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在後台收到一條私信:
我今年32歲,最近上廁所特别不正常,以前一星期都大便不了一次,現在一天能上三次大号,有點腹瀉的感覺,感覺自己飲食也沒問題啊,怎麼會這樣?會不會是得了腸癌啊?
排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出身體的健康狀況,有人排便非常困難,有人一天排便二三次,難道排便頻繁,就是腸道病變了嗎?和腸癌有何關系?
一天進行一次排便,應該是大多人理想中最佳的排便次數,但偏偏有些人排便次數多,甚至一天三次,這正常嗎?
其實,隻要身體沒有不适,一天三次大便也是正常的。每個人的年齡、每天吃的食物、腸道敏感程度以及生活習慣都不盡相同,所以排便次數也會出現差異。
如果排便一向規律,卻突然一天多次大便,主要考慮3個原因。
1、飲食影響
首先,先看看自己的飲食有沒有問題。通常在暴飲暴食、或者吃了不幹淨的食物之後,短期之内,患者排便次數可達幾次到十幾次,尤其是腹瀉增多,多表現為水樣狀,伴随着惡心嘔吐,此時考慮可能是急性腸胃炎。
2、腸胃功能紊亂
當腸胃功能出現紊亂,也會出現排便增多、反酸嘔吐等表現,這主要可能是由于過度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影響到了神經系統,從而導緻腸胃功能活動障礙。
3、腸道器質性病變
腸道出現器質性病變,比如慢性腸炎、克羅恩病、腸癌等,也會讓患者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此時除了排便次數增多,常伴随着裡急後重、大便不成型、血便或者粘液便等表現。
所以排便次數與腸癌沒有密切的直接關系,單靠“一天多次排便”這一症狀,無法确定就是腸癌信号。
不過,如果出現長期腹瀉,還是需要提高警惕。
一方面,長期腹瀉卻扛着不治療,身體内的電解質不斷丢失,一旦丢掉過多就可能影響腸道發生痙攣。而腹瀉時,體液流失,血液循環量變小,于是血液越來越粘稠,血栓可能由此形成,那麼腦、心、肺等部位發生栓塞的可能性變高。
尤其是老年人,畢竟消化系統變弱,調節能力變差,甚至可能發生腦中風。如果長期放任腹瀉不管,還可能發生脫水、低鉀血、低鈣血、中毒等全身症狀,嚴重危害健康。
所以,小艾要提醒大家,如果出現長期不明原因的腹瀉,伴有疼痛、便秘交替、黑便、消化不良等全身症狀時,及時檢查。
二、腸癌“敲門”,身體會發出X個警報既然單看排便次數無法判斷是否為腸癌信号,那麼,腸癌到來的時候,身體有哪些表現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腫瘤科醫生李穩霞表示,身體如果被腸癌找上,可能有4個信号:
1、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突然頻繁地出現腹瀉、便秘,或者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有些人會常常感到便意,排便次數增加,這些都可能是腸癌的早期表現。
2、便血
當腫瘤出現潰破,就可能出現暗紅色的血便,有些還會帶有黏液或者腥臭味;
3、腹部異常
當腫瘤不斷生長,腹部可能出現脹痛,甚至有六至七成右側結腸癌的中晚期患者可以摸到腹部裡的硬質腫塊。
4、貧血
腫瘤搶奪身體的營養,汲取大量的血液進行生長,于是患者通常出現程度不一的貧血。
當身體出現上述的症狀時,警惕腸癌的可能。但我們可以發現,腸癌的症狀并不具有特異性,容易被忽視或者與其他疾病混淆。而惡性腫瘤往往發現得越早,生存率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三、及時發現腸癌,2個檢查很重要腸癌又稱為“傻子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發展慢,容易被發現與預防。醫院裡面的兩種檢查,幾乎可以讓腸癌無所遁形。
1、肛門指檢
據數據顯示,我國大腸癌患者中,60%-75%都是低位大腸癌,而這其中81%-95%的腫瘤距離肛門不到7厘米。這意味着,用一項最原始的檢查辦法—肛門指檢,就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直腸癌。
醫生通過手指觸摸肛門、肛管和直腸,檢查有無壓痛、腫塊及狹窄等問題,以及檢查指套上是否有血迹或者粘液,來診斷疾病。
肛門指檢經濟且有效,不僅可以盡早發現直腸癌,對于發現直腸息肉、肛瘘、前列腺疾病、婦科疾病等大大小小的疾病也有幫助。
2、腸鏡
腸鏡是篩查以及确診腸癌的“金标準”,腸鏡檢查時,醫生可以直觀清晰地觀察腸道内部的情況,甚至當身體還沒有表現出腫瘤症狀時,腸鏡檢查就能找到病變,而且進行活體病理學和細胞學,這有助于發現腸炎、結腸核、腸息肉、大腸癌、腺瘤等等約40多種疾病。
一項斯坦福大學團隊的研究,分析600萬名居民的數據發現,45-49歲年齡階段的人群,對比不接受結腸鏡檢查,在這段年齡範圍接受腸鏡檢查,可以有效幫助降低約50%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該研究認為,應該将結腸鏡檢查的年齡下調至45歲。
因此,對于滿足以下任一項的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建議應該一年進行一次結腸鏡篩查。
如果近兩年有過一周以上的長期腹瀉,累計時間超過3個月,或者近兩年每年都有2個月以上的慢性便秘,出現粘液血便,有慢性闌尾炎、闌尾切除史等情況,滿足兩個或兩個以上,也要盡早篩查。
而除了關注異常信号,重視篩查外,預防腸癌,日常生活習慣也不能馬虎。
飲食上,盡量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果蔬,十字花科蔬菜就是不錯的選擇,但盡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另外,煙酒越早戒掉越好,二者的長期刺激都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
而适度運動也是很好的防癌手段之一,預防癌症,要避免久坐,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每天堅持20-60分鐘的運動鍛煉。
研究顯示,腸癌的發展演變大概需要5-10年,在這期間,我們有很多手段防住它。重視身體的異常表現,定期篩查,保持健康生活,機會就把握在你我的手中。#頭條創作挑戰賽#
參考資料:
[1]《舉手之勞查大病一一不可忽視的肛門指檢》.中國社區醫師雜志.2021-04-28
[2]《45歲後人人應做腸鏡!600萬人數據分析:可讓結直腸癌風險下降50%》.生命時報.2021-03-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