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晏 燕
内容摘要:與博物館相差别,多數現當代美術館的數字化傳播工作主要側重在數字展示方向,利用藝術與技術結合進行展示形式的創新探索,并通過線上展覽推廣和提升機構品牌與價值。今日美術館早在2010年前後便率先搭建線上美術館——“今日數字美術館”品牌,推出以“360度全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實景展覽。2015年,今日美術館創立今日未來館品牌項目,開發了“今日未來館·雲端美術館”APP。今日美術館在當代藝術數字展示方面十餘年的實踐,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更深刻地理解數字展示探索的任重道遠。
關鍵詞:“永不落幕”的數字展 今日未來館·雲端美術館 數字技術與時代特質 困境與前景
随着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美術館也在不斷創新,并利用數字手段對展品與展覽進行推廣,利用數字傳播提升美術館品牌。數字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在美術館工作中反映出與之相應的實踐特質。許多新興的當代美術館鮮有藏品,因此其展示功能更為突出,在數字化工作中也側重在數字展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上。
“永不落幕”的展覽
不少美術館以數字展示作為數字化實踐的核心,利用數字技術将實體展覽記錄下來,通過網絡(線上)的方式對藝術内容進一步傳播。以“360度全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展覽,需要利用專門的相機将空間拍照,将獲取的圖片導入軟件,生成全景在線展覽,使觀衆在浏覽過程中猶如親臨實體展覽。2010年,今日美術館開始搭建“今日數字美術館”,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覽。它将今日美術館重點展覽進行數字化,制作成精良的在線展覽,供觀衆随時浏覽與觀賞;同時也服務于有需求的美術館,将高質量的、大型投入展覽的實景全貌以數字方式記錄下來,方便觀衆或研究者在展覽結束後仍能了解展覽全貌。另外,通過虛拟展廳延展展示邊界——根據藝術家需求建立超越性的虛拟展示空間,将作品裝載其中,實現永久展示。以網站為載體的“數字美術館”項目,從蓬勃發展到逐漸蕭條,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圖片和影像加載慢、網絡卡頓的問題外,也與消費者從電腦用戶逐步向手機用戶轉換的本質相關。作為一個面向市場的線上展示業務闆塊,“今日數字美術館”因消費語境及技術的更叠,最終失去強有力的市場競争力,在堅持了十餘年的運營之後逐漸萎縮。
全球範圍内,在線展覽對藝術機構品牌推廣仍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全球知名美術館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都以數字化實體展覽作為推廣美術館品牌的重要舉措,以此向全球觀衆展現美術館展覽的标準,演示其藏品,讓觀衆對美術館有立體而真實的認知。全球的互聯網平台也通過與美術館進行線上合作提升文化品牌,比如谷歌藝術與文化項目(Google Art and Culture)通過獲取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的藏品圖像與展覽的數字展示授權,建立了全球極具影響力的美術館藏品的線上展示平台,與全球近百個國家的兩千多家美術館、博物館建立合作關系。2014年,今日美術館也與之合作,在其平台上授權分享了美術館曾經展出的19個經典展覽項目及藏品。同樣,随着消費者從電腦用戶逐步向手機用戶轉換,該平台的發展與推廣也面臨新的挑戰。
取而代之的是以手機作為移動終端、結合新興的虛拟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的線上展覽。伴随着VR技術的發展,藝術行業與遊戲産業、電影産業,旅遊業及其他商業的結合,以及不同穿戴設備與技術的研發,更有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簡稱MR)技術的推廣與運用,其交互性和遊戲性增強了公衆對于數字化實體展覽的觀展體驗與認知,拓展了觀衆群體,延展了公衆的消費需求。以記錄實體展覽為主的VR看展為例,它以360度全景展覽技術作為基礎,成功地将觀展界面鎖定到手機界面,并且通過直接觸碰等便捷的交互方式,收獲了新的美術館客戶的購買服務。像ARTEXB平台制作的在線展覽,尤其在界面設計、展覽視頻嵌入、作品圖像放大、展簽信息等功能方面進行優化,盡量還原在線展覽的現場體驗感,完善公衆對于手機終端浏覽展覽的需求。
“今日數字美術館”網站截圖
今日未來館·雲端美術館
今日美術館未來館項目的孕育而生,與藝術發展新語境及數字技術發展日趨成熟息息相關。“今日未來館”項目緣起于美術館加建工程的讨論,目的是在物理層面上将美術館三個館打通,但最終的方案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施。因此,美術館将該概念延展到“雲端”,希冀搭建一個承載想象力的展示空間,與藝術家和策展人共同探讨未來藝術的發展及展示形式的核心問題,将線上方式作為探究問題的載體,重視線下與線上(雲端美術館)展示的聯動,緻力于推動藝術與數字科技相結合的藝術展示和發展。今日未來館·雲端美術館即在新語境下萌生。
