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05 05:17:10

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釆,讀作biàn,會意字,本義揚米去糠。

  《說文解字·釆部》:“釆,辨别也。象獸指爪分别也。今字作辨。”

  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沿用了許慎的說法,并進一步解釋說,“倉颉見鳥獸蹏[tí]迒[háng] 之迹,知文理之可相別異也,遂造書契。釆字取獸指爪分別之形。”

  顯然,許慎對釆字析形是錯誤的。這種錯誤被曆代辭書沿用,并奉為圭臬,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1

釆字演變(《字源》)

  為什麼說許慎對釆字析形是錯誤的?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2

釆字甲骨文(《漢典》)

  首先,從釆字的甲骨文字形看,釆字與米字非常接近。沒錯,釆字字形要表達就是辨别米粒和米糠。從符号的角度來說,米粒和米糠其實差别不大。遠古人就用四個點米粒和米糠,用十字把四個點分開,以此表示辨别米和糠。有的十字的一豎則是用一條彎曲的線來表示。這個符号當是揚米去糠的工具,相當于後世的木鍁。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3

木鍁(網絡圖片)

  稻谷脫殼之後必須做的揚米去糠工序,就是揚場。揚場時,要迎風進行,米和糠重量不同,米被抛向前,糠被風刮向後,這樣就把米、糠分開了。始于北魏時期的榆林窟第20窟中,繪制有農人收割和揚場的情景。畫面下部兩位農夫手持鐮刀正在割麥,上部一農夫手持木鍁揚場,一農婦執帚掃場。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4

北魏時期榆林窟裡的揚米去糠場面(局部)

  而米字,人們用一個斜橫線把上下各三個點隔開。這個斜橫線代表曬米的溝槽,以便最大限度接觸陽光,利于稻谷中的水分散發出去。人們截取曬米的一部分場景來表示米。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5

曬糧食的溝槽似米字甲骨文字形的斜橫(網絡圖片)

  其次,從釆字和米字的演變看,仍然可以看出釆字與米字的密切聯系。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6

釆字演變(《漢典》)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7

米字演變(《字源》)

  其三,米,指脫殼後稻谷的果實。出土文物顯示,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已經會制作石磨盤和石磨棒對稻谷進行脫殼。在距今17000年前的山西沁水下川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3件石磨盤殘塊,這是目前考古資料所見最早的石磨盤例證。脫殼之後,還需要把米和糠分開。這就需要人工去除米糠。人們把這個活動用符号記錄下來,寫作釆。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8

河北磁山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石磨盤、石磨棒(網絡圖片)

  其四,番字是釆的衍生字。番字下的田字不是田野之田,而是簸箕形狀,如畚字下的田字,本義用簸箕上下颠簸除去米中的糠等雜質。簸箕是用柳條或竹篾編成、用來揚米去糠的器具。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9

用簸箕去除米中的雜質(網絡圖片)

  用簸箕揚米去糠,并不是颠簸一次就完成,而是颠簸無數次,直至米中沒有糠為止。番字引申為遍次。如,三番五次,輪番。

  《說文解字》認為,番是“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解釋說,番字“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下象掌。上象指爪。是為象形。許(慎)意先有釆字。乃後從釆而象其形。則非獨體之象形、而為合體之象形也。”

  上述對番字的析形完全錯誤。《後漢書》介紹說,許慎“少博學經籍”,“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許慎字)’”。可見,許慎自幼讀聖賢書,對于農事特别是具體怎麼做并不精通,因此,在對釆、番二字析形出現錯誤,在所難免。

  《說文解字》選的古文字的形狀,正是簸箕中有米的樣子,與野獸的蹄印沒有關系。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10

簸箕中有米即為番(網絡圖片)

  其五,翻字,形聲兼會意字,本義是揚米去糠時,米在簸箕中上下翻騰,猶如鳥兒上下飛翔。

說為什麼不是口字旁(為什麼說釆字不是辨别獸爪印)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