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們一個個遠走高飛了?村莊是什麼呢?村莊不就是有一排排一幢幢的房子嗎?不就是房子裡住着一家子人嗎?要說我們村上的房子,那可是相當氣派的,都是二層三層的樓房,在城裡人的眼裡恐怕就是小别墅了我們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農村人,沒有機會跳出農門,前半世真的很辛苦父母一輩是生兒養女的機器,是子女越多越光榮的時代;父母生下一群子女,在計劃經濟年代展不開發家緻富的手腳,能将兒女一個個養大,能為要娶妻的兒子,造兩間遮雨擋風的小房子就不錯了這一群從小就缺衣少食的人長大了,他們趕上了改革開放計劃生育的好時代在農村砌房造屋是成年人一生中的大事一座新房在村上拔起而起了,足夠證明你在村莊裡是有臉面的人村莊裡的人最愛跟風上,一家砌了兩層樓房,另一家也砌兩層的樓房;一家砌了三層樓房,另一家也砌三層的樓房,連隻有一個女兒的人家,都樹起了三層三間小洋樓,好像跟生兒子的人家宣戰,女兒不比兒子差,女兒也是家中的傳人一排一排幢幢的樓房,這輩人田間灑下多少汗水,外出打工付出多少辛苦;為了争一尺半尺宅地,要和兄弟鬧不和,要和左右鄰舍撕破臉,甚至打破頭流過血其中辛酸勞苦,隻有我們自知隻感歎,砌房造屋太辛苦了,這輩子不想再吃二遍苦了我公公死去二十幾年了,他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得他對兒子說:房子造好了,不要過窮日子了,以後就隻要做做吃吃享享福了老人家心疼兒子,拿着一份死工資,得勒緊褲帶多少年才住上樓房,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兒女們一個個遠走高飛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村莊是什麼呢?村莊不就是有一排排一幢幢的房子嗎?不就是房子裡住着一家子人嗎?要說我們村上的房子,那可是相當氣派的,都是二層三層的樓房,在城裡人的眼裡恐怕就是小别墅了。我們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農村人,沒有機會跳出農門,前半世真的很辛苦。父母一輩是生兒養女的機器,是子女越多越光榮的時代;父母生下一群子女,在計劃經濟年代展不開發家緻富的手腳,能将兒女一個個養大,能為要娶妻的兒子,造兩間遮雨擋風的小房子就不錯了。這一群從小就缺衣少食的人長大了,他們趕上了改革開放計劃生育的好時代。在農村砌房造屋是成年人一生中的大事。一座新房在村上拔起而起了,足夠證明你在村莊裡是有臉面的人。村莊裡的人最愛跟風上,一家砌了兩層樓房,另一家也砌兩層的樓房;一家砌了三層樓房,另一家也砌三層的樓房,連隻有一個女兒的人家,都樹起了三層三間小洋樓,好像跟生兒子的人家宣戰,女兒不比兒子差,女兒也是家中的傳人。一排一排幢幢的樓房,這輩人田間灑下多少汗水,外出打工付出多少辛苦;為了争一尺半尺宅地,要和兄弟鬧不和,要和左右鄰舍撕破臉,甚至打破頭流過血。其中辛酸勞苦,隻有我們自知。隻感歎,砌房造屋太辛苦了,這輩子不想再吃二遍苦了。我公公死去二十幾年了,他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得。他對兒子說:房子造好了,不要過窮日子了,以後就隻要做做吃吃享享福了。老人家心疼兒子,拿着一份死工資,得勒緊褲帶多少年才住上樓房。
也許是我們這代人讀過書,不同于父母一輩,他們隻是将一個個兒女養大成家。我們就想兒女們不要過我們這樣的窮日子,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住上好的房子,還要他們走出村莊,到大城市裡去,過上城裡人的生活。都說我們村上的風水好,多數人家的子女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就是不是讀書料的子女,父輩們也想方設法為他們在城裡買了房安了家。最落後的人家也在鎮上買了房。村莊是落後的代名詞,哪家子女還守着這個小村莊安家落戶,好像父母臉上就無光了。其實我們這兒在九十年代起,人們從農民老伯伯已轉換成工人老大哥了,田地不是被征用就是被承包。但我們還是要讓孩子們一個個走出去。時代在變,當工人不再是農村人的夢想,他們自己在八九十年代就進了鄉鎮企業,農村的工人,和城裡人的工人一對比,就有了距離。比如他們上班就沒有這個金那個金的,就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甚至一天要上十幾個小時的班。鄉下的小工廠老闆都是沒多少文化的暴發戶,進他們廠上班的也是一群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大多數打工者來自外地窮鄉僻壤的地方,一些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能有一份工作,掙一份收入就心滿意足,老闆怎麼苛刻,也比跟土地要飯吃強。城裡多好啊,讀了書在城裡就不愁找不到正規的好工作,城裡的交通方便,城裡的小孩讀書教育資源好,想方設法讓子女們走出村莊。假日裡子女們帶着他們的小孩子回家,小孩子一句家鄉話都不會講,爺爺奶奶們用南腔北調的普通話和小孩子對話,太爺爺太奶奶們豎着耳朵聽半天,也聽不懂講什麼,咕嘟一句:怎麼就不教小孩子說說家鄉話呢?現在哪有小孩子說家鄉話的,就是在小鎮上的小孩子,父母都是本地人,也不教自己的孩子說家鄉話,小孩子一出生,就和小寶貝用普通話交流,是不是這樣也是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理由呢?
