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11:42:34

前幾天參加一飯局,餐後上來一道甜點,主人說是點睛之筆——芡實桂花甜湯。初看隻是清湯寡水的一碗,裡面泡着像是小蓮子似的東西,上面浮着碎金似的細碎花瓣。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1

芡實桂花甜湯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2

芡實糖水(裡面加了小圓子)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3

旁邊的瓶子裡是糖桂花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4

芡實炒蝦仁

湊近了,聞到的是甜膩的桂花香,湯裡一顆顆如潔白珍珠的,就是芡實了吧。舀一勺嘗嘗,桂花的清香與芡實的軟糯交織在一起,滿口都是溫潤的初秋風味。更奇妙的是,待湯稍涼一點,芡實又變得比較Q,勁道彈牙,像是在齒間跳舞。軟糯和彈牙這兩種完全相反的口感,在一顆芡實上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5

主人說這是南方的風物,芡實又叫“雞頭米”,名列水八仙(芡實、茭白、蓮藕、水芹、慈菇、荸荠、莼菜、菱角)之首。水八仙的蓮藕、菱角等,是時常吃到的,茭白、荸荠等,也偶一嘗之,隻有這芡實,确是我第一次吃到,果然是江南名物。

回來查植物志,芡為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為睡蓮科芡屬植物,故其圓形葉片浮于水面,不像荷葉那樣擎在半空。葉片多皺,背面帶紫色,葉脈、葉柄及花梗皆有硬刺。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6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7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8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9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10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11

夏季開紫紅色花,萼片亦有刺。漿果球形,尖端突起,污紫紅色,海綿質,外面密生硬刺,看上去像栗篷或是刺猬,芡别稱“刺蓮藕”,當是以其多刺而得名。種子球形,種皮黑色,剝去種皮,裡面的種仁即芡實,富含澱粉,供食用、釀酒用;又可入藥,功能補脾益腎、澀精。漢揚雄《方言》卷三:“䓈(yì)、芡,雞頭也。北燕謂之䓈,青、徐、淮、泗之間謂之芡,南楚、江、湘之間謂之雞頭,或謂之雁頭,或謂之烏頭。” 芡别名“雞頭蓮”“雞頭荷”,宋蘇頌《本草圖經》:“其苞形類雞、雁頭,故有諸名。”原來芡的花蕾自水下鑽出,于水面開花,授粉之後,花敗結果,萼片慢慢合攏如雞喙,膨大的果球外殼遍生毛刺,色呈紫紅,活脫脫像隻雞頭,故有此名。

至于“芡”之得名,《本草綱目》“芡實”條釋為:“芡可濟儉歉,故謂之芡。”取其可以救荒之意。又雲:“芡莖三月生葉貼水,大于荷葉,皺紋如縠(hú,有皺紋的紗),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莖、葉皆有刺。其莖長至丈餘,中亦有孔有絲,嫩者剝皮可食。五六月生紫花,花開向日結苞,外有青刺,如猬刺及栗球之形。花在苞頂,亦如雞喙及猬喙。剝開内有斑駁軟肉裹子,累累如珠玑。殼内白米,狀如魚目。深秋老時,澤農廣收,爛取芡子,藏至囷石,以備歉荒。其根狀如三棱,煮食如芋。”元王祯《農書》載:“雞頭作粉,食之甚妙,河北溏泺居人采之,舂去皮,搗為粉,蒸煠作餅,可以代糧。龔遂守渤海,勸民秋冬益蓄菱芡,蓋謂能充饑也。”明朱橚《救荒本草》則稱之為“雞頭實”:“一名芡,一名雁喙實,幽人謂之雁頭。出雷澤,今處處有之,生澤中。葉大如荷而皺,背紫有刺,俗謂雞頭盤(按:指芡葉如碩大圓盤),花下結實,形類雞頭,故以名之。中有子,如皂莢子大,艾褐色,其近根莖(gěng,《玉篇》:‘芋莖也。’)嫩者名蔿(wěi,即芡莖),人采以為菜茹。實味甘,性平,無毒。救饑采嫩根莖煠食。實熟采實,剝仁食之。蒸過,烈日曬之,其皮即開,舂去皮,搗仁為粉,蒸煠作餅,皆可食。多食不益脾胃氣,兼難消化。生食動風冷氣,與小兒食不能長大,故駐年耳。”由此可見,芡是湖澤水鄉非常重要的救荒糧,從“芡”之一字,可以看到中國幾千年饑荒史的縮影。

