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的上海制皂,将在2023年迎來百年慶典,這家擁有蜂花、上海藥皂、扇牌、固本等知名品牌的國營企業,正在思考如何引領下一個百年風潮。
這些年,大衆對國貨的消費熱情高漲,站在國潮的風口浪尖,上海制皂決定将那些民族情懷的品牌故事與文化内涵,以全新的方式講述給今天的年輕人。5月11日,在“緻創國潮”國貨新勢能高峰論壇上,上海制皂旗下品牌上海藥皂、固本舉辦新品首發。同時,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珍明接受第一财經專訪,聊了聊上海制皂的經典傳承與重塑新生。
守住經典,創新求變
根據阿裡巴巴《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2019年線上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72%,國人對本土品牌的關注度飙升,文化自信的回歸令國貨逐漸成為消費者的首選。與此同時,作為中國商業文化的典型代表,擁有深厚底蘊的老字号也需要在傳承中創新求變,吸引年輕的消費人群。
但是老字号的革新尤其不易,并非所有的創新都能成功。它們或者是矯枉過正丢掉了寶貴的内核,或是“偶像包袱”較重無法輕裝前行。沉甸甸的曆史與文化,附着厚重的情感記憶,讓老字号的創新走得頗為慎重。
擁有93年曆史的蜂花檀香皂是上海制皂旗下的一款經典産品。過去數十年,原材料、人工成本飙升,而價格卻沒有明顯上升,盡管硫磺皂、檀香皂每年都有上億件的銷量,卻無法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盈利。“漲價對于消費者是很難接受的,很容易将一部分老的消費者抛掉。”王珍明意識到,明星産品穩固一部分忠實的消費群體,品牌的重塑勢在必行,否則經典産品的利潤空間隻會越來越窄。上海制皂的策略是保留經典産品的文化内涵,重點開發新産品,拓展消費人群。
論壇上,王珍明展示了一塊硫磺皂的曆史變遷。過去半個多世紀,硫磺皂經曆了四次産品升級。此次推出的第四款産品經曆三年研發,是使用分子包裹技術的硫磺液體香皂,使用時完全沒有任何異味。
在上海制皂旗下品牌中,固本的曆史最為悠遠。在大多數消費者印象中,固本是一塊物美價廉的洗衣皂。事實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個品牌是風頭無兩的時尚潮牌。
固本由德商鮑姆創建于1908年,1921年由民族實業家項松茂接收并易名為五洲固本藥皂廠。它在20世紀三十年代推出的“頭等芝蘭香水”“頂上百花香水”産品,曾得到一衆名媛和影星的推崇和喜愛。今天,固本回歸護膚與美妝的品牌初衷,固本洗發露、面膜套裝、精華液等新産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體驗。
寶潔、聯合利華、花王,幾乎每個規模較大的日化公司都是從制皂起步,而今将産品線拓展至美妝、食品甚至大健康。在中國日化産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十年,立白、藍月亮、納愛斯異軍突起,上海制皂經曆着動蕩與曲折,錯失發展的良機,産品線較為單一。如今,它将從上海藥皂與固本的颠覆性創新起步,将産品線拓展至口腔、彩妝、母嬰,将賽道拓寬,提升産業規模。
酒香也怕巷子深
今天,還有多少年輕人會去老字号?情懷消費和懷舊經濟并不能為老字号提供長久的生命動力。“申辦非物質文化遺産之後,大多數老字号就變成了遺産。這是一個問題。擁抱年輕人的品牌,才會有未來。”主攻大消費産業的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宋向前認為,“我們的國貨、中華老字号,往往對身邊的消費結構、消費市場、消費人群,以及消費心理的變化渾然不知,錯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們要把上一代人的記憶變成這一代人能夠追逐的東西。”王珍明向第一财經表示,“在這一點上,我們做得不夠好。現在90後,00後可能很少會用我們的産品。”
第一塊透明皂、第一塊美容香皂、第一塊驅蚊皂,上海制皂的曆史上擁有過許多“第一”。“很多專利我們從來沒有宣傳過,也不懂得如何宣傳。幾年前大熱的無矽油,二三十年前就有這個概念。”王珍明坦言,“過去我們都是靠口碑,覺得酒香不怕巷子深,一直堅持這個道理。”
營銷一直是老牌國貨的短闆。“外部變化太快,而我們可能還在刻舟求劍,要找到一種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品牌故事以新的語言講給他們聽,這是最重要的。”王珍明認為,消費升級與營銷轉變就是從高價值轉向心理認同,從功能滿足轉向情感滿足,從廣告推銷轉向數字交往。
上海制皂将營銷活動在不同平台鋪開:樓宇廣告、電梯廣告、電影院廣告,以及線上“兩微一抖”,深度綁定網紅直播。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機遇與挑戰,越來越多的老字号頻頻跨界創新,在社交媒體上掀起話題,引爆國潮熱度。上海制皂也将在今年進行一系列國潮聯動,通過IP聯名,與故宮博物院、小熒星和國潮音樂節跨界聯動,吸引年輕人群,覆蓋各個消費圈層。
不做國潮做國創
盡管國潮風頭正勁,但日化行業面臨着整體困境:擁擠的賽道讓品牌時刻面對着全方位的競争和擠壓。論壇上,分衆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提出,價格血戰讓利潤越來越薄,品牌認知越來越弱,于是成本越做越低,走向負面循環。“真正在中國成功的品牌,實際上要抓住中國五億中産階層的消費升級,開創一個差異化的價格。打造品牌核心競争力,才是一個品牌面對價格血戰的真正免疫力。”
在王珍明看來,營銷固然重要,但沒有技術配方加持、産品品質的支撐,便失去發展根基。國潮風口下,網紅如浪湧,潮起潮落之後,留下來的品牌屈指可數。這幾年,為了能夠推出更好的産品,上海制皂将精力專注于設計研發,“以産品為核心的企業,就是要選擇最好的原材料。”
在王珍明的理解中,上海制皂要做的是“國創”。“國潮意味着多樣的營銷手段,而國創是創新:技術創新、商業創新、外觀創新。”
“網紅是國潮,長紅才是國創。”王珍明認為持續性地創新很難,他希望能夠通過上海制皂的創新帶動中國制皂産業改革。“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專注做一件事情。隻有保證産品品質,才可能提高複購率,提升消費者的信賴度。”
王珍明有一個野心,也是他的夢想。“如果消費者想到皂,就能想到‘天然’,那我就把這個做成功了。”他認為,這樣的認知轉換能改變中國制皂的行業狀态,“以前都是賣最便宜的,沒有人敢賣最貴的。營銷、技術、品牌互相作用,将産品的終端價格提高,為消費者提供物超所值的産品,進而帶動整個行業往上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