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觀到自己的覺知

如何觀到自己的覺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4 18:29:22

如何觀到自己的覺知?1.什麼是接納自己?是你學會和自己相處,是你開始喜歡自己了,你甚至都開始喜歡自己的缺點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觀到自己的覺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觀到自己的覺知(覺知和改變自己)1

如何觀到自己的覺知

1.什麼是接納自己?

是你學會和自己相處,是你開始喜歡自己了,你甚至都開始喜歡自己的缺點了。

噢!原來這個身體是我選的,你就會覺得蠻爽的,你開始覺得自己那些不好的缺點看起來蠻可愛的。

悅納自己後,自然而然的,你就有辦法把喜樂吸引到你身邊來。

接納自己,就是坦誠地先做自己,且明白凡事是先予後取,先舍後得。譬如你要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先走出舒适圈,先舍棄舒适,每天運動,自然就有健康的身體。

而關于坦誠做自己,舉個例子。我會如實告訴我的朋友 我為什麼這次沒有邀請你,當然這個有點難,但既然我的目标是做個坦誠的人,那麼這就是我的功課,當我願意承擔結果,當我真的這麼做了,喜悅随之而來,而且非常持久,比短暫的物欲快樂更讓人心馳神往。

這就是丁元英說的:

品行這個東西,今天缺個縫,明天裂個角,就離坍塌不遠了。

2.如何接受自己?

世界無限,除非你自我設限。

·好的假設能夠把人框定在有寶藏的地方,讓你找到生命的能量。

·會說話的人能讓别人從框架中走出來,而不會說話的人往往會給别人套上框架。

·要讓自己的人生有所作為,首先要跳出這些無形的框架。

·你的焦點在哪裡,你的收獲就在哪裡。而影響一個人焦點的方法,就是設框。吸引力法則,就是你設框的結果。

大家有沒有思考過?

卡耐基在《人性的優點》裡講的都是情緒煩躁,焦慮,批評等負面情緒。

但是這些其實都是人性的優點,因為起點都是基于善。

反觀《人性的弱點》都是講人的好,是不是值得深思?

所以,當你痛苦,或自卑,或各種不如意,其實這都是你的優點啊!!!接納自己的任何就是愛自己。

(這就是接納自己的底層邏輯,一定要明白:萬物均有陰陽。人無完人,好中有壞,壞中有好。萬物都是一體兩面的,任何事都有正反兩種解讀,這就是樂觀和悲觀的由來。譬如自卑也可以積極解讀為:我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隻要我不斷練習,結果隻會越來越好,不是嗎?

且自卑中暗藏善良,人一旦徹底接納自己的自卑,就會發現别人再也無法用負面語言傷害自己了,正如文章《自卑其實是您的武器》)

而這個深度思考的過程,就是理性。(所以深度思考事物本質,你會更好地看清自己、從而接納自己)

柏拉圖有一句名言: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

而我認為理性➕大愛才最高貴。

譬如通過對感情、心理知識的學習,對人性、愛情和婚姻有了更清醒的認知,不再向外索求情緒價值,不再向外求證自己值得被愛,而是學會自尊自愛,内心豐盈,精神富足,這讓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有安全感。

就像曾看到的一句話:“鳥兒不需要樹枝來向它保證自己不會斷,因為鳥兒自己有翅膀。”

我們隻有學會在物質生活和情緒價值上自給自足,才算是長出了自己的翅膀。

至于情緒,下面這首小詩送給您:

不要慌,不要慌,

太陽過後有月光,

月亮西沉有朝陽,

晝夜交替,總有歡喜;

不要哭,不要哭,

生活哪有這麼苦,

一定有人來愛你,

苦盡甘來,必是真理。

人生是一首詩,微笑着對它,拾取點點詩意。

——季羨林

3.如何改變自己?

我們通常都會不自覺地試着改變别的東西,而不是改變我們自己,我們都會試着讓自己以外的東西變得恰如其分,而不是讓我們自己變得恰如其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話,也就不可能讓任何東西恰如其分。

——鈴木俊隆

你知道嗎?

