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高三語文總複習專題十教學設計

高三語文總複習專題十教學設計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4 03:59:32

高三語文總複習專題十教學設計? 連貫,是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的常考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高三語文總複習專題十教學設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語文總複習專題十教學設計(高三語文複習講座)1

高三語文總複習專題十教學設計

連貫,是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的常考點。

一、語句連貫的基本條件

連貫,就是連接貫通。這是從組合語段乃至成篇的角度提出的要求。要做到語句連貫,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圍繞中心

圍繞中心說相應的話,這是組合語段或語篇的首要條件。離開了這一點,無連貫可言。

例1:下列句子排列順序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一方面,以娛樂為職能的大衆文化得到蓬勃發展的機會。

②與此同時,文化領域卻有全然不同的景觀。

③問題是怎樣産生的呢?

④90年代中國,商品大潮洶湧而起,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無限生機。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則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這是一道高考題,怎樣來選擇這六句話的排列順序呢?首先要尋找這六句話的中心是什麼。通觀各句可知是“文化領域卻有完全不同的景觀”,而這個中心是在與社會經濟生活有“無限生機”作比較時提出來的,因此④在前,②在後。這“完全不同的景觀”是具體情況如何?需要作出闡說,于是句①與句⑤從兩個方面闡述這“景觀”。這樣的“景觀”是怎樣産生的呢?③⑥兩句作出了回答。這樣,一個句子之間邏輯關系嚴密的語段便組合成功了。從解題的角度看,句①與句⑤這兩個“一方面”誰先誰後呢?因為句③的“問題”作開頭,自然就是句①在先,句⑤在後,否則與句③的連貫就有問題了。因此答案應選D。

2.角度一緻

這裡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論是長是短的一段話,都有一個叙述的角度。隻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緻,語句之間才能連貫。随意變化叙述角度,就會使文字不通順。

例2:分别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上下文銜接較好的一項是 ( )

①遠處看,山頂上明顯地有座寶塔。可是,走近一看才發現,寶塔并不在山頂上。

②遠處看,寶塔明顯地坐落在山頂上。可是,走近一看才發現,寶塔并不在山頂上。

③他們在工廠裡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幹過這些活,

連見也沒有見過。

④他們在工廠裡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這些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幹過,

連見也沒有見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這也是一道高考題。粗粗一看,似乎這四句話是連貫的,但題目告訴我們,它們有的銜接比較好,有的銜接的太好。差别在哪裡呢?句①先說“山頂上……有……”,後一句卻說“寶塔”如何,前後叙述的角度不一至;句②兩句都是說“寶塔”如何,叙述角度一緻;前後句的銜接顯然比句①好。句③前後兩句都是從“他們”切入的,可是讀起來明顯不順暢,中間仿佛斷了“氣”。其實,句④的叙述角度仍然是“他們”,隻是因為前句說“他們……學習……技術活”,後一句用“這些話”作複指,前後句的銜接便更緊密了。因此答案應選D。

3.結構協調

這裡所說的結構協調一緻,既包含句子之間的結構協調,又包含一個句子内部的結構協調一緻。

例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調整畫線部分的語序,并做到各短語格式協調一緻,勻整對稱。(字數不得增減)

善惡有報也是健康社會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社會效率,因為社會效率要仰賴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要調動積極性,就必須對有益于社會的行為給予獎賞,對危害社會的行為給予懲罰;它意味着社會秩序,因為社會秩序的諸多要素,諸如害群之馬的鏟除,形成的社會凝聚力,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人心的順暢,均與善惡有報有着因果關系。

本例點明中心,次句分句之間,環環相套,關系緊密,讀來順暢,而畫線部分則不然。問題在哪裡?首先是短語結構不一緻,不協調,讀一拗口;其次是有語序不當之病。應修改成:人心的順暢,社會凝聚力的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營造,害群之馬的鏟除。……這樣全部改為偏正短語,并調整了語序,使這大緻與上文相照應,讀起來就較順暢了。

句子之間連貫還需要其他條件,如尋求合理的組合順序,關注前後照應投榫處密合無間等,這裡不一一說了。

二、典型題分析

填入下面橫線上的兩句話,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

泰山的南天門又叫三天門,創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餘年。 為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迹,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A.元代石刻“天門銘”在門外西側。一副石刻對聯在門的兩旁,

B.門外西側有元代石刻“天門銘”。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副,

C.元代石刻“天門銘”在門外西側。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副,

D.門外西側有元代石刻“天門銘”。一副石刻對聯在門的兩旁。

這是1997年的高考試題。解答本題關鍵在對叙述角度的認定。綜觀所給材料和文句,顯然是以“南天門”為中心來寫的,所以順着上文最好就是先說“門外”,然後再說“門兩旁”,這樣的描述給人一種統一的感覺。再從下文看,它把對聯的内容說了出來,那它前面最好緊接着的就是“對聯一副”。這樣看,A項與上下文的銜接似乎都不太好;C項雖與下文銜接得好,但與上文銜接松了一些,因為它不是從“門”說起的,而是跳着的“元代石刻”作話頭了。D項前一句與上文銜接,但後一句上下文銜接就不緊。因而答案隻能是B。

