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大哥創業成功後經驗分享?雷軍曾說,要不是年輕不懂事,世界首富就是他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馬雲大哥創業成功後經驗分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雷軍曾說,要不是年輕不懂事,世界首富就是他了。
這話一點不假。當年的雷軍正混得風生水起,連馬雲和馬化騰來找他要投資的時候都被一一拒絕。如果當初不犯混,阿裡巴巴加上騰訊再加上小米的市值,雷軍妥妥就是首富了。
那麼,雷軍究竟為什麼會拒絕他們,這些如今隻手遮天的大佬們,年輕時究竟有怎樣的一段故事呢?
1、馬雲:創業連續失敗
馬雲當年首次高考,數學隻考了1分,落榜後先後做秘書、搬運工、給雜志社蹬三輪送書。第二年又參加高考,再次失利,離錄取分數線差140分,準備第三次高考,因為家人反對隻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
第三次高考終于艱難過關,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還差5分,但因專業招生不滿,被調配到外語本科專業。撿了個便宜,跌跌撞撞的進入杭州師範學院。
首次創業營業額慘淡,馬雲要靠批發襪子才能夠付月租,三年才勉勉強強收支平衡;第二次開展“中國黃頁”,逢人就講互聯網,在許多沒有互聯網的城市裡,他被統一稱為騙子;第三次馬雲在北京幹過一段政府項目,一年多來沒去過長城,收益可想而知。離京前最後一天,馬雲一夥人終于去了長城,然後在不知名的小酒館裡抱頭痛哭。
2、馬化騰:曾假扮女孩子陪聊
網上聊天或打遊戲時,一些人會裝作妹子賣萌求帶。可我們怎麼也想不到,騰訊大佬馬化騰當年也幹過這件事。
在香港大學舉辦的某論壇上,馬化騰回憶艱苦創業:
“沒辦法嘛小公司嘛,我的職位是工程師,另外一個創始人寫的是總經理。因為我技術比較強,不可能老闆也出來幹活,我是假扮工程師。”
“後來回來真的開發系統,找到老東家瑞訊,那時候要做到3萬用戶,于是去學校一個個拉用戶。湊到3萬人可能要兩年後,公司就死掉了,又砸在手上了。
當候我們就想着做完賣掉,做完賣掉,大量開發。自己又去網上推廣,最後用戶上來了,最開始沒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有時候還要換個頭像,假扮靓妹,得顯得社區很熱鬧嘛。”
3.劉強東:一夜白頭
家境貧寒的劉強東剛進大學時,隻帶了親戚朋友湊的500塊錢,然而大三時,他已靠給别人寫編程擁有了一部2.6萬的“大哥大”。靠編程積累的第一桶金,劉強東開了一家小飯館,但由于缺乏管理和監督,錢幾乎被員工貪光了,最後虧損20多萬。
1998年,劉強東再次創業,淪落到去中關村賣光碟,櫃名取作“京東多媒體”,這便是京東商城的前身。後來創建京東,花完第一輪融資後面臨倒閉,正值金融危機之時,沒有人願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
那段時間,劉強東一天見五個投資人,說同樣的話,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走吧,走吧。“骨子那種恐懼感,還有那種對兄弟們那種愧疚、羞愧,帶來的痛苦可以說是無法言喻的。”愁得他一夜白頭。而彼時奶茶妹妹剛剛5歲。
4、柳傳志:帶闆磚去讨債
在創辦聯想之前,柳傳志最大的夢想是買一輛三輪車,和太太拉着手去旅遊。那時夫妻二人的積蓄加起來最多隻有80元,他回憶說:“我那個時候算啊,到退休的時候就能買得起了。”
起步較晚的柳傳志40歲時才提出創業。雖然80年代的政策給予的支持很多,然而柳傳志團隊當年還搞不清發展方向,于是整個管理層為了發工資,像無頭蒼蠅一樣倒賣冰箱、電子表、旱冰鞋甚至運動褲衩。
