,特别是眶額皮層還在持續的發育之中。這種發育的不平衡導緻青少年比成人(杏仁核和額葉均發育完全)或兒童(杏仁核和額葉均未發育完全)更加的情緒化。青少年的額葉層無法有效的加工杏仁核傳遞的神經沖動,同時青春期雌性激素和睾酮水平的增加也會進一步加劇青少年追求感官刺激和冒險行為的傾向。因此少年總是熱血的,沖動的,義無反顧的。
這種不平衡的發育模式會促使青少年從家庭系統中獨立出來,大膽的去嘗試新事物探索新環境。同時高水平的情緒反應也有利于他們迅速的感知危險,促進個體的生存和成功。這種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非常有利于個體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2.2 突觸修剪
在之前的章節我們提到,個體在青春期開始的時候會經曆一次突觸修剪。在修剪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腦區功能開始退化,個體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開始下降。相對的功能更強大的腦區得以提高發育水平。個體之間的差異開始顯現。
在突觸修剪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個體在早期形成的行為模式會得到顯著加強。所以改變不良的習慣或是行為,這将是最後一次機會。無論是已經形成的穩定特質或者運動,語言等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過幹預得以改變。另外如果修剪過程産生差錯,修剪掉了重要的神經聯結,就會導緻心理障礙的發生。
2.3 形式運算階段
根據皮亞傑的發展階段理論,青春期迎來了最後一個認知發展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個體開始學會自我反省和處理假設的問題。同時抽象思維和複雜思維的能力也開始形成。不過最新的研究證明形式運算思維取決于教育和經驗,并不是所有成年人都具備這些能力。
2.4 道德發展
道德發展又稱為判斷對錯的能力的發展。基于皮亞傑認知發展觀點,科爾伯格提出個體會在不同階段依據不同的道德标準進行道德判斷。個體的道德判斷标準會經曆以下六個發展階段:
A.隻考慮獎勵和懲罰
B.個體能夠意識到其他人的觀點,即通過滿足另一個人的利益來為自己謀取私利。表現為如果你幫我,我也會幫你
C.追求社會認可,決策基于人際關系而不是原則
D.維持社會秩序
E.強調規則與制度是靈活的,法理不外乎人情
F.個人決策基于良心原則
科爾伯格理論的批判者則認為個體的道德推理和實際行為間并不存在緊密聯系,大部分的道德推理隻是個體進行直覺決策後的結果。因此道德推理可能隻是對情緒決策的理性辯護。
3. 青春期的社會情緒壓力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社交範圍開始擴大。他們逐漸脫離父母,開始和自己的同齡人建立起社交關系。在于同伴的相處過程中逐漸定義自己的社會身份。随着社交圈的擴大,青少年需要面對不同群體扮演不同角色,這很容易使他們的同一性産生混亂。對每一個青少年來說,這都是充滿壓力的一次挑戰。如果能夠順利解決同一性的危機,他們會發展出一個一緻的自我,他們的自我概念将會擁有一個穩定的核心支撐。
參考書目: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
圖片來源:tpgimage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