2015年,第一屆今日未來館在對未來概念拓展的基礎上,探讨未來展示技術,以及對于未來的想象和理解層面的實踐。參展藝術家在實體空間中展示一件/組作品,同時在移動終端iPad上展出一件作品,去延展藝術家抛開物理束縛、呈現在數字創作方面的想象力。從觀衆層面來看,展覽增添了觀衆對于數字藝術展覽交互的體驗。第二屆今日未來館項目給觀衆最直觀的感受是将數字作品的展示設定到足夠宏大的場域,形成沉浸式與超驗的觀展體驗,以此激活中國新媒體藝術生态,并成為該領域極具代表性的展覽。新媒體藝術是以計算機生成和制作的藝術作品,其數字本質通過“數字格式”承載。第二屆今日未來館即抓取了媒體藝術的這一本質,将不同格式的數字作品共構的展覽比喻成一個壓縮包“zip”,觀展的過程即是“解壓”的過程。以此思維搭建的雲端美術館關注藝術家不同格式作品的存儲與展示問題,并與研發團隊共同開發可供藝術家分享藝術作品,集展示、賞析、反饋等功能于一體的雲端美術館APP。
2017年第二屆今日未來館項目展覽活動現場
困境與前景
今日美術館在當代藝術數字展示方面十餘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更深刻地理解數字展示探索的任重道遠。首先,線上美術館及數字化實踐的落腳點應該放在扶持和激發藝術家的創造性上。基于不斷更新的技術及可持續性研發,結合創新性的數字美術館概念的提出,數字美術館作為激活藝術家創造性的平台,是被需求的。在這個數字美術館中,并不是“數字化”實體藝術展品或者展覽,它将完全裝載“數字藝術作品”,并做“數字藝術”的學術梳理;另外,技術的發展與藝術家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相結合,“永不落幕”的展覽演進成“永不落幕”的作品,結合數字技術手段,更多新的數字藝術展覽形式也随之誕生。
其次,作為公益的文化傳播機構,美術館在數字化工作上的投入應該加入市場化的思考。由于數字化工作高昂的開發成本,如果不提前考慮到項目長期的發展規劃,并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尋求持續發展的能量,建立良性的運營模式,其發展格局将難以改觀。不少美術館的數字化工作往往是經費花完項目就終止了,因無法持續更新和維護,最終成為數字項目的“爛尾樓”工程。
再者,如無法抓取觀衆需求,“永不落幕”的展覽終将落幕。在線展覽搭建後,使用者僅僅隻是開發的美術館(開發方)及藝術家,缺乏觀衆參與,這種現狀實質上是投入資源與經費的浪費。從觀衆趣味而言,當下觀衆已經逐步建立了線下觀展的消費習慣,注重線下展覽的觀展與體驗,然而,線上展示通過“界面”的互動方式及缺乏趣味性的現狀,一方面難以與線下實體展覽的觀展體驗比較,另一方面與市場化的遊戲産品更加無法匹及。随着技術的發展與消費引導,類似于“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其對在線世界消費與體驗的挖掘,為在線數字藝術的發展帶來了空間,同樣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今日未來館·雲端美術館APP界面
從公衆接受與傳播的角度來看,當下美術館的數字化實踐以推廣文藝、實現美術館公共服務功能為核心的立意,如果缺乏創新實踐,便難以與公衆産生互動與共鳴。特别是身處自媒體時代,每個用戶都享有數字時代信息傳播與分享的便捷渠道,而機構自主開發的“在線産品”,其閱讀的便利性與趣味性都受到了挑戰。順應發展的變化,是美術館改觀現狀的重要途徑。結合融媒體時代特性,各大美術館與傳播平台的合作,利用線上的方式進行知識傳播和藝術教育工作,比如利用微信的小程序建立“在線展覽”,并從側重圖文傳播轉變為小視頻傳播等方式,用觀衆接受的語言講好作品的故事,努力改善與公衆之間的互動關系。
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美術館線上展示與知識傳播也呈現出新的語境。由于線下實體展覽存在參觀等多方面的限制,許多場館陸續推出線上展覽,甚至将展覽開幕式及活動搬至線上。線上展示和線上活動策劃與傳播變得更為普遍,公衆對于線上傳播知識的接受度也相應提升。
另外,藝術作品“數字化”工作與公衆消費關系的挖掘,呈現出藝術在數字經濟領域新的潛質。除了利用藝術品數字版權進行文創衍生産品的開發,藝術品的數字工作從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的制作與開發也拓展了數字化工作的運用領域。比如為藝術作品搭建的3D模型,可以為觀衆提供720度觀看的動态視角,結合渲染與編輯,導入故事腳本,進一步讓作品活化。一方面,借助數字投影,将為藝術品的數字展示提供新的樣本,改觀公衆隔着玻璃櫥櫃觀看作品的境遇,獲取更為沉浸和互動的參與體驗;另一方面,與多機構跨行業開發的數字作品,在演繹原作的同時也具有了自身特質的“數字”作品屬性。在區塊鍊經濟概念下,藝術作品數字版權的開發蘊藏着随時待激活的經濟潛力。因此,未來以市場為主導和推動的數字化工作,其持續的發展和活力也是值得關注的。
晏燕 今日美術館副館長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22年第10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