那時中國還處在計劃經濟時代,剛開始向市場經濟轉,由于種種不規範的商業行為聯想被騙過多次。柳傳志最初起家的20萬元資本,大概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被人騙走了14萬。1987年時,在深圳被一家私人的進出口公司騙走了300萬元。當時柳傳志甚至有拿闆磚拍他的心,在他們家蹲守了很長時間,最後這筆錢追了回來,但生意還是被耽擱了。
5、潘石屹:被小偷折磨
1988年,25歲的潘石屹為了南下創業,變賣自己的全副家當。然而當年深圳因為一張特區通行證把潘石屹拒之門外,于是他不得不從80塊家産裡抽出50塊來找人“帶路”,最後從鐵絲網下面一個洞裡偷偷爬進了深圳特區。
後來潘石屹在海南一家磚廠當廠長,"小偷經常光顧,夜裡提供照明的小發電機一個月内被偷過三次,夜裡發現小偷後還得起身去追,"潘石屹像講電影故事一樣:"更麻煩的是民工情緒問題。
有一天,潘廠長正在自己的卧室---一個廢棄的水塔裡休息,突然一塊磚頭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談工資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隻能硬着頭皮下去跟他們談!"。當年下海困難重重,可潘石屹一直沒走。
6、王健林:3年被告222次
剛滿15歲的他從四川綿陽來到東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裝備,在齊膝深的積雪中徒步40公裡,每次拉練的總路程甚至長達上千公裡。從軍18年已經成為團職幹部的他,卻遇上了裁軍。
王健林當年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因為貸款困難,王健林前前後後找了很多家銀行,沒一家願意貸款給他。後來政府指定他去找某銀行行長,誰知那位銀行行長拒見客。王建林隻好每天貓在銀行堵他。雖然感覺恥辱,但也是無奈之舉。
後來做商業地産的時候總是被虧損的商鋪老闆告,一個項目打了創紀錄的222場官司,如今一個億都覺得是小目标的王健林在談到當時說道:最困難就是創業、創新,沒有資金。
7、宗慶後:賣冰棍
宗慶後小時候,家庭條件貧困,父親無工作,全家的經濟來源隻靠在杭州做小學老師的母親。
1978年,宗慶後母親退休,33歲的他回到杭州,頂替母親職教。當時他在校辦廠做推銷員,10年裡輾轉于幾家校辦企業,依然郁郁不得志。待到他開始創業的時候,已經是一個42歲的沉默的中年男子。
同年,宗慶後帶領兩名退休老師,靠着14萬元借款,靠代銷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紙張賺一分一厘錢起家,開始了創業曆程。當他戴着草帽、蹬着平闆車走街串巷,叫賣棒冰、文具,還曾因為一塊“打火石”和隔壁的兄弟吵得不可開交。
8、俞敏洪:請客差點送命
北大畢業後留校的俞敏洪因為兼職搞培訓被學校通報處分,28歲的他為了養活老婆孩子,于是決定自己創業。
在中關村二小租了間漏風漏雨的平房當教室,放張桌子椅子就算成立了“東方大學英語培訓部”,員工也隻有俞敏洪夫婦。
培訓班開設初期要靠發傳單貼廣告,為此還受到競争對手打壓,對方還把俞敏洪的員工打傷了,為了讨回公道,俞敏洪不得不尋找關系。由于苦惱于沒有社會關系而硬着頭皮請警察局的人吃飯,結果喝得昏了過去,差點送了命,醒過來後他為此哭喊、落淚,但是哭過了還得按時給學生上課去。
英雄不問出處,不管年輕時多麼坎坷,他們如今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老闆。空想改變不了命運,他們在年輕時都敢闖敢試,失敗了也不退縮。如今大街小巷都在傳頌着他們的勵志故事,這些仿佛都在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值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