改變自己永遠都不晚:

吳承恩50歲左右才寫了《西遊記》;

劉邦建國稱帝時已過半百;

姜子牙72歲時才有機會求見姬昌。

所以,

無論你年齡有多大,

無論你處境有多糟糕,

隻要你認定了一個目标,

就堅定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人生随時都有可能逆風翻盤。

引路靠貴人,走路靠自己,

本就一無所有,何不放手一博。

要知道真正能幫你的,

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那如何改變自己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

什麼是吸引力法則?

舉個例子好了,假設當我發現每周一都是我的倒黴日,然後我就隻會越來越确認這是真的!

你看,就是這樣啊!一次次強化自己的負面思維。(有的人陪伴娃就是這樣的,娃做的好的地方認為是理所應當,做的不好的地方就不停反複強調,還美其曰提醒,關鍵還不自知,永遠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當然,我也在修改中)

這樣的結果自然而然周一就隻可能永遠是我的倒黴日啦!如果我的思維永遠不改變的話。

于是某天我覺醒了。我發現這樣不行了,我決心要扭轉這個局面。如何扭轉呢?您先停頓一會,猜猜看,再繼續。

我決心讓每周一成為我的幸運日。

于是我會在周一這天,特别留心我身邊發生的每一件小事,哪怕隻是我撿到了一塊錢。

于是我每到周一就去做一些小善事,譬如對陌生人微笑啦!排隊時禮讓啦!等。

隻要發生了一點點幸運事,譬如别人也對我微笑啦,譬如為我做的一點善意的舉動,我都會說:

看!我就說了 周一就是我的幸運日吧!(而且生活需要儀式感)

優秀者都是長期主義者,慢慢地,時間足夠長後,你會發現,周一真的就是我的幸運日耶!

而這就是吸引力法則的内涵。

所以我們要學習“尋找對的證據的習慣”。

您看,我就是會找到車位的!

您看,我就是個解決問題的高手!

您看,本來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吧!

您看,喜悅本來就是沒有附加條件的吧!簡簡單單就會很快樂!

您看,活在當下就是能瞬間擁有高能量吧!

您看,我就是家裡的開心果吧!

隻要你不斷強化積極能量,高能量就會來到你身邊。就像我們也總是會被别人的高能量以及燦爛的笑容吸引一樣!

你的注意力在哪裡,你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同樣,如果你總認為自己不夠好,這個認知也在無形中局限了你。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和别人設限的結果。思維無限,你的人生就無限。

除了通過《吸引力法則》改變自己,還有其他方法 改變自己嗎?通過深挖自己的潛意識。

前提是你得先有覺知。推薦文章《覺知是第二本能》。

請覺知我們的潛意識,很多時候,玩笑話就是真相!所以我們要對自己以及别人的玩笑話警覺,這也是探索自己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過程。

舉個潛意識決定身材的例子,讓你明白如何随時随地保持覺知。

(注:為方便講述,下文選用第一人稱)

“有位女同學要減肥,這确實是一位需要減肥的女士,因為她的體重遠超于常人。正式談話之前,一般會先閑聊一下,以拉近雙方的距離,取得該女士的信任。在閑聊階段,聽到她無意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其實胖點也挺好的,安全嘛。”我一聽到這句話,直覺立刻告訴我,這裡面有故事。我馬上打斷她的話,于是有了下面這一番對話:

我:“你剛才說什麼?我沒聽清楚,能再說一遍嗎?”女士:“其實胖點也挺好的,安全嘛。”

我:“你再說一遍。”

女士:“其實胖點也挺好的,安全嘛。”

我:“你聽到自己在說什麼嗎?”

她一下子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沒說話。我知道她已經進入了入神狀态,于是接着問她:

“你看到什麼了?誰需要用肥胖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她一下子崩潰了,号啕大哭起來。她釋放完情緒之後,告訴了我一段悲傷的經曆。原來,在她童年的時候,父母關系不好,她經常目睹父親暴打母親,每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她都極度害怕,躲在一個角落裡發抖。當時的她太小了,沒有能力保護母親、保護自己,她内心極度渴望快點長大,于是開始拼命地吃東西……

聽完她的故事之後,我問她:

“當年那個小女孩需要胖點來保護她自己,可是今天那個小女孩已經長大了,她還需要這樣做嗎?”

女士:“不需要了,她今天已經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保護她自己。”

“你有什麼話想對那個小女孩說?”

