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生于瘀,瘀堵加速衰老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将身體的瘀毒主要分為三大類:瘀血、水濕和食瘀。中醫有這樣的說法:萬病皆生于瘀;人衰老的過程就是經絡不斷瘀堵的過程。
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全身瘀堵大概能達到50%以上,這時候人體開始走向快速衰老。
人之所以疼痛部位、患的疾病不同,就是因為不同的地方被瘀血堵塞。瘀血還和哮喘、牛皮癬、抑郁類疾病、婦科疾病的關聯很大;水濕和脾胃腎髒的功能、肌肉類疾病、黃斑病等關聯很大;食瘀和心血管疾病、膽囊胰髒疾病、瘡疔癰膿類疾病的關聯很大。
前人雲:癌瘤者,非陰陽正氣所結,乃五髒瘀血濁氣痰滞而成。毒和瘀是人體内的垃圾,時刻都會産生,身體一系列瘀堵,會使髒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濁邪積聚,漸漸積累就變成癌。
如何自查是否有瘀毒
(一)食瘀
頭發和面部易出油;
經常有心煩的狀況;
大便黏膩,胃腹部脹滿;
中年人從來就是食瘀的主力,他們經曆過食物匮乏時期,對食物很偏執,且大都有一些錯誤的健康觀念,比如說能吃就是健康,連得了高血壓、糖尿病這樣的富貴病都還敢去進補。青年人中食積的情況也愈加增多,因為社會就是宣揚“吃貨無罪”。
(二)水濕
五官、四肢浮腫;
另外不想動不想說話;
舌白淡胖嫩、舌邊有齒痕;
眼袋重、小便不利、黃疸、心下滿悶;
很渴卻不想喝水,或想喝水,喝了卻不解渴,還胃腹脹。
現代人聽信“八杯水”排毒理論,其實有些人并不适合多喝水,會導緻中焦水濕囤積不氣化,形成濕症;不運動是造成水濕的主要原因。另外思慮多也會導緻濕毒,所謂思傷脾,脾傷了,水液氣化能力就弱了;
(三)血瘀
血瘀産生的原因:
一是外傷,比如流産、剖腹産。
二是受寒或受熱: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食冷飲冰,吹空調冷氣,單衣薄褲都是病因。不過熱邪損傷血脈,則血脈無以壅遏營血,血液失去運行之道而留止不行,也會成為瘀血。
三是情緒不穩定造成的,若情志郁結,氣機不暢,都會造成血液運行不暢。
艾灸排三瘀
(一)灸除食瘀
祛食瘀切不可亂用瀉藥和排宿便産品,這樣會傷害脾胃和津血,過後會更容易便秘。能用瀉藥的隻有熱性便秘,這要在準确辨證的前提下。
其實排濁物,老祖宗的方法就很有效。而且辯證調理,才是真正的科學療法。
面紅心煩或口幹口臭的屬于熱秘;排便困難,脅腹痞悶的屬氣秘;陰虛:形體消瘦,大便幹結如羊糞,頭暈目眩;血虛:大便幹燥,面色無華,心悸眩暈。
便秘主要灸天樞、上巨虛、大腸腧、脾俞;如果是熱秘配曲池,氣秘配氣海,血虛配血海,陰虛配三陰交
(二)灸除水濕
濕氣重的人普遍脾髒功能不好,食療稍有不對還會加重脾胃負擔。
艾葉有自動找水的功效,艾灸的開郁、補陽氣作用,可以快速運化濕氣,蒸騰濕氣,就像太陽蒸發濕氣,道理是一個樣的。
經常艾灸幾個健脾祛濕穴位,如脾俞、中脘、足三裡、豐隆、陰陵泉,不出2月,就會有明顯的改善,并能提升身體元氣。
(三)灸除瘀血
艾灸能溫通經絡、活血化瘀,而且人體上自帶幾個活血化瘀的穴位,就類似于當歸、益母草、田七。它們之間相互銜接,與内髒存在密切關系。
活血化瘀艾灸要穴:膈腧、血海、曲池、三陰交、複溜等。艾灸這幾個穴位,利用艾灸的溫熱作用,可以促進周身血液循環,活血化瘀。
建議:最好就醫辨證施治,如果能結合刮痧、拔罐、推拿和湯藥來進行綜合調理,效果會更快更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