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建模即模型化,而産品建模的過程便是對産品需求進行抽象、整理,建立元數據、整理流程、明晰後續産品工作的過程。本篇文章裡,作者對産品建模進行了解釋,并總結了産品建模過程中的步驟和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很多同學在工作中經常問到一個問題:工作中如何建模?
今天就建模這個事情表訴下我的小觀點,希望大家順着我的思路去想象。
首先: 建模的概念是什麼? 百度百科如下解釋:
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為了理解事物而對事物做出的一種抽象,是對事物的一種無歧義的書面描述。建立系統模型的過程,又稱模型化。建模是研究系統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凡是用模型描述系統的因果關系或相互關系的過程都屬于建模。
這裡面有三個過程:
以上三個過程在互聯網的産品工作領域為:
這三步,第一步和第二步可用合并為需求的抽象,和元數據的建立。是事物的起點也是産品的工作的起點,對于需求整理的話題本文不進行詳細說明,隻說建模的邏輯,本階段建模為“概念建模”,步驟共四步:
以上的數據在每次交流需求過程中需要把重要節點記錄在筆記上,形成元數據。這些數據是數據世界的一種表現形式,無論你是否是這個行業的專家都需要核對需求方的真正需求,不同的企業對于同樣行業的産品商業模式是不一樣的。
如:
- 在社交中用戶注冊這個需求,一般都會有一個用戶表,包含:名稱、年齡、性别、注冊時間、手機号、賬戶、密碼公用字段。
- 在相親的社交軟件上還包含:是否是單身、愛好。
- 在專業的社交軟件如:漫畫類的還會選擇幾款你熟悉的漫畫,喜歡的畫風是什麼。
- 在知識類的社交軟件會包含:熟悉的領域、是否要關注推薦大神等。
第三步為整理流程圖也稱為“邏輯建模”,具體的理論基礎為:
這一步可以運用用戶設計的五元素邏輯來處理——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但是做為曾經的程序員,我還會按照顯示層、邏輯層、數據層的結構來對比建模是否正确。
顯示層包含:
- 界面邏輯元素如:功能分區、功能集合、一級标題、二級标題等。
- 提示元素如:按鈕、文案、提示框 dailog、toast、tooltip等。
邏輯層包含:正向流程、反向流程、異常流程、極值、可複用的邏輯、可拆分的業務場景。
通過以上的場景最終優化數據層的結構,進行表拆分,字段的優化和整理。
還是用戶注冊的例子。
在第一階段中通過對需求的理解,總結了user 表中的不同字段。
在第二階段顯示層可能會有:
- 注冊失敗提示文案;
- 注冊界面的圖标;
- 注冊用戶是否是新客戶;
- 注冊的驗證碼;
- 注冊的邀請碼;
- 語音注冊方式。
因此在這個業務中的模型會增加:
user 表中還會增加:注冊碼、注冊方式、用戶類型(新用戶、老用戶)。
注冊文案提示表:tips 裡面可能包含:提示類型 tipsType(網絡異常、注冊異常)、提示頁面 tipsPage(注冊界面、首頁、設置頁面)、修改人 Modifiedby、 修改時間 updateTime、提示内容promptContent、創建時間 creationTime。
圖标管理表:圖片類型 pagType (注冊logo、首頁logo、列表頁logo、我的logo )、圖片頁面 pagType、圖片地址 pagUrl、圖片更新時間 updateTime、創建時間 creationTime、修改人。
注冊界面在第二階段中的邏輯層可能會存在邏輯判斷如:判斷是否是新客戶,來判斷是否顯示忘記密碼按鈕。
可以看到以上的表中的字段不僅在注冊界面可以使用,在首頁、在列表頁、在我的信息頁面也可以複用。
第三階段:數據層包含數據的初始值,數據的類型。
還是設計注冊界面,如:用戶的頭像圖片默認頭像是什麼、用戶年齡最大值是多少、一個字段可以表示幾個值。
所以業務建模重點在于:
本文由 @IT雞湯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