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調查報告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調查報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7:56:25

來源:中國網

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采取的一系列保護野生動物的舉措,赢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揚。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負責人趙中華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動物保護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對于促進國際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顯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動物保護的引領者之一。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調查報告(世界動物保護協會)1

保護動物 中國走在前列

趙中華認為,野生動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保護野生動物,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志。“中國創造了兩項值得載入世界動物保護史冊的成就:大熊貓脫離瀕危行列與全面禁止象牙貿易。這兩項成就是全人類在動物保護史上标志性的大事件。” 他說。

要說動物界,誰是最幸運的“寵兒”,非大熊貓莫屬了。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調查報告顯示,大熊貓的滅絕危險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趙中華評價說,“作為大型哺乳動物,大熊貓的生存狀況一直牽動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如今野外大熊貓的數量實現了自然增長,野外種群有所恢複,這一轉變的背後是中國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項可喜成果也成為了國際社會的佳話,令國人自豪,是世界動物保護領域的成功案例。”趙中華認為,保護野生動物最科學高效的手段是保護物種栖息地,将資金、資源投入到栖息地保護中,相對于人工圈養,成本更低,對生态的整體改善貢獻更大。保護野生動物自然栖息地,獲益的遠不隻單一的某個物種,而是包括區域内水源等自然資源以及其他物種的整個生态圈。此外,周邊地區的居民也能因此受益,自然環境的改善能為他們帶來優質的水源與空氣,使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中國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富有遠見卓識的決定:将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大熊貓栖息地連成一片,成立大熊貓保護國家公園。這一舉措意義重大:由此一來,三省各種群的大熊貓能夠互相交換基因,種群衰落風險低,數量能自然增長。”趙中華建議,“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已實現自然增長,今後可以考慮逐步減少人工圈養熊貓的數量,能夠滿足科學研究的要求即可。”他希望這種保護方法同樣能推及到其他珍稀物種的保護中去。

繼大熊貓這位幸運兒之後,大象也迎來了福音。自2018年起,中國全面禁止象牙貿易,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積極引導象牙雕刻藝術轉型,嚴格管理象牙藝術收藏品,加強執法監督,杜絕非法收藏。這一舉措為世界各國推動大象保護做出了表率,非洲32國領導人點贊中國,呼籲歐盟等學習中國。英國外交大臣鮑裡斯 約翰遜也稱贊中國做出了了不起的決定,體現了一種新的全球共識,這對英國是一種鼓舞。

趙中華說:“中國在象牙禁貿上表現出了巨大的決心與行動力,這對減少大象盜獵、改善大象生存狀況意義重大;然而這絕非易事。中國在象牙藝術與象牙交易上有着悠久的曆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象牙雕刻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與極高的藝術價值。動物保護與傳統文化的沖突在全球範圍屢見不鮮,中國能克服這一難題,是具有遠見卓識,跨時代意義的。”

野生動物并非寵物

近年來,珍稀物種的保護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然而還有部分并非珍稀物種的野生動物,甚至是外來物種,卻被當作家庭寵物備受追捧,包括巴西龜、蜥蜴、龍貓等。

對于這一現象,趙中華指出,無論是繁育、抓捕還是運輸,都會對這些動物造成傷害甚至大量死亡,這無疑是對野生動物資源的嚴重損害。有一種說法,“花鳥市場一隻待售的鳥兒,背後因故死亡的則有十隻。”此外,野生動物不宜家養,一是這些野生動物被從自然環境中剝離,被迫與人相伴、被人賞玩,它們在寵物生涯中會面臨極大的痛苦與恐懼;二是這些動物的野性并未剝除,仍具有攻擊性與傷人的可能。而且,這些外來物種還有可能傳播疾病,被棄養或丢失後可能會破壞當地生态鍊,造成生物入侵,贻害無窮。

趙中華認為,無論是動物表演,抑或是飼養野生動物,實質都是把人的快樂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之上,而這種快樂可有可無,由于相關知識沒有得到普及,使得很多人無意識地成為了傷害動物的幫兇。他不建議家庭馴養野生動物,尤其是外來物種,對于那些無法回歸自然的野生動物,建議由專業機構人道主義飼養,以免對人們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破壞生态環境。

“如今,動物福利的理念越來越為大衆所知,但要使這些理念轉化為改善動物生存狀況的力量,關鍵是要加強學習,加強科學研究;加大對相關的理念與科學知識的傳播力度,推及至廣大百姓與基層執法者,推及至這些曆史的創造者,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發展才可能成為現實。”趙中華說。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調查報告(世界動物保護協會)2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負責人趙中華

保護動物體現國家道德高度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态度,體現了一個國家道德高度。達爾文、托爾斯泰等世界各國名人都曾為動物保護發聲。

趙中華說,“這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一定階段時必然産生的一種價值觀念。動物保護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也是促進國際合作的利器。保護動物不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動物保護更是一種國際語言。某種意義上看,中華文明應當走在前面。”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都有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思想,從先秦時期就開始有記載。《論語述而》中“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為:隻釣魚而不網魚,隻射飛鳥而不射巢中的鳥。這句話表達了孔子的仁愛思想。孟子則講:“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無恻隐之心,非人也。” 這其中的核心即是人要對動物懷有悲憫、同情與仁愛。“如今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舉手投足都會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我們對待動物的态度,極大地影響着中國國家形象。從這幾年國家在動物保護的實際行動來看,我們都應該感到驕傲。”趙中華說。

當今,青年一代已成為了動物保護事業的主力軍。趙中華對青年人積極參與動物保護的熱情做出了肯定,同時建議要科學理性,學習科學的動物保護知識,理性地投身動物保護活動,并在種種國際交往中以文明開放的姿态,傳播動物保護理念,推動這項事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