2.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隻填序号)

①在南坡,帶狀分布的原始雲杉林海連綿不斷,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劍,直插雲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見新疆細毛羊群和奔馳的伊犁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

④吃字早飯後,繼續南下,就進入喀什河和鞏乃斯河的草原帶和森林帶。

⑤各種森林鳥類,鳴聲不斷。

這是2003年全國卷第23題。答案是④②①③⑤。

綜觀所給的文句,句④是具有根據性的句子,也是下文叙述的方向。按照合理的順序,下面的内容應該先叙述“草原帶”,再叙述“森林帶”。句②是寫草原上的情景,而①③⑤是寫與森林有關的内容。于是,幾個句子的排列順序應為④②①③⑤,各句之間形成了合理的邏輯關系,構成了一個連貫的語段。這種總——分的叙述方式,是常見常用的,因而難度不大。

3.依次填入下列兩句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語意連貫、音節和諧的一組是( )

(1)每逢深秋時節, 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

(2)遠眺群山環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園蔥綠,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②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③白雲缭繞,層林疊翠;

④層林疊翠,白雲缭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這是2001年全國卷第6題,包括語意連貫,音節和諧兩項要求,答案是D。句(1)意思是說,深秋季節置身山頂“俯瞰”,下面是俯瞰所見景物,“美景盡覽”是總收;如果“俯瞰”像句①那樣後續,則讀起來不順口,不和諧。句(2)全句寫“遠眺”和“近看”之所見。“遠眺”“群山環抱”“層巒疊翠”,依然是“群山”之景,“白雲缭繞”是“群山環抱”之中的景物,故應先“林”後“雲”。

4.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調整畫線部分的語序,并做到各短語格式協調一緻、勻整對稱。(字數不得增減)

成年累月的戰事,每況愈下的社會治安,經濟的不斷衰退,動蕩不安的政局,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正常生活受到威脅,甚至連生命财産都沒有保障。

修改為:

這是2002年全國卷第24題,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語句内部的結構調整,二是句子之間的排序。其中又包含三個因素:①各短語格式應該一緻;②各短語之間的排序要考慮内容方面的聯系;③短語排序還應考慮音節數。這三個因素中,①③都更反應了漢語言運用的特點,是我國曆來重視的。本題各短語應調整為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短語,颠倒過來也末嘗不可,但“戰事的成年累月”不大符合漢語的習慣,順暢程度要差一點。題于中規定“字數不得增減”,那是為了避免答案的多析性,便于閱卷給分。

本題的答案是:①成年累月的戰事,②動蕩不安的政局,③不斷衰退的經濟,④每況愈下的社會治安,⑤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

三、練習與答案

1.将下列語言片段組成意思連貫的話。

①藝術的對象就是自然

②就認識觀點說

③藝術與“自然”(現實世界)是對立的

④就實踐觀點說

⑤藝術是自然在人的頭腦裡的“反映”,是一種意識形态

⑥藝術是人對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種生産勞動,所以藝術有“第二自然”之稱

正确的順序是(隻需寫句前的數字代号)

2.下列句子排列順序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他穿着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

②現在是躲在鄉下,教着幾個小學生糊口。

③回到故鄉之後,又受着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

④但因為有時覺得很氣悶,所以也趁了航船進城來。

⑤談起自己的經曆來,他說他後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了,便回來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3.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公安幹警及時趕赴現場偵察,中午12時,

A.在家裡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全部贓物和贓款也同時起獲

B.在犯罪嫌疑人家裡将其抓獲,全部贓物和贓款也同時起獲

C.犯罪嫌疑人在家裡被抓獲,并起獲了全部贓物和贓款

D.在犯罪兼疑人家裡将其抓獲,并起獲了全部贓物和贓款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址。 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以至于變化氣質; 譬如漫遊“十裡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眼花缭亂,空手而歸。 ,如暴發戶炫耀家産,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讀如果徹底 ②少讀如果徹底

③多讀而不求甚解 ④少讀而不求甚解

5.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我獨坐在書齋中,忘記了塵世間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廣,宇宙之大,此時卻仿佛隻有我和我的書友存在。

①陽光照在玉蘭花的肥大的綠葉子上

②連平常我喜歡聽的鳥鳴聲“光棍好過”,也聽而不聞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絲絲垂柳

④這都是我平常最喜愛的東西,現在也都視而不見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6.下面這句話需要添加适當詞語才連貫、明确、請予添補。