年輕人都走出了村莊,父母一輩的人在附近工廠打工。大白天你到村上轉一圈還真碰不到一個身強力壯的人。家家大門緊閉,上夜班的人将白天當夜裡來睡;上白班的人早上出去天黑才回家,私人工廠大多數工人要做十二個小時的班。有太陽的時候,偶爾有幾個拄拐杖的老人眯着眼睛在門口曬着太陽,小狗小貓依偎在老人身邊,老人撫摸着它們,給它們扔些零食什麼的,它們想出去找玩伴瘋玩一會兒,老人就會揚起手中的拐杖把它們吼回來。沒有它們的陪伴,老人連曬太陽的興趣也沒有了,回屋不是看電視,就在躺床上閉目養神。村莊安靜得如同老人一般,也在昏昏欲睡。隻有一排一排一幢幢的樓房,在證明這是一個村莊,一個還算富裕的村莊。
安靜的村莊隻有過節過年才被喚醒幾天。尤其是過年,最遠的路還真擋不住遊子回家的腳步。從大年三十起,家家門口都停着子女們的小轎車。過年這幾天,父母們忙着買菜做出各種美味佳肴;年輕人忙着找同學發小請客聚會,拎着禮品給長輩拜年;小孩子們在屋前放着鞭炮,在田野裡追逐玩鬧。年輕人僅僅是給村莊帶來幾天的熱鬧,他們又要返城了。車子的後備箱裡放滿了父母給的年貨。大人要上班,小孩子還沒開學呢,做長輩的要留小孩子多玩幾天,保證開學前一天送過去。小孩子也太喜歡在田野裡無拘無束地玩耍了,可憐巴巴地揪着老人的衣角不放。年輕的父母不給一點面子,抱上哭鬧的小孩子就上了車子。說什麼回家要上補習班,再玩下去就要輸給别人家的孩子了,人家小孩過年還在惡補呢。事關下一代的美好前程,不敢強留隻好揮淚辭别。收回戀戀不舍的目光,轉身回家,大門上貼着的醒目對聯,屋檐下挂着的大紅燈籠,曬場上的一地鞭炮廢紙屑,在展示着這家有過的天倫之樂,有過的歡聲笑語,有過的濃濃年味。這樣的歡樂的情景,又要等下一年的年假到來。
是的,再寂寞的村莊,過年還總是熱鬧的。熱鬧過後就要恢複原來的寂寞。到了初八,我們這邊工廠也開工了。五六十歲,六七十歲的人當工人老大哥的瘾還沒當夠,拿了退休金,也不願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回家沒事做啊。沒有田種,沒有小孩帶,沒有老人要服侍,還不如上班呢。上班的地方,人多熱鬧,一月還能掙幾仟塊錢。城裡的子女壓力大,小孩子上學要買學區房,要上這個那個學習班,花錢的地方多着呢,掙點錢補貼點給他們。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甯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村上的幾位做了太爺爺了太奶奶的人,兒子孫子都不讓他們再去工廠上班了,嘴上答應了,到了上班的時間又屁颠屁颠去工廠了。一個說孫子要在北京買房,另一個說外孫要出國讀博,還要一個說的理由更好笑,大孫子工資沒有孫媳婦高,怕孫媳婦瞧不上大孫子,老人每年要給大孫子補貼兩萬塊錢。要得好,老做小啊!老人為了一個“好”字,得發揮他們的餘熱。再說在村前村後瞎轉悠,天氣晴朗的時候,也能看到村上幾個年老病殘的人,還有幾個在家照顧不會自理老人的婦女。下大雨刮大風的天氣,家家大門緊閉,大門外都加了一道防盜門,想串個門找個人說說話,還真有點難。也難怪身體硬朗的老人想在工廠上班了,他們怕孤獨啊。在我們村上,隻要你有力氣上班,就是頭發白了,牙齒掉了,老闆還是網開一面。年輕的一代都到外面打拚了,家鄉工廠的主力軍都是落後地區的外地人,步入夕陽紅的一代人不進工廠,當地人辦的工廠就都是外地人的天下了。當地人在工廠上班,老闆就像見到親人一樣,外地人在廠裡一統天下,老闆們還真不放心。連太爺爺太奶奶都不想好好在村裡呆着,都有老闆向他們提供就業崗位,村莊也就更加寂寞了。