女士:“我知道你長胖的原因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不需要了,你可以瘦下來了,你瘦下來也是安全的。”

幾個月後我再次見到這位女士,她說她已經瘦了十多斤,這是她覺察後重新選擇的結果。

這就是“超越框架”,我為女士創造了一個高維的自己,也就是有覺察力的自己,讓這個覺察的自己去指導那個迷失的自己(當年的小女孩,即内在小孩。有覺知的人都懂得與自己的内在小孩對話),雖然兩個都是她,但有一個站在更高維度。當一個人能夠站上更高維度時,原來的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

其實,生而為人,我們比動物擁有更發達的大腦,并擁有覺察的能力。什麼叫“覺察”的能力?比如,有人說:

“我對自己不太滿意。”

你從這句話裡是否能看到兩個“我”?

一個是做了某件事情的“我”,

另外一個是對剛才做的事不滿意的那個“我”。

第一個“我”是迷失的我,

第二個“我”才是覺察的我。

這個能站在超越的位置的“我”,就是覺悟的“我”。

理解了這個原理,我們看下面的語言,你能看到兩個“我”嗎?

“我餓了。”

(一個是知道自己餓了的我,一個是真的餓了的我)

“我很笨。”

(一個做事笨笨的我,一個認為自己笨的我)

“我沒有希望。”

(一個遇到挫折的我,一個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我)

當你能夠發現兩個“我”之後,就可以刻意地引導當事人站在那個超然的“我”的位置。比如問下面這些問題:

“你聽見自己剛才說什麼嗎?”

“你允許自己堅持這個想法?”

“誰讓你做這樣決定的?”

“你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麼嗎?”

“你選擇繼續這樣想嗎?”

“誰賦予你這個權利?讓你看不起你自己?”

這些問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喚醒了那個覺悟的“我”,讓那個覺悟的“我”去處理那個迷失的“我”遇到的困難。

超越框架的語言模式,就是通過語言引導,喚醒當事人那個覺悟的“我”,讓他站在這個超越的位置,重新審視自己。當一個人擁有這種超然的飛鳥視野時,他自然知道如何應對他的困難。

再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來讓大家從更直觀的角度理解這種語言技巧。

我猜大多數男士,都有過忘記拉褲鍊的尴尬經曆。當我們看到一個男人忘記拉褲鍊了,我們該怎麼提醒他呢?直接告訴他,雙方都很尴尬,這時最好的方法是給他一面鏡子,不用我們說任何話,他一看立刻就明白了。

超越框架,就是創造一面鏡子,讓當事人能夠站在超然的位置看見自己,從而跳出原有的信念框架。

中國文化其中有部分深受佛教的影響,很多詞彙都來自佛教。那佛到底是什麼意思?在梵文中,佛就是“覺”,佛陀就是一位全面覺悟了的人。

人在鏡子面前的時候,會調整自己的儀容,會清理身上污濁的地方,站在鏡子前看自己,就是超然的位置,站在這個位置上的那個你,就是一位“覺者”。當然,你還不能稱為佛,因為你的覺悟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你勤于修行,不斷去覺悟自己,也許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佛。因為佛法說,人人都有佛性,隻是你的佛性暫時還沒有被喚醒而已。

佛教認為,一個還沒覺悟的,還在迷糊的狀态中的人叫“衆生”;一個自己覺悟了的人就是“羅漢”;一個自己覺悟了,還在幫助他人覺悟的人就是“菩薩”;而覺行完滿的人就是“佛”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超越框架”的語言模式,就是喚醒一個人的佛性的語言模式。即我之前講的:

分離出一個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時刻觀察自己的一言一行。

因為通過這種語言模式,你可以讓人站到覺悟的位置。當你願意用這種語言模式去幫助他人時,也許,你已經是菩薩了。”(引用)

最後我想問:

1.您完全接納自己了嗎?

如何接納自己?

明白你我一體,每個人本自具足,每個人都有神性。

愛自己做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愛自己的任何。

如果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别人隻會可憐你,不可能愛你。

2.如何覺知自己呢?

用第三視角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

3.如何改變自己?

A.吸引力法則

B.探究自己的潛意識,很多時候玩笑話就是真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