前不久,國家“863”計劃專家組實地驗收認為,美國“虛拟人創新計劃”、韓國“可視韓國人計劃”,我國的虛拟可視人的儀器設備先進程度、技術方法設計創新、銑削掃描精确定位,有突破和進步,其技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答:(1)在“ ”前與“ ”後加上

(2)在“ ”前加上

7.下面的句子前後脫節,請添加必要的詞語,使它連貫通暢。

哲學社會科學對于科技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夠使科技創新的主體樹立正确的世界觀,科學的方法論和思維方式,它還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圍和充滿活力的運行體制。

答:在 加上

8.在橫線上填寫語句,使上下文語意連貫。

一個人的欣賞趣味,通常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曰:性格修養決定欣賞趣味。春蘭與秋菊同為花中之秀,有人喜歡春之生機盎然,則鐘情一枝獨秀的春蘭;

二曰: 。衣食無憂的纨绔子弟,愛看庸俗淺薄的《遊龍戲鳳》;而貧窮落泊的學子寒士,則盛贊铤而走險的《打漁殺家》。

9.下面句子是對黃河壺口瀑布的描寫,适當調整畫線部分的語序,把它改寫成格式協調整一緻、勻整對稱的排比句。(可以根據題目要求改變個别詞語。)

正當平緩似錦緞的黃河得意之時,她突然以數裡之闊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寬的峽谷。發出了震川虎嘯般的聲響,懸垂的水流如張挂的天幕,黃色的濁流如騰飛的巨龍,激起的水珠如鋼花四濺,使每一位風塵仆仆走近她的遊客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10.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以及西南的順序,,調整畫線部分的語序,并做到各短語格式協調一緻、勻整對稱。

鄭州地處中原腹地,北有滔滔奔流的中華搖籃母親河,東有自然景觀雁鳴湖的風景優美,更有西南少林寺聞名世界的武術之多,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西有皇家墓地宋皇陵的氣勢恢宏,南有尋根拜祖的黃帝故裡軒轅丘。

修改為:

1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調整畫線部分的語序和句式,使之句式協調一緻,前後關聯通暢。

湖和塔是有靈魂的,它們的靈魂是千千萬萬人的靈魂。湖是動、塔是靜;塔是高傲的,湖是謙遜的;陰柔的湖水,好比江南不斷的春雨,塔姿雄壯,恰似塞外獵獵的長風。北京大學如果沒有了湖和塔,就像胡适之先生所說的,長坂坂裡沒有了趙子友,空城計裡沒有了諸葛亮。

修改為

附:答案及簡析

1.③①②⑤④⑥ (或③①④⑥②⑤)

(這六句話說藝術和自然的關系,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結論,先把②和⑤、④和⑥組合在一起,就化難為易了)

2.D(五句話陳述的對象是“他”,叙述“他”現在的境遇和心情;從國外回到故鄉之後遭受排擠、迫害,使躲到鄉下去教出糊口。句④說明“他”趁去了航船進城的原因。可抓住關鍵詞:經曆、回故鄉、無地可容、躲在鄉下、氣悶進城)

3.D(原句說“公安幹警”趕赴現場“中午幾時在什麼地方什麼事”,可見答案是D。A是被動詞;B的後半句主語變成了“髒物和髒款”。與原句不一緻;C項的叙述角度與原句不一緻)

4、A (本題所選文字是談讀書多與少的關系,中心意思是說讀書少而精遠運勝過多而不求甚解。抓住這一點就容易選出答案了)

5.A(總起來看,中心是“此時卻仿佛隻有我和我的書友存在”。景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都是為了襯托出這一點。句①“陽光”是窗外之景,句④的“這”指“窗外”之景)

6.(1)在“美國”前與“可視韓國人計劃”後加上“與……相比”(2)在“有突破”前加上“都”(均)。

7.在“科學方法論”前加上“形成”。

8.人有偏愛秋之清爽怡人,則有青睐蕭疏淡雅的秋菊 生活經曆制約欣賞趣味(前兩句應圍繞“秋菊”說;“二曰”後應依據後面的内容做概括)

9.發出的聲響如震川的虎嘯,奔湧的濁流如騰飛的巨龍,懸垂的水流和張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濺的鋼花,(要求形成排比句,就要求語句的格式基本一緻;“水珠”是“懸挂的水流和張挂的天幕”激起的)

10.北有滔滔奔流的中華搖籃母親河,南有尋根拜祖的黃帝故裡軒轅丘,西有氣勢恢宏的皇家墓地宋皇陵,東有風景優美的自然景觀雁鳴湖,西南更有聞句世界的武術之鄉少林寺,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題中提示了排列順序;再調整格式; “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是總收,也可前移作總起)

11.湖是動,塔是靜;湖是謙遜的,塔是高傲的;湖水陰柔,好比……,塔姿雄壯,恰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