年後上了兩天的班,村上本來恢複了寂寞。突然村上死了人,一個從來沒有人會想到她會死的人,突然就死了,是跳河死的。她隻有五十四歲,兒子女兒都在外面工作,老公在外面包工程,每年年終都要帶回一大筆錢交到她手上。她隻要守着八十幾歲有點癡呆的老公公。老人還是一棵搖錢樹,月月有幾千塊退休金,全歸她所有。村上的女人都羨慕她過着全職太太的生活。她可以不受任何人管制,數錢數得手抽筋;可以有時間每天将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可以把自己打扮得跟城裡女人一樣時尚。大冬天總穿着裙子的女人,在我們村上就她一個,算是比較講究的人了。不用上班掙辛苦錢,有條件過上富婆過的生活,這種人是村上最有福的女人了。可這樣的女人就自己找死了。老人們說是中了邪氣了,鬼跟着她,叫她跳河去死的。她家裡人說是得了抑郁症半年了,上醫院看了,一直在吃藥。年底有點嚴重,一天到晚不想睡覺,盡說胡話。過了年兒女們都走了,老公公也被他女兒接去照顧了,老公沒有走,一直守着她,想等天晴,帶她上大醫院看看。一個村上人,誰都不知道她病了,家裡人得了精神方面的病,有礙家人的面子,就不願讓外人知道。一個大活人,腦子想着死,别人又怎麼會看得住?今年過年,陰雨天較多,正月十一的那一天,下了一天的雨沒有停一下。傍晚,就在她老公在廚房準備晚飯的時候,她悄悄出了門,就一頭紮進了村口的小池塘裡。這個小池塘也隻有齊腰深的水,不想死的人是淹不死的。想死的人,真是牛腳印大的一汪水也能死得掉。好好的人怎麼就得了抑郁症了呢?是不是兒女老公不在身邊,缺少親情關愛?是不是一個人長守着一個癡呆老人,一座大房子,無人說話孤獨啊?人都死了,說什麼都沒用,就像她的兒女老公所有的親人都哭得昏天昏地,都無濟于事。她直挺挺地躺在門闆上,再也活不過來了。村上死了人,就要熱鬧幾天。死者為大,那些上了班的人都請假去幫忙,送死者最後一程。靈棚搭了起來,八音喇叭吹了起來。負責操辦喪事的隊長說差兩個人擡棺材,要到外村去請人。村上沒有後備人選了,從前的幾個人都老了,擡不動了。一個在醫院開了大刀沒有出院,一個中風了,送了養老院。請外村人肯定要主家出工錢了,人家都在上班掙錢呢,不給錢說不過去。村上人是不需要出工錢的,自古到今都是相互幫忙。有哪家不死人呢,死了人是不作興自家人擡死人出去的。隊長歎着氣說,照這樣下去,以後村上死了人,要找不到人擡棺材了。外村人去年也到我們村上借了一個擡棺材的人。我們村上的人一年一年少,外村的人也會越來越少的。
村上本來人就不多,死一個人就少一個人,總有少到沒有的時候。房子還是那麼多,還是一排排一幢幢的樓房。寬大的房子,還樓上樓下的,隻有一個兩個人住,甚至沒有人住。村上的人寂寞,村莊寂寞,房子也寂寞。有幾家老人沒了,遠在他鄉的兒女就沒有回來過,他們的房子還在,門上的鎖恐怕要繡得打不開了。家裡面的東西是不是都要發黴了?房子是要有人住的,長年不打開門窗,不發黴才怪呢。有外地打工的人想買他們的房子,他們說不賣,要等拆遷呢。的确,我們村上人都不肯賣房子,等着政府拆遷拿拆遷款,這是留給城裡兒女們的最後一筆遺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