芡稱“雞頭”,故芡實又名“雞頭米”“雞頭肉”,唐馮贽《雲仙雜記·時元亨煉真》:“明日便出如剝淨雞頭肉者二三升許。”市場上,一斤芡實要一百多元,以前的救荒糧現在為什麼賣的這麼貴呢?這是因為芡實既難采,也更難剝。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12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13

芡的果球膨大後,重新沉入水中,收獲時得從水中摸取,芡葉和果球都有刺,戴着手套也經常被紮。剝開果皮,裡面像石榴似的包裹着數十粒圓潤的種子,種皮堅厚且滑溜,剝取時右手拇指需戴一鐵指刀(光用指甲剝,指甲會很疼的,人皆以為苦),對着中間一掐,再輕輕剝開,裡面便是瑩潤白嫩的的芡實,新鮮的芡實很柔嫩,用力大了就成一包漿水了,所以剝芡實是一件很精細的活計。而且新鮮芡實常溫下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氧化,變色變味,所以芡實最好當天摘當天剝當天吃,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你能買到吃到的芡實自然就價格昂貴了。

幹雞頭米是怎麼脫殼的(軟溫新剝雞頭肉)14

當然也可以曬幹舂皮,得到的是“幹芡實”,可以入藥,可以熬粥或煲湯,但其口感與風味是無法與新鮮芡實相比的。幹芡實磨成芡粉,做菜時如需調濃汁,就加一點芡粉,使湯汁變得濃稠而滑潤,這稱之為“勾芡”。現在一般多用其他澱粉來代替芡粉,但“勾芡”一詞卻一直延用下來。

因着“雞頭肉”這個名字,我又想起了一件糗事。當年讀魯迅先生的《憂“天乳”》一文:“今年廣州在禁女學生束胸,違者罰洋五十元。報章稱之曰‘天乳運動’。有人以不得樊增祥作命令為憾。公文上不見‘雞頭肉’等字樣,蓋殊不足以餍文人學士之心。”樊增祥是光緒進士,曾任江蘇布政使,寫過許多“豔體詩”,做官時所作的判牍,也很輕浮。“雞頭肉”的典故,則出自宋代劉斧《青瑣高議》前集卷六《骊山記》:“一日,貴妃浴出,對鏡勻面,裙腰褪,微露一乳,帝以指扪弄曰:‘吾有句,汝可對也。’乃指妃乳言曰:‘軟溫新剝雞頭肉。’妃未果對。祿山從旁曰:‘臣有對。’帝曰:‘可舉之。’祿山曰:‘潤滑初來塞上酥。’妃子曰:‘信是胡奴隻識酥。’帝亦大笑。”當時頗為不解,或許像有人喜歡吃羊頭肉、牛頭肉一樣,唐明皇喜歡吃雞頭肉?以雞頭肉的細膩來形容貴妃玉乳的肌理?現在才豁然開朗,原來是用芡實之瑩潤、白嫩、軟彈來作比拟,果然是個“LSP”!“雞頭肉”亦成為女性乳房的代稱。安祿山用“潤滑初來塞上酥”比況那種不可描述之手感,則不免讓人想入非非,故蒙學教材《幼學瓊林》卷二《衣服》雲:“王氏之眉貼花钿,被韋固之劍所刺;貴妃之乳服诃子,為祿山之爪所傷。”“韋固”即遇到月下老人系紅繩的那位,其妻王氏幼時曾被他派人暗殺,刺中眉心;“诃子”為古代女性胸衣。“祿山之爪(和廣東話“鹹豬手”的意思差不多)”也成為一則典故了。話說那時的兒童讀物真心不枯燥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