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杭州臨安儲備人才

杭州臨安儲備人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9:24:16

杭州臨安儲備人才(鄉村來了運營師)1

杭州臨安青南村的忱山營地。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杭州臨安儲備人才(鄉村來了運營師)2

杭州臨安青南村的風光。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杭州臨安儲備人才(鄉村來了運營師)3

杭州臨安指南村。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杭州臨安儲備人才(鄉村來了運營師)4

杭州臨安指南村的風光。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中新網杭州7月1日電 題:浙江杭州臨安:鄉村來了運營師

作者 王題題

在高山草坪上露營,在石灰窯洞中泡吧,浙江杭州臨安青南村是當地新晉“網紅”。

這裡以前是一個“石灰村”,盛産石灰岩,開辦石灰廠,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當“礦工”。2017年,随着最後一個窯洞的關閉,“石灰村”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在原本從事股權投資行業的張若正看來,山清水秀的環境、8處礦場、18個窯洞的曆史遺存,是青南村最獨特的IP。

2021年11月,他和自己組建的運營師團隊接手青南村項目。

近年來,中國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但發展的陣痛也随之而來。不具備“造血”功能、千村一面、缺乏專業化管理和運營等問題,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杭州市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下稱“臨安文旅局”)率全國之先,探索公開招選符合條件的市場運營商到臨安鄉村開展運營,以鄉村旅遊為導向激活整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據悉,自臨安鄉村運營模式運行以來,截至目前,臨安共有17個運營師團隊進駐了17個村落,比如進駐青南村的張若正、進駐指南村的周靜秋等。

鄉村運營師的入駐,也吸引了青南村在外打拼青年的關注。“85後”的周明華則是最早付諸行動的村民之一。

在張若正的幫助指導下,在跟村裡經過多次論證後,周明華決定以海拔200多米的臼灣礦區為試點,對廢棄礦坑進行投資再利用,發展斜陽谷忱山露營基地。

經過半年建設,原來的石灰窯洞成了酒吧,高山草坪上搭起了天幕帳篷,在青山環抱中露營,短短幾個月,青南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露營村”。

今年“五一”假期,忱山營地進行試營業,采用預約制,吸引了杭州及周邊許多遊客、親子家庭,該營地一期共有5個帳篷、17個天幕和4個房車位,面對日均400餘人的客流量,可謂供不應求。

青南村的走紅,也讓“95後”的蔡雪皎心動,她辭去了杭州的工作,回到家鄉,并利用自身自媒體流量優勢,推廣忱山露營,還帶頭修繕了自家老宅,開出青南村第一家民宿。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隐西雅舍’,現在村裡還有5戶家庭也跟着在辦理民宿或農家樂的手續呢!”對未來,她很有想法。

“鄉村運營,除政府的政策支持外,離不開招商引資。”張若正告訴記者,如今團隊内的其他成員正在外面積極對接資源,吸引稀缺類的新業态入駐,豐富村裡的旅遊業态,推動青南村一直“火”。

不同于張若正在青南村運營上的“無中生有”,周靜秋在指南村的運營則屬于“錦上添花”。

杭州臨安指南村,素有“華東最美古村落”“杭州賞秋第一村”的美譽。慕名打卡的遊客總會不約而同發出形象而生動的感慨,“銀杏夠黃,楓葉夠紅,一到秋季人擠人。”

據悉,每到秋季,指南村層林盡染的紅色楓葉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遊覽觀賞,帶動了村裡農家樂等住宿業态的蓬勃發展,指南村也成為臨安區較早發展起鄉村旅遊的村落。

但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内,指南村隻有紅葉這一個核心旅遊産品,一年四季隻旺一季,當地村民普遍存在“一季吃飽餓三季”的憂慮。

而改變始于周靜秋及其團隊的入駐。

同時作為臨安太湖源生态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周靜秋告訴記者,指南村的開發已經比較飽和,村裡的旅遊基礎設施已基本都建好,各種旅遊業态也都有了,很難再去做一些新的業态。

在剛入駐指南村時的調研中,周靜秋發現村民對運營的參與度不高,究其原因,鄉村旅遊發展紅利轉化為村民收入的效率不高,村民增收渠道有限,積極性自然不高。

“運營的首要任務是讓村民們賺到錢,村民享受到發展的紅利,才會對鄉村運營有信心,才能更主動地參與其中,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運營。”周靜秋說。

為破解指南村“資源價值高、村民創收低”的問題,周靜秋在布局業态的過程中注重發展帶動性強的特色産業。

她以指南村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的傳統小吃麻糍為切入口,發動村民經營可供遊客體驗的打麻糍項目,以體驗促銷售。

同時,周靜秋還流轉村裡閑置土地,打造紅薯等特色農産品耕種體驗項目,并研發相關的伴手禮,帶動村民參與種植及銷售。

此外,周靜秋團隊還投資開發富美太湖源票務系統并投入運行。該系統将指南村農家樂業主納入其中,并為其生成專屬二維碼,業主把二維碼擺放在農家樂内,遊客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以優惠價格購得太湖源景區門票或線上商城裡的特産,每一筆交易農家樂業主均可獲得現金返利。

據悉,富美太湖源票務系統上線不到3個月時間,已實現營收30多萬元(人民币,下同),有不少指南村村民通過該系統每月增收3000元以上。此舉既帶動了村民增收,還把農家樂業主發展為營銷人員,培養了他們的經營意識。

周靜秋自豪地說,通過他們的運營,指南村已實現了由“一季旺”向“四季旺”的蛻變,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實現了從2010年的1萬多元到如今超6萬元的突破,帶動了村民真正緻富。

臨安文旅局副局長陳偉洪認為,鄉村運營關鍵在于:市場有效與政府有為。

“我們讓運營商與村委會‘相親’,彼此中意才能領結婚證。”陳偉洪說,前期政府的角色更像媒人,職能是引導運營方向、建立工作規範,而非大包大攬。

簽約後,運營商與村委會共同組建運營公司。村委會一般以資源入股,占股20%,日常運營費用則由運營商承擔。這也意味着,運營商剛進村時需“自帶幹糧”,政府和村委會不投資不補貼。

同時規定,運營滿一年,達到考評标準後,政府才會視考核情況發放10萬元至70萬元不等的獎勵。考核不過關就走人。

而考核标準有99條,其中最重要的是業态的布局、資源的整合。

陳偉洪覺得還有一個重要指标就是情懷,若運營商單純逐利,将發展建立在破壞生态環境和侵害村民利益上,鄉村運營也就無法持續。

現在,臨安已有17個村落與運營商簽約“結對”,項目總投資達5.5億元,實現旅遊收入4.9億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2萬元,村集體收入增加8930萬元。(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