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稱:“少不讀水浒,老不看三國”,如今看來,大家是否對這兩句話有所個人感受呢?少年之時不讀《水浒傳》,大概是因為《水浒傳》當中的太多情節和内容涉及到打打殺殺的血腥場面了,比如梁山泊一百單八将之中各人的獨家畫面,如此打打殺殺對少年心裡會産生極其不好的影響;老年之時不讀《三國演義》,大概是因為《三國演義》中主要涉及的是陰謀論吧!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荀彧周瑜等一幫“善鬥心機謀略”的情節往往貫穿了《三國演義》的始終,如此勾心鬥角,亦會對老年人産生心理上的影響。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傳》,是我從小到大看了無數遍的經典名著了,在根據名著《水浒傳》所拍攝的先後兩部大型影視劇作品面前,我更是沒有絲毫抵抗力, 雖然影視劇當中他們将書中的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用活動的形式複述了下來,但相比于書中的精彩描述,影視劇作品當中的部分情節還存在某些瑕疵。
打虎英雄武松算得上是《水浒傳》這本書中最先出場的一位英雄好漢了,“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是對豹子頭林沖和行者武松最為恰當不過的描述了,我個人來看待武松,在這本書中的重要性遠遠要重于其他梁山好漢,不論是從安排戲份來看,亦或是人物的精彩經曆而言,武松這位打虎英雄确實是被塑造的淋漓盡緻的。從景陽岡打虎,再到最後的單臂擒方臘,活躍在觀衆腦海當中的,不僅僅隻是武松的高強武藝,更重要的還有武松的義薄雲天(講義氣、重情義)。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挑取打虎英雄武松在《水浒傳》當中的衆多場景之一的第二十六回 “郓哥大鬧授官廳,武松鬥殺西門慶”。看過這一章節的讀者應該都清楚,武松回到兄長武大郎家中之後,嫂嫂潘金蓮就對武松有過幾次勾搭。打虎英雄武松是何許人也?不是武松看不上潘金蓮,也不是潘金蓮配不上武松,我個人覺得武松之所以會一度拒絕嫂嫂潘金蓮的勾搭,那是因為他們二人之間有這麼一層關系——嫂舅關系。武松義薄雲天、看重手足情誼,所以說武松又怎麼可能去奪霸占他兄長武大郎的妻子呢?再說句題外話,如果武松當時真的越過了這條鴻溝,霸占了潘金蓮,那麼打虎英雄的形象便在頃刻間毀掉了。恐怕《水浒傳》後來的情節也不會有這麼個人物的後續了吧?
武松和兄長武大郎兄弟手足情深似海,而且當時的年代是宋代,宋代重程朱理學,封建政府以“倫理綱常”為統治的主流思想。而且武松打小就被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長兄如父”的思想早就深深紮根在了武松的内心當中,在武松的腦海當中,他對哥哥武大郎所能做的,那就是一心報答哥哥對他撫養照顧之恩情。對于跨過兄弟手足,或者是倫理綱常的一些事情,恐怕武松都是堅持“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的。
那麼如果以另一種思路來描寫武松和嫂嫂潘金蓮之間的故事,那又應當如何呢?首先我們應該抛開《水浒傳》這本經典當中的記叙思路,放開自己的腦路,來想一想:如果武松接受了嫂嫂潘金蓮的勾搭,那麼身為兄長的武大郎又該如何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隻需要說明一點:武松不是西門慶,潘金蓮對待西門慶的那份情感,也并不是潘金蓮對待叔叔武松的那份感情!
如果當真武松接受了嫂嫂潘金蓮的勾搭,二人行了雨水之歡之事,身為兄長的武大郎,在面對此狀的同時,他也隻能是一副無奈的樣子。按照大宋律例,武松和嫂嫂潘金蓮的這種勾當理應是要受到法律懲罰的,但從小将武松撫養照顧長大的兄長武大郎,又怎麼可能眼睜睜的将自己的親生弟弟告上衙門?所以說武大郎在面對二人情景之時,心态好的話,放任其二人自流,自己有着一手做炊餅的好手藝,大不了搬出家去再尋住處,利用賣炊餅得來的錢财再行購置一處房屋,取得一房老婆。
如果武大郎心态不好的話,或許他會對武松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教訓”,武松當真堅持這份手足情誼的話,恐怕他會回頭改正的;但凡武松不吃武大郎的這套教育,那他最多也就是回過頭來怒斥武大郎幾聲,繼續堅持自己的錯誤行為罷了,那武大郎也沒有辦法。
筆者結語當然我個人還是希望這種假設不必成立,當然,它也永遠不可能成立。抛開西門慶、武松和武大郎這三個男性,我們單看潘金蓮。如今看來,潘金蓮的悲慘人生似乎是早已注定的,自幼為奴,即便嫁給武大郎,也是通過别人将其作為禮物賞賜給武大郎的,所以說潘金蓮和武大郎根本沒有絲毫愛情可言。
二人之間永遠都是武大郎對潘金蓮的一廂情願,武大郎的任何舉動似乎都搏不到潘金蓮對他的半分情意。但凡二人之間有些許兩廂情願存在,那麼潘金蓮也就不會去找西門慶,最終也不會釀成武大郎先被毒打,後被毒死的悲慘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