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節對很多人來說是出行遊玩的日子,而這位世人表示寒士的清明佳節,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讀書,主題思想是勵志勸學,發憤讀書。
《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隻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這個節日本身。累累埋骨,處處荒冢,忠奸賢愚冤怨節烈,統歸于黃土,怎會不“生愁”呢?大地無言,隻能卻披衰敗荒蕪的外衣,由詩人、世人解讀它的哀傷。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風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複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别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别具一格。
《郊行即事》
宋代:程颢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矶。
莫辭盞酒十分勸,隻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清明的原野那樣美麗,鄉間的景色清新如洗,飄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對疲憊的人來說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來注視那好像會說話的流水。
《長安清明》
唐代: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在京師郊野的道路上,紅色的駿馬嘶鳴不已,遊春的男子絡繹不絕;在綠楊掩映的庭院中,女子們正在歡快地蕩着秋千。然而,所謂的“升平”卻是表象,詩人正是透過這虛假的繁榮,感受到了國勢岌岌可危的形勢,深藏着濃重的現實憂愁。
《清明日》
唐代: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鹂隔故宮。
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個字,充滿了詩情畫意,其畫面之豐富多彩,在曆代一百餘首清明詩中獨樹一幟。
《蘇堤清明即事》
宋代: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
遊子尋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歸”,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見西湖勝景令人目不暇接,節日氣氛使人流連忘返。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争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钿車。
遊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整首詞通過朱輪钿車争道、遊人簪花而歸的特寫鏡頭,形象描繪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時期的風情畫。這首《采桑子》寫得人歡景豔,别具一格,不乏動人之處。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代:喬吉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栊,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發,五十年春夢繁華。蓦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清明時節,時屆暮春,經過風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漸凋零了。視線移向窗外人家,這家門前的楊柳如含煙霧一般,長得與屋檐相齊,充滿着春來柳發的一片生機,給這家人家帶來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襯出遊子天涯飄泊的孤獨之感。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代: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别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
關于清明,你有什麼想分享的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