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高産高效養殖模式初探
閩侯鴻尾鄉下山坪種養綜合場養殖戶池志珍,在面積為670m 2 的山區池塘從事牛蛙養殖,通過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的輻射帶動,逐步掌握了牛蛙養殖的關鍵技術,近三年,養殖效益十分顯著。現總結其養殖模式,供讀者參考借鑒。
一、養殖條件和方法
1.養殖場地的選擇
流水式牛蛙養殖場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①水源。養殖場要求水源充足,暴雨時不澇不淹,幹旱時能及時得到供水。②水質。要求無污染,達到漁業水質标準。③地形與環境。牛蛙養殖場最好選在冬暖夏涼的地方,此外,牛蛙喜靜怕驚,故養殖場要選在遠離嘈雜的地區。④交通、電力。養殖場應選擇交通便利、供電充足的地方,以方便養殖生産。
2.養蛙池的建造
以每100m 2 為一個大池,再把每個大池平均分成四個小池,池邊用40目的篩絹網圍好,篩絹要高出池底1m,篩絹底部應有20~30cm埋進土裡;池埂高40cm,坡度1:
3,水位保持在30~40cm;宜采用長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徑 10~12 cm塑料管作為進水孔、溢水孔(排水孔)來控制水位,進、溢水孔設置的地點應在每個大池的對角;每個小池子裡放4塊80cm×40cm 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闆作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陽網遮蔭,以防夏季太陽曝曬。
3.牛蛙的放養
① 池子的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幹池每畝用生石灰50~75k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每畝用量為10~15kg,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
② 蛙苗的放養。 蛙苗自己培育。放養前的蛙苗消毒:放養前幼蛙可用20mg/L的高錳酸鉀液浸洗10~20分鐘,浸洗時人員要在場觀察,發現異常情況馬上撈出。
放養的密度:幼蛙期每平方米放60~80隻,随着個體差異的變化,再進行分級分池放養,成蛙期放養密度為30~40隻/m 2 。
4.飼養管理
① 巡池觀察: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檢查篩絹網是否出現破洞,如果有必須馬上修複,防止牛蛙外逃;保證水24小時不間斷地流,每天至少達到300%的換水率;溢水口處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來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cm,并且保持水質清新。還應注意觀察牛蛙攝食與活動情況是否有異常現象,一旦發現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② 飼料投喂: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飼料為主,投喂前半個小時先将配合飼料用清潔的水泡濕,使飼料稍微軟化膨脹,這樣可以預防餌料吸收池中的污水,緻使牛蛙食後腸胃發生疾病,也可以促進牛蛙對營養的吸收。日投餌量保持在蛙體重的7%~15%,投餌量除按蛙體重計算外,還應根據氣候、水質及殘餌等情況酌量調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半小時内吃完為宜。
③ 分級飼養:在牛蛙飼養過程中,由于個體大小差異的原因,時有發生互相殘食的現象,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應将規格相差較大的個體進行篩選分級,把規格相同的牛蛙調整到同一池子進行飼養,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時注意控制養殖密度。
④ 疾病的防治:牛蛙養殖過程中要确實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即将藥物預防與保持環境适宜的科學飼養方法結合起來,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提高認識魚病防治誤區,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忌不注重健康養殖。魚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如何預防,關鍵在于平時的健康養殖,這其中包括清塘消毒、科學投餌、合理施肥、調節水質、定期防病、優化環境、強化管理等相關内容,把握這些關鍵内容和技術,完全可以控制或避免魚病的發生和危害。
忌不查病因。魚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總的來說,有病原、寄主、環境三種主要因素,三個因素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就會引起魚類發病。要想達到治病的目的,首先應該分析、研究其病因,才能不緻贻誤病情,及時診治。
忌不對症下藥。掌握了病因,還需對症下藥,若是僅靠道聽途說的“偏方”或一般性的經驗之談,或聽取“水貨”魚醫的意見,盲目下藥,勢必于事無補,還造成浪費,甚至會贻誤時機,加重病情。
忌用失效藥物。任何藥物均有其保質期,過期漁藥中其有效成分易分解或發生化學反應,其功效會大大降低,甚至會産生有毒物質。所以養殖者切勿因求便宜購買過期藥物,或舍不得丢掉過期藥物而繼續使用,其結果将得不償失。
忌病急亂用藥。大部分漁藥都是針對一定的病害而進行治療的,應該區分不同的病因而使用相應的藥物,并非一藥包治百病或一病任何藥物均能奏效,有的魚病是目前不能治愈的,需要靠平時的預防,胡亂用藥于事無補。
忌用藥不勻。施用漁藥的方法較多,但要注意藥物施用要普遍,不遺漏,不留死角。如遍灑藥物時,應注意邊角等區域易于錯過,造成無藥區,施藥不全面難于徹底治愈病害;又如内服藥應與飼料充分拌勻後投喂,投喂時保證大部分魚類均能吃到;采用注射法時也應防止有“漏網之魚”。
忌不注意病害的抗藥性。魚類病害對長期使用的藥物易産生抗藥反應,而且随着多次的反複使用,抗藥性逐漸增強,故在具體的用藥品種上提倡交叉使用。
忌單一用藥。有些魚病,病原體往往是寄生蟲和細菌并發,或先感染細菌後被寄生蟲侵襲,也有先被寄生蟲侵襲後感染細菌的,這種情況不可單一用藥,可先用漂白粉潑灑,下次再用硫酸銅或敵百蟲,或者混合潑施,才能既殺滅細菌,又消滅寄生蟲。
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放養前進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幹池每畝用生石灰50~75k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每畝用量為10~15kg,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并定時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全池遍灑消毒;分池後及時用20mg/L的高錳酸鉀液對蛙體進行消毒,防止機械損傷使病原體傳播;發現病蛙、死蛙及時撈出隔離,除此之外,還要用高濃度的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溶液對工具進行消毒,控制合理的養殖密度,餌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點、定時、定量、定質。
二、經濟效益
該項目利用山區地勢落差自然流水進行24小時換水的養殖模式,養殖水面積670m 2 ,單季産量4000kg,産值達8萬元,純利潤4萬元,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本次養殖過程中遇到的疾病及治療情況:當養至成蛙時,出現個别歪頭和紅腿現象,我們及時把歪頭的牛蛙挑出隔離開,同時用15 mg/L的強氯精連續消毒5天,同時加大換水量,病情消失。
三、小結
1. 是牛蛙賴以生存的條件,水源條件的好壞是養蛙成敗的關鍵,因此,必須做好選點工作。
2.蛙池的建造不宜太淺,應适當加深,也可以把池岸加高,提高水位,水深不能低于20cm,否則蓄水量太少,水易渾濁,牛蛙易得病,不利于養殖生産。
3.牛蛙養殖過程中的分級管理非常重要。分級工作要做得及時,否則大蛙吃小蛙,造成小蛙機械性損傷死亡,大蛙也可能因吞不下小蛙而窒息死亡,不利于成活率的提高。
4.确保日換水率達到300%,定期對蛙池進行消毒。由于是室外養殖,因此,除了夏季高溫季節要搭建遮蔭棚外,冬季也要注意防寒防凍,以免蛙體凍傷死亡,也可把室外養殖和室内成蛙暫養相結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